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生心理計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金融風暴的來襲,大學生就業的嚴峻形勢前所未有,尤其是高職畢業生,隨著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的萎縮倒閉,一時間很難找到自己合適的崗位,在求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矛盾、自卑、盲從、焦慮、抵觸等不良情緒。此時,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必須對這一特殊社會背景下的學生加強關注,積極的給予干預和疏導,使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分析就業環境,最終在就業的激流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通過對高職學生求職中出現的不良心理進行研究分析,歸納了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及表現,分析總結了其產生的原因及應對策略,為更好的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實現高職教育的最終目的提供了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生;求職;心理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金融風暴的來襲,大學生就業的嚴峻形勢前所未有,尤其是高職畢業生,隨著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的萎縮倒閉,一時間很難找到自己合適的崗位,在求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矛盾、自卑、盲從、焦慮、抵觸等不良情緒,此時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必須對這一特殊社會背景下的學生加強關注,積極的給予干預和疏導,使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分析就業環境,最終在就業的激流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高職學生求職中常見不良心理
1.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畢業生在求職中經常出現的心理現象之一。論文百事通如:畢業在即,是選擇專升本呢,還是直接就業,二者均有其利弊,即內心產生“雙趨-雙避式”沖突,此時個體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也有的畢業生在學校里讀書時,感覺良好,一心抱著畢業后進城市大公司,找份體面舒適的工作,當真正步入社會時,才發現工作難找,好工作是難上加難,人多崗位少,競爭是如此的激烈,此時就會產生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隨之而來是悲觀失望、絕望迷茫等不良情緒。
2.攀比心理
畢業生在求職中攀比心理非常普遍,而這種攀比往往是不客觀的,傾向于眼前利益(如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的比較,而沒有充分考慮個人特點及職業發展前景。如A同學所在的公司實習期沒有工資,但是對實習生的職業發展有一定的規劃;而B同學所在的公司實習期工資為1000元,但是公司卻沒有對其職業發展作出具體的規劃。此時,A同學往往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想換個跟B同學一樣有工資的公司,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即職業發展前景問題,最終,由于過于挑剔,而失去了最適合自己的崗位。
3.自卑心理
高職畢業生的自卑心理往往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高職教育缺少全面正確的認識,對高職教育缺少認同感,認為自己讀的是三流學校,檔次低于普通本專科院校;二是求職受挫后,認為自己什么都不會,不被社會認可,產生無價值感;三是自身身體存在某些缺陷或者在校表現不夠突出,求職過程中缺少自信。
4.逆反心理
由于就業形勢嚴峻,畢業生自我期望值高,很多畢業生很難找到他理想中的工作,甚至連湖口的工作都難找,此時部分學生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把找不到好工作歸咎于學校教育和體制問題,認為是學校耽誤了其美好前程,于是對與學校相關的人和事均會產生抵觸情緒,不能客觀地評價事實,不愿接受學校的就業指導,配合學校辦理畢業生相關的手續,最終導致無法正常畢業。
5.盲從心理
由于畢業生缺少正確的自我評估,自我認識不足,對就業環境缺少分析,導致求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盲從現象,認為大部分人的選擇就是正確的,缺少應有主見和獨立性。如:在求職過程中,班級求職氛圍就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有些班級找工作很積極,落實工作速度也很快;而有些班級找工作不緊不慢,沒有危機意識,很多同學持觀望態度,最終錯過了很對就業機會。
二、高職學生求職中不良心理對策分析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職教育,及早作好職業規劃
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由兩部分學生組成,即普高生和“三類生”(包括中專、職高、技校)。對普高生而言,高職院校屬于最后批次的學校,進這種學校讀書很多并不覺得光榮,相反有很多同學會有一種很強的失落感,這種失落感長期積壓下來就很容易引起自卑情緒,認為自己讀的是三流學校,和普通本專科不是在同一檔次的學校,在這種自卑情緒的籠罩下,開始迷失自我,最終在求職中受挫。因此,要想畢業生求職成功順利,在大一剛入學時就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職教育,即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培養學術型、工程型人才為目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列,并非低層次、低水平的高等教育,樹立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并指導其作好相應的職業規劃,尤其是大學三年的規劃,要使其清楚“我來大學是干什么的?”、“我將來想成為怎樣的人?”。然后沿著自己的規劃走好大學三年的路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長為有思想、有理智、有技能、有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最終成功就業。
2.就業指導課應注重透徹性和實踐性,切實指導學生作好求職準備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并針對大
一、大
二、大三的不同特點分別開設了不同的課程。但是在課程的透徹性和實踐性方面有所欠缺。如:有些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分專題講授,每個專題2-3個課時,總課時10個左右。但是往往每個專題涵蓋很廣,僅用2-3個課時很難把一個專題講透徹,實踐性較差,學生聽完課后,只是對這些知識的模糊認識,而按教師所講的應用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校應加大就業指導的課時量,增強就業指導課的透徹性和實踐性,真正起到就業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培養,掌握相應的求職技巧等,這無疑是使學生克服各種不良求職心理,提高求職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3.成立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對學生進行個案咨詢
每個學校幾乎都有就業服務機構,但是這些機構往往注重服務,求職咨詢指導方面有所欠缺,專業性和職業性不夠,較難對學生進行個體咨詢,給學生提供切合其自身特點的建設性意見。因此,在高職院校成立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并配備專業的職業指導師,對學生進行個體咨詢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對那些對自我評估不準確,自我認識模糊,對就業環境缺乏了解求職困難的學生進行必要的專業指導,是使學生克服不良求職心理,提高其求職成功率的又一有效方法。新晨
4.加強就業專職隊伍建設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專職隊伍均有就業辦老師和各系部輔導員組成,他們是就業指導課的主要任教教師,是就業工作的主要咨詢者和服務者,這支隊伍的實際水平如果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就業指導質量,關系到學生的求職質量。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就業專職隊伍的建設,使其盡早向職業化和專家型轉變,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如:作為就業專職人員個人,要懂得研究性開展工作,即在工作中善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注重職業素質培養,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理論研究水平。而作為校方,應盡量給就業專職人員的職業發展創造有利的工作環境和平臺,如,一個月至少組織2次以上就業專職人員就業工作研討會;積極創造校外就業工作交流和考察的機會;組織就業專職人員走訪企業,市場調查;拓寬專業培訓渠道,在政策上鼓勵就業專職人員考取專業資格證書;實行課題研究傳幫帶等。
高職學生求職中存在矛盾、攀比、自卑、盲從、逆反等心理特點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需要多角度多方位長時間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學生逐步克服這些不良心理,在競爭激烈形勢嚴峻的就業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人生的轉折點上有新的突破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冉超鳳黃天貴: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長[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23.
[2]陳小悠:高職學生求職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08(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