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從加強與改進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的意義出發,分析了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加強;改進
一、加強與改進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的意義
(一)利于社會各界了解高職畢業生就業狀況,為政府宏觀管理提供依據
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開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高職學校根據教委規定,認真填寫畢業生就業去向及相關的工資收入,并將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歸類分析,進而進行公布,能夠為社會各界人士有效提供本校畢業生就業狀況,也可以為以后的應屆生提供相應的填報志愿的參考,還可以為即將畢業的高職在校生提供就業參照,防止在校學生盲目選擇就業單位,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同時,這也為政府對高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情況進行宏觀光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二)有利于推動學校進行職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工作
可以將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狀況的統計數據作為依據,促使高職院校轉變以往重“進口”輕“出口”的管理模式,提升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強化各大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從而使高職院校認識到畢業生的就業及收入狀況事關學校未來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各大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工作的展開。
(三)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加強與改進
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可以讓社會各界了解各高職院校的就業狀況,這也將競爭機制引進了高職院校,各大高職院校的發展也將以市場為導向,這將促使各大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工作,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育改革。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收入統計時間不甚合理
在我國,高職院校對其畢業生的就業收入統計時間大多集中在8月與12月,通常情況下,都是以8月份的統計數據為基準對外界公布,而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都集中在7月份畢業,而畢業生尋找工作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許多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一個月的時間還不足以找到合適的工作。由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需要面臨學業上的壓力,有要面臨找工作的困難,畢業前很難有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實習中,而近幾年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實習情況越來越重視,因此,告知院校畢業生尋找工作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其就業收入統計時間還不夠合理,不能更充分的體現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具體收入狀況。
(二)統計方法缺乏合理性
目前為止,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主要有兩種根據:一是根據畢業生簽訂的就業協議,即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簽訂的協議書,根據就業協議內容統計畢業生就業收入狀況,但是,如果三方因某些需求而簽訂協議,就很難體現畢業生的真實意圖,而就業協議又缺乏相關的法律保護,因此只能反映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達成了某種勞動關系,其實際統計意義不大;二是根據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狀況進行統計,即通過公共的數據平臺,錄入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雖然這種方式顯得更加合理化,但是由于畢業生對該平臺重視程度不足,畢業后很少對自己的工作變動情況進行更改,且畢業后更換聯系方式,學校也很難對其取得聯系,因此,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統計指標不科學
隨著新時代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產業、新市場也在不斷地涌現,這也孕育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與就業崗位。但是,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是沿用傳統的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指標,由于歷史沉淀、專業狀況以及領導人員偏好等多種原因,導致傳統的就業收入統計指標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統計內容不夠科學合理,已經很難滿足高職院校就業收入統計的需求,許多新形式的就業狀況無法得到妥善的分類與賦值,因此,對各個專業就業收入狀況的考核與排名也就不甚準確,許多新型的就業方式雖然前景較大卻得不到發展與認可,也容易對后期畢業生的就業觀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加強與改進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的措施
(一)延長就業收入統計時間
高職院校要改變原有的高職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時間模式,對其進行有效的延伸,充分的考慮到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狀況,給予高職院校畢業生更多的求職時間。高職院校可以參考國外學校的就業收入統計時間安排,將其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時間延長至6個月至一年,可以以8月份統計的數據作為參考數據,以6至12個月的數據作為最終數據對外公布,這樣的結果更加謹慎、合理,也可以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時間選擇適宜的工作,更能充分體現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就業收入狀況,為更多的即將畢業的學生做好就業參考。
(二)完善就業收入統計機制
高職院校要在原有基礎上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構建起政府、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多位一體的新形式,形成齊抓共管、互相監督的新形式;同時,各大高職院校也要開展就業實名制登記工作,對畢業生的就業意愿及就業收入結果做好登記,廣大畢業生也要自覺維護自身與學校的利益,積極配合學校做好相應的就業收入統計工作,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發送郵件等方式隨時更改自身就業收入狀況,做好變動登記,為高職院校就業收入統計工作做好基礎;另外,各大用人單位也要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應聘畢業生就業收入情況信息核實工作,確保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數據能夠更加真實、準確。
(三)設置科學的統計指標
高職院校要根據市場發展狀況及時更新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指標,在原有基礎上,將統計指標細化,豐富指標統計內容,在就業狀態方面可以根據畢業生總數,設立就業、待業與深造情況;也可以根據畢業生就業去向,設立黨政機關、三支一扶、自主創業等多種類別,還要在此基礎上劃分畢業生的就業層次、收入狀況與自身滿意度等,也要設立相應的跟蹤指標數據,以考核畢業生的就業收入前景,再根據不同的就業狀況進行賦值,同時,也要對新興的就業形勢加以重視,利用不同的維度對高職院校的各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考核與排名,通過層層分析,尋找出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正確的引導,也可以為未來畢業的學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綜上所述,在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的狀況下,各大高職院校更應盡快做好其畢業生就業收入統計工作,有效提升我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傅劍.就業質量:大學生就業統計的新視角—理論、方法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2.
作者:翟朝霞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