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日飲食文化差異對比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飲食觀念不同
中國飲食非常注重色、香、味、形、器,但特別講究“味”,講究“調和”。中國的烹飪注重的是色、香、味、形,其中尤其注重味。對于菜肴的成敗其決定性因素的就是味,人們吃的藝術也可以理解為味的藝術,味道就是中國烹飪的關鍵點。歷史上的一些名廚都是善于調味的人,比如由廚入相的名人伊尹,之所以流傳說湯以至味,就是由于他是一位調味圣手。現在的名廚,也都是調味的高手.中國人認為烹飪當以味為先。而日本的飲食較重視“形”“、器”,講究“好看”。如果提到日本菜肴,第一時間浮現在人們腦海當中的十分有代表性的就是生魚片,它的特點就在于刀工,切得整齊好看,然后碼起來后就是一道菜肴。生魚片如果不蘸一些佐料食用的話,完全是沒有味道,更談不上美味了。日本菜盡管吃不出味,然而卻很注重“形態”。比起中餐來講,做的成分比較少,時間都是花在了擺放上,因此也可以說日木的料理就是眼睛的料理。
二、食材方面不同
在主食方面,就現在的情況來說,中日主要都是以谷物為主,而不是不像西方國家那樣依靠肉類食品以及乳制食品,中國的南方主要產出大米,中國的北方相比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小麥以及豆類還有小米等。中國大陸的水域非常寬廣,所以中國人所吃的魚主要來源就是淡水魚。根據有關的資料顯示,中國人每個人每一年平均所吃掉的魚類大約有十幾公斤中,然而這個數字由于地理環境的原因,南北方差異還是非常大。日本菜當中最鮮明特點就是生鮮海食。在吃魚的層面,中日之間的差異也很大,日本整個國家四面環海,主要吃的魚類就是海魚,而在料理的時候原材料大部分是動植物,也有少數江海湖泊中的魚類。日本的食材和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日本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千島之國,耕地非常少,畜牧業也不發達,主要以水稻為主食。日本有著非常長的海岸線,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圍海而生的國家,漁業資源方面十分豐富,特別是北海道地區,有很多優質的魚類出產,如鮮魚、蛙魚、鰻魚等。所以,日本料理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大米以及魚介還有海藻類,與中國的差異非常大,日本國民都有吃魚的習慣,日本人每個人每年平均大約可以吃70公斤重的魚類。
三、烹飪方法不同
中國的菜肴非常注重“色、香、味”俱全,屬于美味型;中國的菜肴有四大風味以及八大菜系。其中四大風味分別是魯、川、粵、淮揚。而八大菜系通常就是指山東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蘇菜、浙江菜、安徽菜、廣東菜和福建菜。在烹飪手法上也有以“溜、燜、燒、汆、蒸、炸、酥、燴、扒、燉、爆、炒、砂鍋、拔絲”等為代表的非常多的烹制方法。日本的料理則是強調“新、奇、鮮”,屬于營養型。日本人普遍的飲食口味都非常清淡,喜歡生食或者是直接把食材放在水中煮熟,所以日本的料理也可以被稱為“煮文化”。除了這一點之外,日本料理也有燒、烤、炸等幾種比較有限的烹制手法。
四、菜肴特點不同
中國菜肴主要是熟以及熱還有味濃。中國的熟食文化是從北京的“周口店人”時代開始的。熟食不單是讓人類吃到了非常美味的實物,在滿足了人們的口福時,更關鍵的就是吃了以后對于食物的消化以及對營養的吸收十分有利,極大的減少了因為生吞活剝從而引起的一些疾病,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中國人覺得熟食能夠起到殺菌以及殺蟲的作用,大部分的食品都需要用火加工,這樣才可以讓味道更加鮮美。吃中國菜最關鍵的就是一定要趁熱吃,菜熱的時候胃口也很好,吃得也香,菜如果涼了,就算是山珍海味,也沒有胃口。相反,日木的菜則加工的很少,吃的時候蘸佐料進行調味。在比較典型的日木料理當中,很關鍵的就是怎樣保持食材本身的味道,所以一般都是用生的、或者是是稍稍煮一些就可以吃了。蛋黃蛋白一起食用的“生蛋”就是其中的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吃法。生食成了能夠保持食物原味的最好的方式。比如刺身,日本人將一些新鮮的魚以及貝類等一些海鮮切成大小比較適中的片狀,然后蘸上一些調味料就可以食用。日本的料理主要是“冷料理”,比如生魚片以及生蔬菜還有冷飯團,都是冷的涼的。日本人有時也會給這些生冷的食物配個湯,但都是“溫湯”。
五、待客觀點不同
中國人請客吃飯都要做富足的準備,上菜的時候量很大,不可以吃得太干凈,必須有一定的剩余,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關系,到現在北方的民俗當中過年包完餃子以后還必須要剩一點面皮或者是餃子餡,這就叫年年有余。就算是現在的春節的宴席上,也必須要有一條魚,代表了年年有余以及豐饒富足,正是由于這種思想意識,使得中國的飲食量非常大,雖然可以圖吉利,然而浪費很大,很容易食過量造成腸胃不適。中國人一般吃“大鍋飯”,這和古代就存在的聚食制有非常大的關系。到現在,這種傳統依然保留著。中國人吃飯時也喜歡給別人夾菜,從而顯得對于晚輩的關心或是對別人友好。和中國的飯菜相比,日本很適度。尤其是定食,對一般人來說很合理,就算剩一點浪費也很少,這種適度的飯菜對于健康有利。日本人平常講究分餐以及自食其食,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為了讓辛苦勞動了一年的婦女可以在過年的時候得到休息才會一起吃大鍋飯。而“自食其食”比較傳統的作法就是每個人面前都會擺一個木桌,放一個托盤,托盤里放著一個人吃菜,吃完飯后可以再盛,但是菜吃完了就沒有了。日本也不會別人夾菜。
六、結束語
中日兩國飲食習俗的差異形成和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也和社會文化歷史有關,了解關于中日飲食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在中日交往的過程當中,可以讓雙方人民能夠彼此更好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尊重彼此的生活以及文化,對于促進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十分有利。
作者:胡佳 單位:西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