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企業稅收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范文

企業稅收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稅收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稅收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摘要】我國對跨省企業稅收繳納制定了詳細的匯算清繳制度,但從對河北省跨省企業繳納稅收的調研情況看,這類企業稅收管理仍存在難點,容易產生征收不到位、分支機構所在地利益保障不夠等問題。本文結合河北實際,對跨省總分機構企業稅收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設性對策建議。

【關鍵詞】總分機構;稅收;管理

我國對跨省企業稅收繳納制定了詳細的匯算清繳制度,但從對河北省跨省企業繳納稅收的調研情況看,這類企業稅收管理仍存在難點,容易產生征收不到位、分支機構所在地利益保障不夠等問題。

一、涉及稅種及有關政策

跨省總分機構是指跨省設立不具有法人資格分支機構的居民企業。涉及的稅種主要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也涉及此問題,但屬于中央稅收收入,對河北稅收收入影響不大。城建稅為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附加稅,隨這三稅一同征繳,但體量較小,影響較小。其他稅種如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等11個稅種按照屬地征收,征收范圍和方式較為明確,基本不存在總分機構稅收分配交叉問題。

(一)增值稅有關政策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和《總分機構試點納稅人增值稅計算繳納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稅〔2013〕74號)規定,跨省總分機構繳納增值稅政策:一是固定業戶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增值稅。總機構與分支機構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但是不在同一縣(市)的,經本省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批準,可以由總機構匯總向總機構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增值稅;不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應當按照規定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審批。二是經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的總機構試點納稅人及其分支機構,應當由總機構匯總計算總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發生《應稅服務范圍注釋》(特指財稅〔2013〕106號文件中所附“營改增”試點行業,包含交通運輸業、郵政業和七類現代服務業,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還沒有新的規定)所列業務的應納增值稅,抵減分支機構發生上述業務已經繳納的增值稅,余額在總機構所在地解繳。總機構銷售貨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應當就地申報繳納增值稅。2012~2015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文明確批準跨省總分機構繳納增值稅的企業有12家,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業,分別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東方航空、華夏航空等11家航空公司,涉及河北的有3家。

(二)企業所得稅有關政策

按照《跨省市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分配及預算管理辦法》(財預〔2012〕40號)和《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2012年第57號公告),跨省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實行“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庫”的管理辦法,具體承擔稅收分攤為總機構和具有主體生產經營職能的二級分支機構,三級及以下分支機構并入二級分支機構計算。1.在稅款繳納方面,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各承擔50%,分支機構這50%稅收由各二級分支機構按照營業收入、職工薪酬和資產總額3個因素,以0.35、0.35、0.3的權重計算分攤比例。2.在稅收分享方面,總機構繳納的50%的稅收中,25%由總機構就地繳納,按6:4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分成;另外25%全部繳入中央,但其中40%由財政部按照2004~2006年各省3年實際分享企業所得稅占地方分享總額比例定期向各省分配。分支機構繳納50%稅收,全部按6:4比例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分享。歸納起來,按照企業所得稅分成辦法,中央與地方按6:4分成,地方所分享的40%的收入包括:一是總機構所在地分享的10%,二是所有分支機構所在地分享的20%,三是中央財政按一定比例在各地間進行分配的10%。

二、納稅情況分析

據初步統計,2015年河北省實現繳納稅收的跨省總分機構企業有1785家,實現納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129.3億元。

(一)企業數量和稅收都呈較快增長,但在稅收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小

2013~2015年在國稅系統納稅的跨省總分機構企業數量從1233家增長到1591家,完成稅收收入從65.4億元增長到123.8億元,年均增長37.6%,將近每年增長1/3。地稅系統194家跨省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由于體量小,增長速度更快,三年年均增長率達到76%。全省國稅和地稅系統中跨省總分機構企業數量僅分別占全省國稅和地稅系統納稅人總戶數的0.4%、0.1%,占稅收總額的7.5%、0.3%,整體看數量較少、體量較小。

(二)分支機構數量遠多于總機構,但納稅能力遠弱于總機構

2015年河北省跨省總機構企業數量為136家,而分支機構企業數量為1645家,分支機構是總機構數量的12.1倍。但分支機構納稅能力遠弱于總機構,136家總機構共產生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47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產生稅收0.35億元;1645家分支機構共產生稅收82.3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產生稅收0.05億元,總機構產生稅收能力為分支機構的7倍。

(三)多為第三產業,但產生稅收能力遜于第二產業

從統計數據看,1785家跨省總分機構企業中,第三產業有1520家、第二產業264家、第一產業1家,三產企業數量是二產企業的近6倍。但二產企業實現稅收要多于三產企業,2015年跨省總分機構二產企業實現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70.3億元,是三產企業稅收(59億元)的1.2倍。具體分行業來看,二產稅收主要來源是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分別占全部跨省總分機構企業稅收的31%、12%、1.5%;三產稅收主要來源于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占比分別為25.3%、7.1%、5.6%、2.7%。

(四)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環首都周邊和省會等經濟發達地區

從統計數據看,跨省總分機構主要集中在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等環京津發達地區,四個設區市共計1205家,占全部總分機構數量的75.7%。總分機構產生稅收總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前五名也基本在這些區域,分別是石家莊、保定、唐山、滄州、廊坊,這五個設區市共計實現稅收109.9億元,占全部總分機構稅收的88.8%。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河北省擁有較多的分支機構,這些從事生產經營的分支機構享受了河北提供的公共產品及服務,但其產生的稅收通過政策導向、轉移收入、關聯交易、匯總繳納等途徑,歸入總機構所在地的政府收入,導致地區之間稅收利益分配不公平、稅收收入不均衡。

(一)總部經濟發展環境相對薄弱,總機構外遷造成稅收流失由于河北緊鄰京津經濟發達地區,在公共服務水平以及人才、金融、科技、教育等吸引總部經濟的資源方面明顯處于劣勢,對河北形成一定的虹吸效應,不僅新企業在設立總部時優先考慮京津,而且本地原有的企業總部也有外遷至京津問題,造成本地稅收流失。從全國來看,以2014年數據為例,河北省總機構在本地預繳企業所得稅僅相當于北京市的1.5%,相當于天津市的1/5,在全國排在20位。

(二)稅收分配體系不完善,總機構和分機構所在地之間利益分配失衡從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分配辦法看,地方分享的40%部分中總機構所在地占比較大。因為總機構所在地可以分享就地繳納的10%,而每個分支機構所在地得到的是所有分支機構分攤的20%的1/N,N為分支機構數目,通常大于2,即每個分支機構平均得到的稅收不超過10%,而且分支機構數越多,每個得到的就越少。這樣稅收分配方法優先照顧總部所在地稅收利益,這與河北總部經濟落后的因素疊加,造成河北在總分機構稅收分配上得到的較少。從總分機構增值稅分配辦法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的跨省總分機構企業增值稅匯總繳納辦法往往是一行業一策,或一企一策,造成分支機構稅收利益向總機構匯集。如河北某市發電廠,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其總公司的電力產品應納增值稅款按照各發電廠上網電量比例進行分配。但由于近年來該市發電廠無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入,而總公司旗下的其他發電廠存在固定資產的當期投入,使總公司發電匯總計算的當期應納增值稅額減少,對該市的增值稅分配也相應減少。

(三)總分機構企業稅收征管和監管存在漏洞,需要盡快完善1.分支機構主體認定機制不完善。由于有繳稅資格的是二級分支機構,成為二級分支機構必要條件是總機構直接管理且具有非法人資格,但總機構與二級機構通常不在一地,兩地稅務機關缺乏相關信息溝通,難以判定本地分支機構是否為總機構直接管理。2.總分機構稅源監管難度大。由于目前的稅收管理模式基本是按區域劃分,總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難以核實分支機構申報納稅信息,分支機構又向總機構申報數據匯總納稅,造成稅收管理員在對企業分支機構的稅收管理上容易出現“看到的管不著,管著的又看不到”的現象。3.總分機構主管稅務機關協調配合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總分機構稅務機關在征管信息上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信息渠道不暢通,導致目前二級分支機構主管稅務機關對其管理不足。

(四)總機構在稅收分配中影響較大,容易出現操控稅收轉移問題1.總分機構稅款的分配比例及數額完全由總機構計算確認,分支機構只能被動接受分配結果,總機構可以利用政策規定不完善之處,通過多種手段減少分支機構的入庫稅款。2.個別總機構存在通過虛設二級分支機構,參與分支機構稅款的分配,進一步擠占應由分支機構分享的稅款份額。3.個別大型企業集團憑借其市場優勢地位,利用關聯交易和內部定價將應在河北分支機構繳納的稅收轉移到外地分支機構。如部分巨頭企業,均在河北投資設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但企業總部及銷售公司均在外省,集團間的關聯交易極大損害了河北的稅收利益。

四、對策措施及建議

(一)從經濟發展上,大力引進企業總部落地1.加快重大項目落地,特別是通過優化市場發展環境、大力簡政放權、提供優質服務,吸引大項目、大企業總部落地。2.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東風,充分發揮河北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用,推動產業轉移深入對接,以重大產業基地和特色產業園區為平臺,吸引從北京遷出的總部企業和項目。3.在跨省招商引資過程中,構建以企業“畝產稅收”為主的準入評估機制,要求企業在符合產業政策、環境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將每畝土地貢獻稅收情況作為與遷移企業接洽的重要內容。

(二)從頂層設計上,平衡總機構和分支機構所在地利益分配1.建議中央進一步完善跨地區經營企業所得稅政策,統一總分機構匯總納稅模式,改變稅款分配方法,增加分支機構所在地對稅款分配的話語權,建立稅款分配爭議解決機制,科學分配地區財政利益。2.完善稅收制度,適當調整分支機構分攤計稅方法,建議分支企業由營業收入、職工薪酬、資產總額三項指標計算分攤比例,改為應納稅所得額來計算分攤比例。3.明確分支機構稅收管理職權,建議賦予二級分支機構所在地稅收管理部門更多的管理權限,包括稅款分配和征收、對二級機構稅務檢查和評估等權限,加強當地稅務機關對分配“三因素”、每月和每季稅款分配情況的核查。4.明確三級及以下分支機構所在地稅收管理部門的職權,包括對稅種登記、分支機構信息維護、賬簿設置合理性檢查、財務信息核查等職權,協助二級機構稅收管理部門追繳稅收。

(三)從加強管理上,堵塞稅收流失的漏洞1.建議稅收征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對總分機構企業管理,開展跨省總分機構企業的稅收核查和評估專項行動,嚴格審查關聯方之間的轉移定價行為,追繳流失的分支機構稅收。2.加強與總部企業或分支機構的協調溝通,條件允許的可爭取將跨省總分機構的二級分支機構變更為獨立法人,實行稅收屬地化管理。

(四)從信息交換上,完善征管信息各種平臺1.建立省財政、發改、工信、國稅、地稅跨省總分機構企業稅收轉移追繳信息平臺,調查統計跨省經營(尤其是匯總納稅)企業戶數、分支機構個數以及分布的主要行業、經營生產、繳納稅收等企業財務信息,實現數據共享,做好核算企業稅收流失的信息儲備。2.建議完善信息交換平臺,實現各省稅收信息共享,確保總分機構之間的涉稅資料快速準確查詢、傳送,彌補信息獲取漏洞。3.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跨省總分機構匯總納稅申報子系統,以及納稅信息交換系統,完善信息實時監控功能,保障跨省總分機構所在地稅收征管部門之間信息對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劉佐.中國稅制概覽(2015年)[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3]朱云飛,李鵬.稅收與稅源背離問題研究[J].稅收經濟研究,2015,(20).

[4]韋紅霞.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管理困境探析[J].財經界,2012,(3).

作者:靳志英;徐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国产一级免费片|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M553| 国产五月天在线| 欧美又粗又长又爽做受|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sihu永久在线播放地址|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九 | 激情亚洲综合网| 公车上玩两个处全文阅读| 草莓视频网站下载|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337p欧洲大胆扒开图片| 在线视频日韩欧美| wwwxxx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高清不卡|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看黄网站在线看| 品色堂永久免费| 菠萝视频在线完整版|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男女xx动态图|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99热精品久久| 天天在线欧美精品免费看|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日韩精品欧美亚洲高清有无|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猛男狂搡美女免费|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