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成本論文:勞動權對企業成本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齊海英單位:通遼職業學院內蒙古自治區通遼縣
對新舊《勞動法》進行比較發現,人工成本上升主要源于三個方面:與制度相關聯的直接成本。它主要有兩部分構成:經濟補償成本。企業主動終止期滿的勞動合同或者因企業破產、解散而終止勞動合同的,或者因企業違法而致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對勞動者支付適當的經濟補償。這必然會讓以前那些任意壓低試用期工資的企業增加運行成本。糾正以前違法行為耗費的成本。這包括社會保險與社會保障兩個層面。
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前,大部分企業不存在避守法律規定的問題,沒有為員工依法繳納社會保險,但在勞動法出臺之后,將繳納高額社會保險費,自然帶動企業成本的大幅增加。這些企業主要是一些依靠加工、代工,低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違法用工方面。在很多小、低利潤企業,存在著大量的違法用工現象,這些員工工作時間長,加班時間多,薪資低。
依據《勞動法》規定,企業今后將不能強迫工人加班,并要為超過正常工作時間的工作支付更多的工資。企業感到強迫職工超時加班變得困難起來。違反《勞動合同法》的付出成本:《勞動合同法》有關企業違法責任的規定較為細化。例如,該法明確規定企業在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而不滿一年仍然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這對于那些違反規定較多的企業來說,無疑會增加大量的成本。
在《勞動法》實施的形勢下,企業人工成本管理與控制。就目前來說,人工成本管理與控制仍是企業管理一個較為薄弱環節。提高這一方面的認識,首先在戰略上,要充分認識到人工成本管理對于企業市場競爭與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其次在報酬分配上,要清晰地理解到,增強人工成本管理有助于正確處理企業、員工雙方的利益,也是調節勞動者這個利益主體的經濟行為的先在條件,也是勞動力資源調節配置,優化企業激勵機制的關鍵環節;再則在企業管理上,要預見到人工成本管理事關企業人才資源的有效開發與經濟效益的穩步提高,也影響到對勞動者工作全流程的監督,推進崗位設置合理化。
就經驗來說,合理定崗定編、裁汰冗員是強化企業用人管理的基礎,也是節約社會資源、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途徑。對企業而言,如若冗員太多,勢必將導致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與無效益增長,反過來又制約員工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強化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當下,在成本比例控制尚處于低水平的階段,收入過于傾向于個人的問題比較突出。譬如,部分企業的人事費用率、勞動分配率占總成本比例遠高于該行業的平均水平,致使該企業創造的增加值多用于了人工費用,而在擴大再生產的投入則急劇減少。增強人工成本的彈性控制,這有助于保持人均人工成本增長處于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即人均人工成本低于人均增加值與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使之與產出效益保持平衡。這既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作為一種消耗要素,人工成本與企業效益關系密切。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考量,經濟效益的高低是人工成本決策的首要依據。收益大于成本是人工成本支出最初級的指標,也是發揮工資激勵作用、規范人工成本結構的前提。從人工成本的結構看,工資可謂是最具激勵作用的因素,因此,以按勞分配為原則,控制員工工資總額水平,合理拉開員工工資水平檔次,是當下人工成本管理與控制最為關鍵的環節。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新《勞動法》的實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人工成本。就守法企業來說,人工成本增加很少;對于以前沒有遵守相關法規的企業,成本增加較高。這樣一來,新的《勞動法》提高的不守法企業的用工成本與風險,但另一方面則是提高了守法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