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智能理論在中職課程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中職課程設計要求的不斷提高,研究多元智能理論在該過程中的整合凸顯出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多元智能理論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中職課程設計的內容和特點,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就多元智能理論與中職課程設計的整合實踐展開了研究,闡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看法與認識,望有助于相關教學工作的實踐。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中職;課程設計;整合
一、前言
多元智能理論對于探索中等職業教育禮儀教學、培養學生禮儀知識與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在禮儀教學中發現學生優勢智能,培養學生優勢智能方面的潛力,積極引導學生相應的專業發展方向,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這種智能理論最初是美國的心理發展研究人員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來的。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多種主要的智能其中包含:語言的智能還有邏輯的數理智能,與空間的智能還有運動的智能,音樂的智能與進行人際交往的能力,內省的智能與自然的觀察智能等。語言的智能主要指的就是口語以及書寫文字具體的應用的能力,它與對語言的文字和于洋的意義還有規則和語法能力,與聲音還有節奏,音調和詩韻有很大的聯系,其中不同的功能在語言的實用能力上都有一定的敏感性。數理的邏輯智能主要指的就是運用數字和推理的主要能力,它關系到了對抽象理論的應用于具體的認知,其主要的成份包含了覺察上的邏輯以及數字樣式上的分析能力,還有就是進行普遍的推理能力,還有巧妙的對對抽象分析上的能力。空間的智能其主要指的是對視覺性或者是空間性的一些消息進行感知的能力,還有就是將所感知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所體現出來的一種能力。其中的主要成份有準確的認知物體還有認知形狀的能力,對認知到的物體或者是形狀在操作或在心理做出一種空間旋轉上的實力,在頭腦里組成心像和轉換心像的一種能力,對圖像藝術所認知的視覺和空間的張力,以及平衡和構成等聯系上的一種敏感性等。
三、中職課程設計特點
中職生的智力傾向是形象思維,在內省、空間、運動以及智力觀察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展現了“在實踐中學習”的教育理念,這對中職人才的培養可以說并不是劣勢,反而是其自身的優勢;因此我們認為內省對于中職生來講應被排在第一位,這代表中職生有著十分強大的自我意識與自我反省的能力。另外,中職學校中男生與女生之間的智力,還有不同專業學生的智力彼此存在巨大的差異,所以除認識到中職生的智力傾向外,尤其還要關注個體以及性別之間的差異。同時,中職學校生源的質量也是對其課程設計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面對目前學生基礎知識并不強以及學習目的不是很明確、學習缺少動力等情況,筆者認為目前中職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改革課程設計,減輕課程設計的要求與難度,從淺到深,設計與學生智力相一致的課程。并且中職課程還應該對學生的智力特點加以掌握,尊重以及善待學生個體上的差異。
四、多元智能理論與中職課程設計的整合實踐探討
1.調研本文基于中職學校自身的教學內容,將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班級。并且對所需要的數據采取了文獻法。進行調研的主要目標:(一)創新“多元智能理論”在禮儀教學中的應用。(二)“多元智能理論”在禮儀教學中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的指導。(三)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在禮儀教學中發現學生優勢智能,培養學生優勢智能方面的潛力,積極引導學生相應的專業發展方向。結果從調查中得出:45%的同學對現在禮儀基礎課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師演示、學生跟著教師的操作步驟學習的教學方式不滿意,但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愿意接受這種教學方式,但他們認為這種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不利。
2.分析A班要比B班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對知識的探索性,還有學生合作精神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基本符合了我們操作的理想效果。因此,能夠獲得基于多元智能理論指導的職業的學校《禮儀》課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合理的,實驗班學生的整體智能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3.研究的意義(一)在當前的中職禮儀課教學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更有助于提高中職禮儀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更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多元智能理論與中職課程設計整合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實踐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中職課程設計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多元智能理論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整合實施措施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14(09):88-89.
作者:畢海燕 單位:淄博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