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文化特色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文化貴在特色。特色是在學校辦學實踐過程中經過長期積累和沉淀而形成的比較持久穩定的、被社會公認的、顯著的特征。一所學校只有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強,你強我特”的絕對優勢,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才能使自身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優秀的學校文化總是鮮明地體現出學校的個性和特色。物質文化體現著學校的校園環境特色、形象標志特色、建筑設施特色,制度文化體現著學校管理特色、組織行為特色和個體行為特征,精神文化體現著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精神特征。學校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著特定的時空環境。它植根于自身的歷史文化,植根于所在的區域文化,植根于辦學的類型文化,植根于特有的行業企業文化,并沐浴在周圍濃郁的社會文化之中。社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宏觀環境,它包括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民族文化傳統等,決定著學校文化的本質和方向,影響和反映著所有院校文化的共性。辦學類型文化決定了不同類型院校文化的差異,也體現著同類院校文化的共性。特有的區域、行業企業文化影響和自身的歷史文化沿革,則是一所院校文化特色形成的關鍵因素。
高職院校的文化特色培育,就是要在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堅持繼承與創新,根據學校的歷史傳統、區域和行業特征,特別是辦學類型的服務面向,對學校文化建設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充分挖掘和整合學校特有的各種文化資源,吸收優秀企業文化元素,構建既有本校特點又有高職教育特色的學校文化。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四個“植根于”。
1.植根于辦學的類型文化,培育學校文化的高職教育特色誠然,泛指的大學文化也包括高等職業院校的學校文化,其中有很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院校的共性文化。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學校同時可以歸于不同的文化類型。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近年來,國家重視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職教育也因此駛入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產學結合,校企合作”之路已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普遍共識。這種定位要求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必須有別于其他學術型、教學研究型普通高等學校,在職業性、應用性、高素質兼具高技能上下工夫。“貼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貼近崗位,凸顯實踐性和職業性;貼近企業,產學結合,校企互動”,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具有鮮明高職特色的學校文化。“教授手上要有油”就是這種文化的具體寫照。
2.植根于特有的行業企業文化,培育學校文化的服務領域特色我國不少高職院校多年為某些特定行業企業服務,與這些行業企業建立了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具有深厚的行業背景。由于其辦學的行業指向性,學校文化深深植根于這些行業企業,甚至達到了深度融合。其文化的形成反映著行業企業生產環境、行為方式和精神風貌,體現著明顯的行業特征,打上了深深的行業企業文化烙印。以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為例,作為一所已有百余年辦學歷史的高職院校,新中國成立以后的60余年,有53年是在石油這面大旗引領下發展、壯大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三老四嚴”和“愛國、創業、求實、奉獻”,“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等為代表的石油企業精神和理念,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石油學子,“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學校校風、校園環境,無不體現著濃重的“油味”。盡管現在學校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但石油事業需要石油院校沒有變,石油院校為石油服務也沒有變,只是賦予了新形勢下“密切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新內涵。特別是現在,廣大職業院校辦學必須緊密與企業結合,在共贏中謀求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交融對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概念上可以說,高職學校文化就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學文化。“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正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3.植根于賴以生存發展的區域文化,體現學校文化的區域色彩每所高職院校都有具體的地域位置,而每一處地域位置在自然、歷史、風情、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歷史人文環境從物質、制度和精神等不同層面影響著學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賦予學校文化強烈的區域色彩。學校應認真分析所處的區域文化特征,將區域文化特色融入學校文化建設,借以提高學校文化的實力、品位和知名度,并用這種特色文化熏染校園、培育學生。例如,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始建于天津“北洋工藝學堂”,后遷駐河北承德。這兩處地域都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色彩。津門文化集海河文化、漕運文化、租界文化、城廂文化等融合而成,具有多元化、兼容性的特點。承德更是紅山文化、燕趙文化和大避暑山莊文化的聚集之地。厚重的紅山文化,“任氣好俠、悲歌慷慨”,“博采眾長、自成一家”的燕趙文化,“開拓、進取、吸納、開放”的大避暑山莊文化,都深深地影響著學校文化的內涵和氣質。由此,學校確定“立足河北,融入承德”為學校辦學定位的重要表述,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和景觀命名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學校專業積極對接區域地方產業、服務區域經濟并以此作為辦好專業的基本立足點等等。這些地域文化豐富了學校的特色文化。
4.植根于自身成長的歷史文化,彰顯獨特的文化個性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傳統,對一所學校而言就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一脈相承的校風、學風,歷史上形成的優勢學科專業,代代相傳的社會聲譽,豐富的名師資源和校友資源等等,都是建設學校文化可以利用的十分有價值的資源。要充分利用這些歷史資源,剔其糟粕,取其精華,以滋養滿載時代精神的學校文化。只有歷史傳承的學校文化,其個性才顯得更厚重、更豐滿,才不會顯得浮淺。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始于1903年在天津創辦的“北洋工藝學堂”,是我國最早興辦的職業型工科院校之一。該校在辦學之初就提出了“工藝非學不興,學非工藝不顯”、“教學做合一”的辦學理念,百年傳承,學校的辦學特色逐步強化,無論是隸屬地方,還是隸屬行業,其培養職業型、應用性高技能人才的特色始終得以保持和弘揚。百余年來,學校幾經變革,歷盡滄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職業教育先行者,造就了一大批諳熟教育規律、潛心職業育人的辛勤園丁,培養了已逾4萬知識技能兼具的莘莘學子,涌現出許多在企業一線做出重大貢獻的杰出校友。他們為學校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學校歷史的長河中涌動著他們感人的故事,學校燦爛的星空中閃爍著他們光輝的思想。近年來,學校深入研究學校歷史,認真總結辦學傳統,大力挖掘文化蘊含,整理提煉出了一系列文化成果,體現在辦學理念和校園建設中。如“道藝兼修,敬業樂群”的校訓,“努力做得更好”的學校精神,“嚴細實新”的校風,“循禮致用、厚德愛生”的教風,“勤學、敏行、向上”的學風等等,這必將為學校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本文作者:王紀安單位: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