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提升新聞課程效果的傳播學論文范文

提升新聞課程效果的傳播學論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升新聞課程效果的傳播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升新聞課程效果的傳播學論文

一、新聞與文學的關系

一方面,文學語言是新聞傳播的基礎,文字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信息表達的準確性、真實性與客觀性,避免出現文字上的傳播歧義是對新聞傳播“術”的初級要求。反之,新聞傳播報道方式的變革也融合了大量的文學寫作手法,穆青先生就曾提倡過用散文的筆法來寫新聞,蕭乾先生也曾經在與他人的談話中自嘲為“介于文藝與新聞之間的兩棲動物”。而今天,用文學的手法運用到新聞創作中,早已不是稀罕事,像穆青先生、蕭乾先生一樣,大膽創新,用散文化的、小說化的形式來進行新聞創作已經屢見不鮮;另一方面,傳播者文學素養的高低是其判斷事件價值的倫理依據。文學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思想,是民族文化倫理價值的核心要素,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記者在對新聞的選擇、報道的角度以及價值的引導上都會顯現出固有的情懷與博大的氣度,這些傳統精髓的文化品質需要有文學的形而上的指導,才能在實際的新聞傳播操作中得以實現。因此,提升新聞傳播類專業的文學課程教學效果,既是新聞實踐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新聞倫理價值實現的依托。

二、新聞傳播類文學課程教學的不足

目前在我國的新聞傳播類文學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方式傳統,教學途徑單一、教學手段固化等問題,尚未達到理想教學效果。主要表現為:

(1)以“教——學——背”的傳統灌輸性教學方式為主。

1941年,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在《大學一解》中認為人格可以分“知、情、志”三個方面,但如今的教育偏重“知”的灌輸,不重視“情”與“志”的培養,導致“習藝愈勤去修養愈遠”的狀況。文學課程效果的最大化價值在于學生得到情與志的培養,而當下新聞傳播類文學課程卻將重心放在對“知”的傳授,由于本身的年代感,特別是古代文學中對文字生澀的理解,使得知識的傳授略顯枯燥,加之傳統的“老師教學—學生學習——課文背誦”的傳統灌輸型教學方式,讓讀圖時代的快信息輸入方式與傳統的文學教學方式格格不入,連基本的文學知識都是填鴨式、應試型的學習,局限于人文知識的宣講和介紹,缺乏師生間的充分溝通和廣泛對話,課堂教學無法觸及學生的內心,深入持久地塑造、影響學生的心理、人格和品行,更無法達到梅先生所期望的情志合一的狀態。

(2)以文學史和作品賞析的硬知識教學內容為主。

以中文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慣例,文學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常常將文學發展史和作品賞析作為重點,有些高校將這兩部分合為一門課程。如同溫儒敏曾談及現在中文系的情況:“比較突出的是理論和歷史講得多,上文學課實際上是跟著文學史讀作品,容易造成觀念先行,難得培養起文學感覺和想象力,壓抑了創造性思維。而文學課程內容在新聞傳播專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要訓練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通過文學課程,達到文字基本的語意暢通,描述準確。其二要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能力,從美中體悟中華民族傳承的思想精髓,積淀新聞人的社會和人倫價值。最后要有對文學精神的感知上升為普世性的人文情懷,從而在新聞工作中引導社會發展的方向,發揮新聞工作燈塔的指引作用。而過多的文學史和生硬的作品賞析顯然無法完整的實現文學課程的意義。

(3)以“PPT、影視作品”的二元結構教學途徑為主。

從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研究中不難發現,在多元化表現手段的當下,文學類課程的教學途徑依然集中在PPT和影視作品的二元結構中,并以整段時間為節點,比如一節課講PPT,一節課賞析影視作品,尚未將課程的內容與影視的內容進行細化精講,往往使影視的賞析只停留在賞析的表層,文學與影視的結合沒有深入和匹配,因此課堂的整體效率不高,知識點的講解呈現的碎片化趨勢,缺乏系統性。另外,多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專注度大大下降,而圖片與視頻的吸引力遠遠高于文字,如何在PPT講解這一主導性教學途徑中創新出更多適合學生接受習慣,協助文學知識傳播的渠道,是我們值得思考與探究的問題。

三、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1)創造“體驗式”教學方法。

文化的實質不是物質形態的表征,而是讓人為之向往的精神體悟。文學課程要達到文化教學的實質成果,就要轉變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轉變“老師教、學生背、考完全忘記”的教學狀態,創造“體驗式”教學方法,通過不同類型的互動途徑,將體驗轉化成對文學知識的懂和文學意境的悟。比如以定期的作品誦讀會、故事會為主題,增加師生的溝通機會,以主題互動的方式將文學知識內化到學生的心中,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景教學,讓學生在適當的時間和相似的場景中感受中國文學的意境,通過角色扮演、場景再現的方式用體驗式教學感受文化內涵。教師從傳授者向解說者、意境的創造者等角色轉化,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角,主動去感受文學,接近文學,而非任務型的死記硬背,反而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排斥心理,更無從談對文學美的感知。

(2)尋求新聞專業與文學知識的交叉內容。

在新聞傳播類文學課程的內容設置上體現專業特點,摒棄中文專業中以文學史和作品賞析為主的理論內容,以文學與新聞傳播的源頭上看,兩個專業的相似性頗多,在現實的運用中也有諸多交集。因此在新聞傳播類的文學課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對于專業的熱愛和興趣,結合新聞作品中的優秀作品和負面案例,來進行知識點的講解,特別是影視傳播與文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實際教學設計中,還可以充分利用影視的資源,例如通過分析一些同名中國現當代文學改編的代表性電影,再回到紙質的文學作品,進行一系列的比較,更為容易顯現我們所講解文學作品的時代特質與藝術追求。

(3)充分利用音樂、美術等多樣化藝術形態手段。

藝術的本質是相通的,作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文學、音樂、美術等表現形式相互聯系,不可或缺。要培養新聞傳播類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人倫價值,僅僅依靠文學的誦讀還遠遠不夠,在文學的課程教學中創新多種媒體手段,加入不同元素的藝術形式,會使文學的課程效果事半功倍。比如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既是文學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民俗歌詞的鼻祖,如果老師能通過現代音樂的演繹方式還原詩經的內容,或者創新適合時代的詩經新樂譜,并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演繹,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也是對《詩經》本身的深刻解讀,還原了歷史,重讀了經典,讓人難忘,也為文學留下了時代的印記,領略其獨特魅力,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社會發展演進中的人倫道德,一舉多贏。

作者:柴櫻芝鄧若伊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傳媒藝術分院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波多野结衣mxgs-968| 哦好大好涨拨出来bl| 黑料不打烊tttzzz网址入口| 国产边打电话边被躁视频|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免费的毛片基地| 老司机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国外bbw免费视频| kink系列视频在线播放| 成年人一级毛片|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欧美freesex10一13|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合久久伊人| 又爽又黄有又色的视频| 被义子侵犯的漂亮人妻中字 | 极品色αv影院|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用舌头去添高潮无码视频| 全肉高h动漫在线看| 美女高潮黄又色高清视频免费| 国产农村妇女一级毛片视频片| 欧美jizzjizz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91原创视频在线|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ipx-412天海翼在线播放 | 婷婷六月丁香午夜爱爱| 中国熟妇xxxx|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69式视频在线播放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