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通識教學的開展思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涂三明鄭華飛單位:福建省建陽農業工程學校
中職學校開展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開展通識教育是中職學校體現教育功能的重要方面。中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具有教育功能,而教育是“使人成為人,而非制成器”。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一次就業率并不代表教育的全部,我們不能因為中職學校培養的是技能型的勞動者而將其變成生產“工具人”的工廠。通識教育應該成為中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彰顯教育的個體功能。中職教育作為一個面向社會基層的零門檻教育,面對的多是教育層次較低、家境貧困的學生,如何讓他們既獲得謀生的手段,又具備發展的后勁,學校又如何真正體現“中職教育既要為首次就業服務,更要為中職生轉崗、晉升服務”的服務宗旨,這是職教界同仁急需探索的新課題。
開展通識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遏制學生厭學、失學的勢頭。受種種因素的制約,中職學校課堂教學仍占主流(尤其是對一年級來說),且許多課堂教學還停留在舊有的模式和滯后的手段上,再加上近年來受功利主義影響,開設了太多的專業理論課,內容單調而深奧。這讓部分“坐不下來,聽不進去”的學生更加難以忍受。據學校教務部門統計,一年級新生由于厭學而導致失學率高達20%,且有蔓延之勢。這個問題不容忽視,筆者認為,大膽轉變基礎教學模式,大力開展中職特色的通識教育,可有效遏制這種勢頭。現代教育觀認為,學習的內驅力可以來自信念(如升學),也可來自興趣、需求。由于通識教育針對的是不同專業(領域)、面向社會生活、立足個體服務的常識性教育,學生有這方面的興趣、需求,而且這些常識性的知識大都網絡資源豐富(有案例、有圖片、有視頻),可以整理成精品課件,便于進行多媒體教學。而符合認知特點和興趣需求的素材才會引起學生更多的關注與參與。我們只有想盡辦法讓學生每節課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有所獲,課堂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他們。從這個意義講,無升學壓力只靠興趣、需求驅動的課堂教學對中職基礎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開展通識教育有助于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提高就業穩定性。根據學校的年度就業調查統計,學生的就業穩定率僅有60%左右。調查還顯示,學生自身定位模糊、急功近利、承受不起挫折、適應不了社會等因素是造成就業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不能否認,這是學生知識結構單一,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引起的。通識教育表面看似乎與就業無直接關聯,但在生活中,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會人。因此,教育出來的人應既能擁有謀生的能力,又能滿足社會的發展,個人和社會都應是教育的受益者。通識教育主張所有學生都應掌握應有的共同基礎,倡導“職業人”和“社會人”的有機融合,注重交往資質的培養,顯然,這些都是中職學生面向社會所必需的。學生只有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才能作為一個開放的個體在更豐富的領域發揮出應有的活力,擇業的心態才會保持一定平衡,從而抵制就業環境中的各種不利誘惑和悲觀情緒,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斷。
學科中的通識教育
1.中職特色的通識教育
中職學校開展通識教育還是近兩三年的事,可以說中職特色的通識教育還處在摸索階段。中職學校基于外部因素的影響及自身因素的制約,開展通識教育不應也不可能仿效普通大學的做法,應存在規模、程度和模式上的較大差異。中職特色的通識教育本質上是一種面向職業、立足個體與社會發展的常識性教育。應以社會需求、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導向,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不追求知識的系統、精深,可根據學生需求在相對寬泛的范圍內來擴大涉獵。筆者所在學校通識教育起步于2010年的特色課,當時教務部門要求每個老師把自己的專長寫成特色課教案,并送交教務處。教務處在有些班級無老師上課時會通知其他老師到該班上特色課(有些教師常因承擔較多的非教學任務而不能及時到班上課)。這本來是教務部門管理學生的一項舉措,不料學生在接觸不同專業老師和不同領域知識后反響較好,甚至稱這是“最有意義的課程”。很快,教務部門把這種模式進行了推廣。目前,學校的每個專業、每個班級都獨立安排一門通識課(綜合課),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職業需求。
2.通識教育背景下課程的專題化設置
應該說,通識教育是一個多元體系,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課程教學,而課程的關鍵是專題化,這也是教師可不受條件制約就能完成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課程進行專題化設置,利用網絡資源做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精品課件,供教務相關部門根據專業通識教育的需要有針對性、靈活地選用。筆者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心得,對中專物理課程進行專題化設置,如右表所示。要做好這項工作須注意以下幾點:
(1)專題通識化。通識教育背景下基礎學科的專題化設置應以社會需求、學生接受能力為導向,以教學有效性為目的,同時體現專業目標要求。專題面可以廣,但不要深;分析多定性,少定量。我們參考教材但不照搬教材,學科的重點并非通識教育的重點。例如,物理課程中的“運動和力”“電場和磁場”是重點,但不宜作為中職學生通識教育的專題。為了追求課程完整性、嚴謹性而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2)專題獨立化。各個專題內容應相對獨立,且一個專題一次課(最多不要超過二次課),這樣學生每次課都可以輕裝上課,目標明確,學有所獲;更為重要的是,專題獨立化適應了通識教育的靈活性、針對性、時代性的要求,有助于學校通識教育的展開。
(3)課件簡約化。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貼近社會,是通識教育的主要方式。考慮到多數學生注意力有限及思維形象化的特點,課件制作要做到結構清晰、主題突出,內容表述采用“圖片加標注”的方式,語句要精練,以減小課件容量。這樣學生可以快速獲取知識。另外,視頻要裁剪加工,控制在20分鐘內。
3.實踐成效
學校開展通識教育一段時間來,教師們努力用豐富的專題知識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用優秀的專題文化去浸潤學生的心靈,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表現在學生上課的穩定性增強,厭學、失學勢頭得到遏制;學生敬業、樂業的素質得到提升,就業穩定性得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