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企業年金發展養老保險制度發展范文

企業年金發展養老保險制度發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年金發展養老保險制度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年金發展養老保險制度發展

我國的現代企業年金起源于1991年《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提倡并鼓勵企業實行的補充養老保險。2000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決定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規范為企業年金,采用個人賬戶式管理并實行市場化管理運營。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的出臺提供了企業年金市場化運營的細則,標志著我國企業年金的發展進入規范化的市場運作階段。然而我國的企業年金市場經歷了初期的快速發展后增長速度趨緩,截止2008年8月約為1500億元。我國的企業年金市場發展速度遠遠低于預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稅收鼓勵政策不健全,無法有效激發企業發展企業年金的積極性。企業年金市場發展偏慢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國企業年金的發展歷史較短,企業以及雇員對其不十分了解,缺乏建立企業年金的主動性。

本文結合國際養老保險制度的歷史以及相關的理論研究,分析企業年金對我國社會養老制度體系的重要性,呼吁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市場。

企業年金的發展歷程闡釋

企業年金(CorporationPension)是由企業向職工提供的退休養老金,保障退休員工在一定年限內按年度獲取一定數額的現金收益,又稱“雇主年金”或者“職業年金”。與政府管理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不同,企業年金是由企業發起成立并進行管理,其設立一般是自愿性的,只在少數國家強制要求建立企業年金。根據各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同,企業年金在養老保險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區別。在實行高福利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中,例如北歐國家、荷蘭、瑞士等,政府是養老保險的推動力量和管理者,企業年金占社會養老保險的份額較小。而在采取社會保險模式的養老制度的發達國家,養老保險的職責是由多層次的養老體系共同承擔的,其中國家管理的基本養老金保障覆蓋面廣、水平低,由于退休員工工資相掛鉤的企業年金計劃提供大部分的退休替代率,另外個人自愿型養老保險起補充作用。這樣的三支柱型養老保險體系被世界銀行以及其他的一些國際組織所推崇。2005年世界銀行報告提出了更為細化的五支柱模型,企業年金仍是其中的重要支柱。

考察具有代表性的美國和英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可以發現,其企業年金的規模都超過了國家管理的社會養老基金規模。在這些國家中,企業年金的市場的快速發展是與政府的支持分不開的,政府采取稅收優惠等激勵手段大力促進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以此減輕政府管理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所承受的壓力。此外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是,這些國家企業年金的歷史悠久,普遍被企業和員工接受與重視。

企業年金的形式是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轉變的,特別是在最近20年中,過去占主導地位的待遇確定型基金(DefinedBenefitpensionscheme)逐漸讓位于更受歡迎的繳費確定型養老基金(DefinedContributionpensionscheme)以及混合型基金(hybridpensionfund)。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雇員享有的靈活性增加,企業與員工的緊密程度有所降低,投資風險由原先的雇主承擔轉變成雇員自主承擔。出現這種轉變的原因在于收益固定型養老基金隨著時間的推移規模不斷增大,一些企業的年金計劃規模達到甚至超過企業市值,企業的財務能力難以承受金融市場的波動,給年金計劃進而給企業本身帶來的影響。特別是伴隨著21世紀初期主要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深度調整,待遇確定型的養老基金普遍處于基金不足的狀態,巨額的赤字對公司的融資與經營活動都造成了不利影響。擺脫這種不利影響的一個途徑就是用企業不承擔投資風險的繳費確定型年金計劃代替待遇確定型年金計劃。這種轉變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趨勢,同時新建立的年金計劃也基本上都是繳費確定型企業年金。

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學分析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到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有一個分散-集中-再分散的過程:工業化時期之前,基本上是分散化的家庭養老,隨著工業化進程國家承擔起集中養老職能,近年來又是朝著建立分散化的個人養老賬戶發展。當然目前的分散化并不是回到最初的狀態,而是一種統籌保險與個人賬戶的結合,國家保障基本的養老支出,個人賬戶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質量。目前,國際上大多數的國家都采取這種“多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根據各個國家的情況不同,各種支柱所承擔的保障水平也不同。

從養老金籌資方式來看,歷史上的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有一個從隱性的基金制(養兒防老)轉變為現收現付的統一養老金支付,然后發展為以國家現收現付部分資金以擔負起基本養老金,企業采用基金制進行個人賬戶的累積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承擔的風險與獲得的養老金水平的差異有著緊密的聯系,基本上是個人面臨的風險越小,差異越小,反之養老基金的風險越大,所能提供的養老金的差異就越大。國家統一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由國家保障個人的養老金支付,個人幾乎不承擔什么風險,但是個人獲得養老金水平也基本上沒有差異;在完全的繳費確定型養老保險基金制度下,個體退休時得到的養老金支付不僅與個體工作期間的繳費有緊密的聯系,還與養老基金的投資策略、金融市場的變化、人口死亡率的變化以及通貨膨脹率都有很緊密的關系,也就是說即使是兩個人工作同樣的年限拿同樣工資,退休后由于投資市場的不同或者是退休的年代不同,所得到的養老金支付都很可能有很大的差別。

從養老保險制度的變革歷史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的變革都是由危機引起的。建立起現收現付制的養老保險體系是由于面臨養老危機,從現收現付制向基金制的改革是應對政府的財政危機以及人口老齡化危機。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采用現收現付制建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是犧牲下一代福利為上一代人養老,如果這種代際轉移支付能夠永遠進行下去,建立現收現付制的養老保險制度就不失為一種帕累托改進,也就是在不犧牲其他人利益的情況下增加社會福利。然而,從實際情況看,現收現付制的養老保險制度存在諸多問題。如果說第一次遭受危機的時候國家尚可以采取從基金制向現收現付制的轉變解決社會養老問題,那么當這些國家再次遭受到經濟危機侵襲的時候,短期的財政壓力將導致政府無力應對,產生加重經濟危機的宏觀經濟影響。相對于現收現付制養老保險體系造成的短期財政壓力,人口的老齡化導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問題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危機。許多學者和國際組織在多年前都注意到這個問題,人們普遍認識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壽命的延長,世界各國的人口結構普遍朝著老齡化發展。在老齡化的趨勢下,要想維持現有的養老保險水平,將會大幅提高勞動人口的繳費比例,從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無法改變的情況下,解決社會養老問題的出路就在于發展基金制,也就是說發展基金制的養老保險體系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采用基金制既是為現在勞動人口未來養老支出建立儲蓄,也是在社會經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建立儲備。作為進行基金積累的主體有幾種選擇,既可以由政府統一管理進行積累,也可以由企業建立年金計劃進行積累,當然也可以由個人自行積累。在這幾種積累形式中,以企業為主體建立養老保險計劃是較好的選擇。這是因為公共管理的資產往往有極差的投資表現,另外政府作為現收現付基本養老金的管理者,如果同時進行資金積累的管理,可能會存在弊端。其次,如果由個人自行積累養老資金,那么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問題將導致一些人將用于積累的資金拿去消費,最終不得不由政府承擔他們的養老。如果在企業這個層面進行養老基金的積累,可以兼顧效率與公平,同時可以降低風險。由企業進行的基金積累在合適的政策指引下,繳費可以保證,容易得到快速發展。與政府管理的基金以及個人基金相比,企業年金計劃的規模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既可以分享到較高的投資回報,又能夠避免出現大面積的系統風險。

從以上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發展采取積累制的企業年金是完善和發展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必由之路。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年金

我國的現代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是伴隨著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建立的,1984年到1993年間基本建立起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制度,1993年開始建立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2004企業年金正式作為我國補充養老金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了市場化規范化運作的軌道。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國注重吸取了世界其他國家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經驗,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方案始終與國際主要潮流保持一致。比如我國企業年金的建立在規范之初就采用了國際主流的繳費確定型企業年金。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實行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中,規定了我國企業年金實行完全積累制,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資金進入個人賬戶,賬戶基金按照國家規定投資運營并積累投資收益,退休時職工可從本人所在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中一次或定期領取企業年金。另外為了與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水平相適應,同時也是充分考慮到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的現實,我國企業年金的管理在風險控制上更為嚴格,不僅采用了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和托管人分開管理的形式,對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領域、品種和比例都做出了嚴格規定。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發展企業年金的緊迫性更加突出。我國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全國平均養老金替代率在2007年為83%,部分省市甚至超過100%,也即是說養老金高于在職職工工資,這種水平的基本養老保險從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另一方面,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的老齡化問題將會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嚴重,預計到2030年將會由不到3個在職職工來養活1個退休員工,到205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例可能超過30%。如果繼續使用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維持現有的養老金替代率,屆時在職員工的繳費率將超過60%,這是不可能實行的。大幅增加財政預算以保證養老金的發放將導致高額的政府赤字,無法持續。如果不增加財政預算,將來基本養老保險水平必定會大幅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迫切需要企業年金發揮補充養老金的作用,應該對企業年金的發展進行大力扶持,包括制定統一的企業年金優惠政策以及其他鼓勵措施。

對企業來說,企業年金計劃的實施與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重要的一環,建立企業年金計劃不僅可以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是提高職工凝聚力,提升企業文化的很好機會。相信隨著對企業年金的了解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建立和管理企業年金計劃的行列中來。

內容摘要: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企業年金在社會保險體系發展歷程中的地位與作用,闡述了在我國大力發展企業年金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企業年金不僅是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更是建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證。政府需要完善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引導企業承擔起建立企業年金計劃的責任,二者共同努力發展企業年金市場。

關鍵詞:企業年金養老保險現收現付制基金制

參考文獻:

1.魏加寧.養老保險與金融市場.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鄭秉文等譯.21世紀的老年收入保障——養老金制度改革國際比較.世界銀行報告,2005

3.李紹光.養老金制度與資本市場.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亭亭免费高清在线| 中日韩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电车痴汉|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 白嫩光屁股bbbbbbbbb|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人与禽交zozo|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ts人妖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app| 久久久精品一区| 欧洲一级毛片免费|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饯 |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波兰性xxxxx极品hd| 免费看一毛一级毛片视频| 能看毛片的网站| 国产免费无遮挡精品视频|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 欧美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女人疯狂喷水爽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人指教视频| 久久香蕉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 亚洲成年人网址|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神马老子不卡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色偷偷AV老熟女| 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香蕉97超级碰碰碰免费公|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色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