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鎮2014年思想文化推廣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0年,全鄉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省加快海峽西岸的若干意見》貫徹落實上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和縣委十一屆六次以來的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堅持“三貼近”,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五大目標”和“十件大事”,打好主動仗,唱響主旋律,努力把學習和宣傳貫徹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這條主線貫穿于全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之中,為全面推進我鄉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文化保證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深入學習貫徹胡總書記在和我縣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著力增強全鄉人民把家鄉建設好的信心和決心。
1、精心組織學習。認真組織全鄉各支部、各單位開展學習,通過組織宣講,調研座談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推進學習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同時,把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國務院《若干意見》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全縣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起來,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增強加快全鄉科學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推進我鄉又好又快發展凝心聚力。
2、精心開展宣傳。各黨支部、各單位要在前段宣傳的基礎上,制訂詳細的宣傳計劃,有步驟,多形式地持續地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胡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興起學習高潮,在全鄉營造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濃厚氛圍。
深入推進理論武裝工作,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1、扎實推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結合總書記在考察期間強調的“三個切實”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干部群眾深刻認識,切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切實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保證,從而使全鄉上下進一步增強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自覺性。
2、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使我省《實施意見》精神,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活動著力創新方法,完善途徑,拓展陣地、健全制度,提高實效,圍繞大力繼承和弘揚古田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鄉黨委中心組學習和各黨支部的理論學習,結合縣委提出的“兩個倡導”活動進一步健全學習激勵約束機制,努力提升全鄉干部的學習力創造力,加強對黨員學習的指導和服務,定期推薦重點閱讀書目,進而形成更強的戰斗力。
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深化思想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1、持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活動。認真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施綱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結合各種節日、紀念日、重大政治活動,精心策劃和組織好各種主題教育活動。
2、著力加強文化建設。一是繼續建設完善宣傳文化陣地,進一步完善鄉宣傳文化中心大樓建設,按要求配好相關功能室,充分發揮作用,并逐步完善全鄉11個村的宣傳文化活動室建設。認真實施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按時完成規劃建設任務;繼續培育新寨村船燈藝術表演團體,重視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組建下都鄉客家民俗文藝表演隊。二是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積極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因勢利導,組織引導經常性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積極組織群眾參加片區農民文化體育節活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三是著力凈化文化市場。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和黑網吧活動,保持健康發展的文化環境。
3、持續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一是以創建文明鄉村為抓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推進農村全面進步,促進農村生產力水平,服務管理水平,農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四個提升”為目標,以治理農村“臟、亂、差”和推進“移風易俗”活動為重點,以村戶為基礎,集鎮為龍頭,鄉村共建為動力,連片創建為紐帶,進一步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小康、農村和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是抓好文明單位、文明學校創建和警民共建活動。要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各單位、各村的創建意識,鞏固創建成果。五豐、吉安兩村及中學、中小等縣級文明單位要提高創建質量,促進創建工作上新水平。警民共建拓展共建內涵,豐富共建內容,開展共建活動,增強共建效果上下功夫。同時加大創建力度,力爭下屆新增一個村和一個單位獲市級文明單位稱號。
4、持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爭當著名蘇區好學生”等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市場文化凈化工作,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等專項行動的高壓態勢。加強未成年人工作,加強團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起來”教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