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市場競爭力統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與信息時代的來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強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在這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知己知彼。但是,企業怎樣對自己定位呢?本文引入因子分析的方法,對企業市場競爭力進行量化分析,使企業了解自己、了解對手,以便在激烈的市場大潮中,自由搏擊。
一、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含義
企業市場競爭力,是一個成本的概念,即將資金、技術、人才優勢轉化為成本優勢,以人性的觀點去經營企業,形成企業特有的文化,將企業建設成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它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以比其他企業更有效的方式,提供市場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并且能夠使自身得以發展的能力或者綜合素質。
二、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指標體系
分析企業市場競爭力,重要的是要構造一個適當的、綜合的指標體系。本文選取了12個可直接計量的指標來描述企業市場競爭力。具體如下:
1、主營業務收入。反映企業規模,間接反映企業所占市場份額。
2、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3、利潤總額。是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十分重要的經濟指標。
4、營業利潤增長率。反映企業持續盈利的能力。
5、總資產。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全部資產,反映企業的規模、實力。
6、凈資產收益率。指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是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7、總資產報酬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報酬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是評估企業資產運營整體效益的主要指標。
8、主營業務利潤率。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利潤同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的比率,反映了企業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是評價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9、總資產周轉率。指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同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是綜合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
10、流動比率。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用以衡量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一般越大越好,通常高于100%。但流動比率過大,說明企業有過多資金滯留在盈利水平一般都較差的流動資產上。該指標值一般以2為宜。
11、凈資產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總量規模變動和成長狀況的重要指標。
12、技術人員所占比重。技術人員與總人員的比率,反映企業科研能力的強弱。
三、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由于各個產業的市場結構不同,各行業之間的企業缺少可比性。故本文選取了汽車及配件行業的29家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對上述12個指標的數值進行量化分析。本文原始數據的獲得完全依賴上市公司公開的年報。
(一)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
1、正向化處理。流動比率為適度指標,需正向化處理,方法如下:
式中:Xij為正向化后的指標值;X''''ij為原始指標值;K為適度值,取2。
2、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SPSS軟件可直接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3、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的具體步驟為:菜單選項Analyze→DataReduction→FactorAnalysis可得到如下結果:
(1)KMO檢驗結果。KMO的值為0.624,表明原始變量之間有相關關系,適合作因子分析。
(2)案例因子分析的因子提取和旋轉結果。由結果可以看出第一個因子變量的方差貢獻率最大,表明其對所有原始變量總方差的解釋能力最強,重要程度最高,剩余因子變量的方差貢獻率依次遞減,12個因子刻畫了原有變量的總方差。
從初始解中提取的5公共因子共解釋原始變量總方差的87.892%,其中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39.068%、18.214%、13.051%、11.152%、6.407%。
(3)案例。作因子分析的因子旋轉結果。由結果可以看出,第一個因子變量反映了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總資產即表現企業規模效益的指標;第二個因子變量反映營業利潤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主營業務利潤率即表現企業贏利能力的指標;第三個因子變量反映總資產周轉率,凈資產增長率即資本利用效率的指標;第四個因子變量反映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技術人員所占比重即反映企業成長及技術因素貢獻的指標;第五個因子變量反映流動比率即償債能力的指標。
(二)計算綜合實力得分。SPSS可自動計算出各樣本的5個因子得分。在計算綜合實力時,應給各因子以不同的權數,這些權數一般應由這方面的專家給定。這里,僅以這5個因子變量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于是得到:
綜合實力得分=0.39068F1+0.18214F2+0.13051F3+0.11152F4+0.06407F5
從計算得到綜合得分排名結果可以看出綜合實力得分較高的是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汽車生產企業。
四、分析與對策
我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帶動了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行業目前的整體競爭力仍然比較低下。一方面是規?;a的問題。汽車工業企業總體規模在重工制造業中占有突出地位。可知,反映企業規模的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等指標的數值都比較大。我國的一汽、東風、上汽、長安等大汽車生產企業正在接近汽車工業的規模經濟水平。這點在綜合實力排名表中可得到體現,長安、上汽、一汽分別位于第
一、
二、三位,處于汽車行業的龍頭。汽車工業企業規模正快速擴大,并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但與國外企業相比,差距就非常大。我國汽車工業距離達到具有開發系列產品能力的200萬輛規模的要求相差甚遠。另一方面是汽車的自主開發能力弱。目前,雖然我國政府一直在鼓勵汽車的研究開發,但從我們整個國內汽車生產車型來看,研發能力很是薄弱。在中國的汽車企業中,只有一汽集團有獨立自主開發轎車的能力,上汽集團和天汽集團等仍處于聯合開發階段,還有一些汽車企業根本就沒有完整的研究開發隊伍。研發能力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對這個行業特別熟悉的高端的技術人才,同時還需要生產規模的支持。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總資產、規模與國外相比還是比較小的,并且技術人員所占比重也很小。
針對現狀,汽車行業企業應采取相應的對策。面對目前中國在大力扶持汽車行業的政策,廠家自身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產量以達到規模效益,進而增加研發投入,培育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產品。在短時期內則要與國際汽車行業密切合作,引進國外技術進行規模生產,在逐漸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增加研發資金,為自行研發產品打好基礎。不僅創造中國這個汽車工業大國,還要創造成汽車工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