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遷移目標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市產業集聚區項目建設財稅激勵獎勵實行辦法》、《市年主城區工業企業搬遷實施方案》和《市主城區工業企業外遷三年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做好我區企業外遷服務工作,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充分認識加強企業外遷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
深化外遷企業“屬地”思想,堅持屬地管理、確保生產、改造提升、借力發展的原則,依托屬地服務和園區空間,二者優勢互補,發展“飛地經濟”。在企業發展上不遺余力搞好服務,在政策引領上全力以赴給予扶持,在待遇保障上竭盡全力給予優惠,在日常生活上最大限度給予關照。以優質服務促進企業提升做大,以企業提升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以結構調優推動宜居宜業城市建設,全面實現企業、政府、社會和諧共贏。
強化企業外遷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
成立市區企業外遷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書記擔任,常務副組長由政府區長擔任,副組長由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主管副區長擔任,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名單附后)。領導小組負責指導企業外遷規劃,審批企業外遷方案,研究制定企業外遷有關政策,協調解決企業外遷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辦公室除負責落實領導小組安排的有關工作和議定的有關事項等日常工作外,抽調專人常年派駐到西山、東山、望山等園區,分別負責遷入各園區的企業服務工作,建立企業外遷管理臺賬,辦理企業外遷相關事宜。
明確企業外遷服務工作任務
對已搬遷完畢的企業,開展跟蹤服務,幫助企業查找、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類難題,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對正在實施搬遷的企業,指派專業人員指導服務企業解決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確保新廠建設與老廠生產兩不誤,確保企業在搬遷過程中產值不降低、利稅有突破、實力大提升。對尚未開展搬遷的企業,引導對接國內大集團、大企業,指導企業技術改造、增資擴模,協調解決用地指標等難題,早日實現企業做強做大。
落實企業外遷服務工作舉措
(一)強化包聯責任
實行外遷企業處級領導與部門包聯責任制(名單附后),包聯領導和相關部門對外遷項目,從前期推動到竣工投產實行全程包聯,千方百計解決企業在外遷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一個企業、一位包抓領導、一支隊伍、一套搬遷辦法”的工作機制,實施一企一策,全程服務。同時,建立主要領導季調度、包聯領導定期調度、責任部門隨時調度機制,對在服務外遷企業中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因工作不到位而影響企業外遷進程并造成損失的實行問責。
(二)加大政策扶持
1.對企業繳納全部財政收入當年較上年增量超過1000萬元的,給予20萬元資金支持。
2.企業應繳納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屬于區政府審批權限范圍內的部分,前3年全部免收或返還,后2年減半征收或返還。
3.對租用辦公用房的總部企業,按市場租賃指導價30%一次性給予12個月的租金補貼。
4.對各類專項扶持資金采取一事一議或一企一議。
(三)創優發展環境
1.強化“環境立區、服務立區”理念,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全部建立企業外遷“綠色”通道,精簡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積極作用,在外遷企業管理層和技術層中開展以“企業驕傲·楷模”為主題的優秀企業家、先進勞模評選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增強企業與的情感交流,營造高效陽光的政務環境。
2.依托良好的區位、優越的城市功能、便捷的信息網絡、豐富的城市資源等優勢,建立完善市場信息與市場誠信監管聯動機制,營造誠信宜業的市場環境。大力推行總部與生產基地分區域發展的“總部+園區”經營模式,積極推進生產基地外遷園區;同時以企業舊址為依托,加快總部載體建設,高水準規劃建設一批總部大廈,將企業研發、銷售、管理、物流等機構留在,并引入商務服務、商貿流通、研發中心、高新技術等企業總部進駐。制定發展總部經濟的扶持政策,創造良好的總部環境,以誠摯周到、一流便捷的硬環境,使成為企業總部的首選之地。
3.釋放“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范區”等品牌效應,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區服務、子女親屬就業等方面,對外遷企業負責人和模范職工最大限度地給予優惠照顧,全面營造和諧宜居的社會環境。
(四)實施工業經濟提升工程
1.依托龍頭帶動提升。以推動工業企業兼并重組、靠大聯強為重點,積極推進機械制造、醫藥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引導區域內行業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加強與國內外500強、央企及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的對標合作,實現強強聯合,借勢發展,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骨干企業的整體實力。
2.依托技術改造提升。把技術改造作為促進企業內涵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扶持力度,深入推進重點產業、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著力推進一批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實現傳統工藝高新技術化的技改項目;著力推進一批完善延伸重點產業鏈條,實現產品精深加工的技改項目;著力推進一批通過搬遷改造等方式向工業園區轉移的技改項目。
3.依托研發創新提升。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積極推進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聯盟,促進科研成果向企業轉化。
4.依托強化管理提升。以對標行動為抓手,鼓勵企業在研發、制造(生產)、經營等環節與行業先進水平全面對標,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企業對標獎勵;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并完善企業內部相互制衡、協調運轉機制;普及推廣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導企業優化股權結構,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