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基礎和依據。在當前形勢下,從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視域出發,將人的存在、本質和發展理論貫徹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目標的確立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帶來重大的變革。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包含著豐富的人文關懷,充盈著對人的現實科學的理解,深刻揭示了歷史進程中人的生存發展的基本規律,實現著對現實人生的觀照。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進程中一個新的生長點和當代形態,人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基礎和依據?!半S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市場取向的改革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的發展,也隨著哲學從認識論向生存論的范式轉向,時代呼喚著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范式的人學轉換。”[1]因此,從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角度看,去探討具有屬人性質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并將這一思想主動地貼近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將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帶來重大變革。
一、人的存在理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確立
馬克思主義人學的出發點是人,但不是“那種抽象的人”,而是“現實的人”。“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保?]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人的存在是“現實的個人”的存在,是實踐的存在。馬克思指出:“我們開始要談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這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已有的和由他們自己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保?]以此為出發作為邏輯起點,也成為馬克思主義觀察社會歷史現象的根本性方法。馬克思總是在人和歷史的互動中,分析對人的不同階段及其各自特征,從而展示出人具體的歷史過程,把對人的認識又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對“現實的個人”賦予了歷史性。除此,人還是從事實踐的人,人的存在是實踐的存在。現實的個人通過物質資料的生產,不斷與自然和他人交往,取得了實在的現實基礎,形成了人所特有的生物屬性,實現著人和自然、人和人的統一。正是源于實踐,人和社會才有了誕生和發展,也會最終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自由。馬克思主義人的存在理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應立足于人的現實性去理解,將現實的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點。因此,推及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性質的認識,要看到它不只是一門社會科學,同時還是一門人文科學,是做人的工作,人文關懷的學問”。[4]這種“人文關懷”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即“充分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喚起其自身的主體意識,發揮他們的主動性”。[5]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行為復雜多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思想動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教育過程要把握針對性,方式方法講求靈活性,提高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參與程度,促進學校與自我教育地結合,扭轉學生由消極被動到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以此賦予學生以應有的終極關懷,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價值。
二、人的本質理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論基礎
人的本質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核心?!拔覀儾皇菑娜藗兯f的、所想象的、所設想的東西出發,也不是從只存在于口頭上所說的、思考出來的、想象出來的、設想出來的人出發,去理解真正的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6]“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保?]由此可見,人的本質構成了人的現實生活,人區別于動物的一般屬性,就是這種“自由自覺的活動”。其次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人的真正社會關系,是具體的歷史的,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不是自然的實體,人類也不是個人間純自然聯系的共同體?,F實社會作為一個復雜的有機構成,每一個具體的人都處在紛繁的社會關系中。人的這種社會關系和自身的社會性,是在人的所有屬性中處于根本和決定地位的屬性,決定了人成其為人,將人同其他一切事物以及人和人區別開來。用馬克思的觀點總結來看,人是在社會聯系和歷史發展進程中生成發展的,而人的社會關系的總和,則是人在以物質生產勞動基礎上的歷史形成。因此只有把人放在以生產關系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系中進行綜合考察,才能體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和作用,才能真正全面把握人的本質。馬克思主義闡述的人的本質的實踐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緊扣實踐,從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切身利益理解人教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辨和抽象的,高校要通過這一教育過程,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使其堅信馬克思主義,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去?!榜R克思關于人的本質論中的社會性奠定了社會價值觀的基礎,與之相適應的現時代的價值取向,也應該是具有社會性的?!保?]因此,高校要重視社會關系對人的思想的決定作用,指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和處理不同的社會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過各種途徑,在大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中,塑造理想人格,內化價值觀念,發展和豐富人的社會關系,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
三、人的發展理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確立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精華,是貫穿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之中恒久不變的基本精神。馬克思恩格斯始終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看成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價值目標。恩格斯在描繪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時曾說:“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9]“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保?0]這句話闡明了“現實的個人”的最終發展目標,從社會發展角度上講,也是人類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在馬克思看來,人的自由發展是指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強調對人個性的培育。透過馬克思對人的發展的審視,可以認識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精神實質為:使人在世界中確立自己的主體地位的價值,達到自我的實現,達到自主的活動和保證自己的生存,并最終求得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和諧一致。這種和諧一致展示了人的發展是社會化和個性化相統一的過程,個人只有選擇與社會發展目標相一致的方向,才能從目標中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動力支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推進人的生存、發展方式的優化,拓展人的本質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在推進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向人學范式轉換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逐漸轉變為加強對思想品德的結構及形成發展規律的研究,核心內容轉變為加強全面發展的素質特別是主體能力素質的教育,從而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高等學校的重任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目前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制定,要依據馬克思主義人的發展理論。通過創新能力的提升、獨特個性的塑造,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要注重培養大學生堅韌不拔的人生態度、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和為社會進步而奉獻的崇高理想,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以駕馭各項創新能力。著眼于大學生獨特個性的塑造,要促進其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發展完善。高校要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為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優良的環境與條件,使其掌握社會發展所要求的各項本領,成為敢于創新、個性鮮明、勇于探索、與社會發展方向保持一致的新時代社會公民,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4]張耀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學轉換[J].思想教育研究,2010(7):4,5.
[2][3][6][7][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72,66-67,73,46,294.
[5]于雪梅,郭代習.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視角下的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黨史文苑,2011(5):63.
[8]王麗華,王書會.馬克思人的本質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4):114.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
作者:寧廷國 單位:重慶能源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