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和諧勞動關系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合法協調勞動關系的合法性是和諧勞動關系的根基,勞動關系的協調性(特別是企業和勞動者利益的協調)是和諧勞動關系的關鍵。沒有對法規的敬畏,有法不依、有規不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企業的強勢地位欺凌弱勢的勞動者,這樣的企業勞動關系何談“和諧”。
2、有序參與合法也要有序。職工是企業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方面,是多種生產要素之一,有義務以有序的行為保持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工作的正常運轉。不管是工會代表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還是職工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訴求,都需渠道順暢、行為有序。企業處理與職工的關系,也同樣要合乎規定的程序。
3、公平正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資雙方都是獨立的利益主體,是平等的關系,通過契約而結成勞動關系。但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特別是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本應“對等”、“平等”的天平發生嚴重傾斜,“資”強“勞”弱的格局動搖著和諧勞動關系的根基。沒有了公平就沒有了正義。因此,急需工會、政府、社會等力量來扶“弱”抑“強”,以維持勞動關系的公平正義。
4、充滿活力無活力就意味著停滯、落后、死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應當是充滿活力的社會,作為社會最基本關系的企業勞動關系,理應是充滿活力的。動則活,改則活,新則活。改革創新中必有風險和陣痛,但這畢竟是“向上的痛”。因此,我們不能片面、僵硬地理解和諧勞動關系,不能以計劃經濟時代的終身制、“鐵飯碗”、平均主義來剪裁和評判今天的勞動關系,而要在保持職工的合理流動、設計職工的職業生涯、激勵職工的創造熱情、促進企業的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構建企業的和諧勞動關系。
5、誠信和睦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無誠信就無市場經濟,就不會有和諧的勞動關系。雖然簽了合同,但不執行,雖有承諾,但不履行,非得溫總理出面討要工資,這些危害“和諧”的毒瘤必須割除。況且,法律制度再完備也有約束不到的地方。只有心懷誠信、意指和睦,和諧勞動關系才能持久而全面。
二、企業勞動關系不和諧的原因及表現
1、原因:利益上的矛盾性,方法上的低成本“和諧”的對立面是不和諧、矛盾和沖突。我國企業勞動關系不和諧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歸根到底在于勞動關系轉型后,企業與勞動者在利益追求上的矛盾性以及企業在價格競爭中采取過分降低勞動力成本的方法。員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與付出的比率,然后將自己的收入與付出比和相關他人的收入與付出比進行比較,如果員工感覺到自己的收獲與他人相同,則為公平狀態,如果感到兩者的比率不相同,則產生不公平感。現在很多企業都通過在工資分配中適當拉開差距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但某些企業由于沒有一套完善的評估體系和價值分配體系,導致在績效分配中,造成了新的分配不公,從而影響和打擊了員工的積極性,影響了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因此,我們不能因為今天勞動關系中存在矛盾、沖突等不和諧音,就懷念、向往用昔日普遍貧窮的勞動關系來解決問題。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打贏價格戰,企業總會絞盡腦汁地降低成本,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利用我國勞動力供過于求造成勞動者的弱勢地位,采取過分降低勞動力成本的方法,一味追求低成本,必然造成勞動關系的種種不和諧。
2、表現:勞動關系的種種不和諧一是“強資本、弱勞力”,職工利益受侵害。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勞動力成本,有的企業在制定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規定時,不顧法律法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濫用“試用期”,表現為越來越低的工資、越來越長的勞動時間。勞動者漸漸失去勞資談判的資本和發言權,勞資關系地位嚴重失衡。拖欠克扣工人工資、逃繳社會保險費等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且有增無減。在“強資本、弱勞力”的態勢下,雇主往往以“你不干有人干”要挾勞動者讓步。傳統體制外的就業者大多在工會的覆蓋范圍之外,無力抗拒掌握較多資源的管理者,缺少訴求渠道,勞資關系無人協調,往往導致矛盾激化。二是勞動利益協調機制不完善。勞動利益調整機制是指導勞資雙方就勞動條件的變更或者持續進行協商調整的制度。這一制度對于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的公正和諧十分重要。這是因為,企業和社會的形勢是不斷變化的,這就需要有一種機制,引導勞資雙方進行協商,防止利益分配嚴重失衡。三是勞動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企業的用工形式、企業的組織形式、勞動者就業的方式、勞動者收入的分配方式日趨多元化,我國的勞動法律法規已經明顯滯后,經常遭遇無法可依的尷尬,這種情況十分不利于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某些地方政府對一些企業違反勞動法規的行為往往“睜只眼閉只眼”,甚至替之開脫。個別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在權益遭到傷害時,采取跳樓等過激甚至非法的手段,這雖屬缺少法律意識,但也反映了這一群體的無奈、無助和對公權力的不信任。這幾年雖然中央三令五申,但一些地方仍貫徹落實較差。2005年,湖北省總工會的一項調研表明:企業勞動關系存在著職工的勞動就業權利得不到充分尊重、職工在收入分配中處于被動地位、社會保障覆蓋水平偏低、勞動安全衛生得不到有效保障、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權利得不到落實等五個方面突出問題。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任務日顯緊迫。
三、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對策
無論法律法規作何調整,企業都應以和諧作為構建勞動關系的目標。雙方企業與勞動者,勞動者利益的維護者——工會,擔負構造和諧社會任務和實施宏觀調控職能的政府等方面共同努力,合力推進。
1、企業:走出一味追求勞動力低成本(低工資)觀念誤區勞動力成本等于貨幣工資。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企業組織支付給員工的貨幣工資看成是勞動力成本。我們一直津津樂道的中國勞動力低成本是對勞動者力成本的嚴重誤解,勞動力成本不僅僅是企業或雇主支付給工人的貨幣工資,還應包括員工福利和其他的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尤其是隨著我國人力資源法律環境的不斷改善,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失誤所付出的代價會日益增加,如員工訴訟及其賠償,產品出口受限制或遭抵制。“尋低競爭”,使勞動力弱化,雖然可以立刻降低生產成本,在價格戰中暫時處于優勢,但長此下去,也會損傷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對企業的忠誠度,更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和道德問題,從而抑制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檔次提升。一是低工資會打擊工作積極性,從而影響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企業要不斷發展,靠的就是市場需求,市場需求越大,企業才越能得到發展,而市場需求則靠的是人們的購買力,購買力越強,市場需求越大,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企業如果提高職工的工資,確實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但是,企業家們更應該明白的是,每一個職工其實都有雙重身份:生產者和消費者。正是職工的這種雙重身份,使得低工資并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二是低工資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從而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相當大的勞工群體長期處于較低的工資水平,就意味著消費品市場的萎縮和資本擴張不易受到限制。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消費不足而投資過旺。近年來我國消費率一直低迷,除了“預期消費”大,導致儲蓄抑制消費外,占人口大多數的低收入群體收入提高慢,缺乏消費力,是消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而勞動力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抑制投資的擴張沖動。從國際上看,低收入群體不能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繁榮,國內市場就難以擴張,迫使中國依賴外貿出口拉動經濟增長,這樣極易被國外攻擊為“中國威脅”,以勞動力低成本為代價的產品低價格,也會遭致國外的反傾銷。從而極大地影響企業的產品出口和長遠發展。
2、和諧才能長久繁榮,尊重勞動、善待勞工才能實現和諧充分尊重也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礎之一。一方面,勞動者的付出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另一方面,企業主動將企業發展重大事項告知職工,給職工以參與感、歸屬感和主人翁責任感。職工滿意度調查數據表明,企業每年讓普通職工對企業提意見,企業經營者采納合理化建議并進行整改,可以很好的促進勞動關系向和諧發展。
作者:胡照妹單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