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電子專業課程改革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專業可建立“學生為本位,理實一體化教學,超前的專業課程建設”的課程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全面能力,培養符合將來工作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學生本位;理實一體化教學;超前的專業課程建設
雖然中職課程改革已實行多年,但中職電子專業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它具有綜合性強,較抽象且專業性明顯等特點。這樣的課程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只通過多媒體授課,偶爾穿插幾個實驗的方式很能適應學生將來的就業需求。所以中職電子專業課程改革要實現以下幾個方面:一、學生為本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三、超前的專業課程建設,培養企業需求的技術性人才。只有這樣,電子專業的課程改革才能本著針對性、實用性和全面性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更好的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為中職學生的職業成功奠定基礎。
一、學生為本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在學習電子專業課程時要具備最起碼的電學知識,并且要有肯鉆研能吃苦的精神,但是這個和我們目前所教育的中職學生似乎有所矛盾。所以我們要多從學生身邊的事物、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引起學生共鳴,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以適應將來的工作需求。課程改革思路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體驗為基礎、以學生發展為本和適應將來工作為導向。 例如教師在講解二極管單向導電性時,直接在理實一體化教室,讓學生用電池、導線、開關、二極管、燈泡連接一個串聯電路,在實際的動手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原來二極管的方向會直接影響燈泡的亮與滅,從而讓學生很快記憶二極管的正向與反向,再加上教師的從旁講解,學生較容易的掌握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在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創新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分組實驗讓學生學會互相配合加快工作速率;自己動手、分析思考加強學生的創新素質;實驗結束保證電源關閉、設備歸位、臺面整潔加強學生的職業修養。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習慣,從而為以后走上社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提升社交能力,體現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電子專業主要是培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它要著重職業技能的訓練,以形成學生基本的社會生存能力。因而教師應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形式,實驗室就是教室,讓學生在實際動手訓練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記憶知識點。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建設“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情境。
1、開發校本教材,加強知識的針對性
做好校本教材是課改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前提和重要保證之一。對目前的課程進行整合,開發適合教育發展和工作需求的校本教材,使學生在求職時能得到企業的認可和青睞。開發“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校本教材。學習目標由原有的學科知識理解向職業能力的形成轉變,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為中心;課程模式由原有的“從理論到實踐”向“以職業實踐為主線”轉變,以職業領域和工作任務為基礎,構建項目化的課程體系。
2、加大校企合作,加強知識的實用性
大多數企業要求新員工最好能立刻進入工作狀態,“招之即來,來之能用”,甚至要能成為“救火”隊員。因此必須科學合理的設置課程與教學體系。可以采用“請進來”或“走出去”的方式,即學校通過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擔任電子專業任課教師或讓本校電子專業教師去工廠實際工作學習再回來授教,這樣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點更有實用性,課程內容與職業要求更加緊密。此外,學校還應該與企業合作培養學生,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電子專業知識后,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通過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使學生對自己有更深地了解,對社會和職業有更多地認識,引導學生制定規劃方案設計自己的未來,以增強就業適應能力。初期通過參觀了解知識的應用方向,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興趣;后期的實習拉近學生和企業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習動力,獲取企業青睞。這樣可以有效的修正學生學習的不足與偏差,在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和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讓學生作為準職業人在崗接受全面鍛煉,通過調整他們的行為習慣達到“先做人、后做事”的培養目的,為他們今后的就業做好準備。
3、改革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課程改革必然帶來評價觀念的轉變,傳統的評價方式難以體現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因此,學習領域課程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機制,使學生學業評價從多方面來實現,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紀律評價、合作學習評價,工作過程中的創新活動評價、產品質量評價、掌握知識的評價等。目的是突出職業學校特征,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全新的評價體系。因此,教師應根據新的課程理念,徹底改革原有的評價主體,研究電子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崗位能力結構,以能力評價為中心,形成新型的課程評價體系,客觀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三、超前的專業課程建設,培養企業需求的技術性人才
當今時代信息激增,技術半衰期急劇縮短,技術教育與科學教育相比,其相對滯后性顯得更為突出。因此預測性、前瞻性的課程設置成為電子專業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電子產品的更新日新月異,如能預測電子產品的變化、發展等形式所帶來的人才結構變化,依據預測后的需求對課程進行超前設置,是電子專業教育的需要,也是課程設置的特色所在。培養創新型技術人才,首先必須有創新型課程的設置,只有這樣,電子專業培養出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電子專業課程的設置應在參考國家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地方區域的經濟發展特點,重視校本教材的開發和課程標準的制定,時刻與企業保持緊密的聯系,從而形成全面的課程改革。只有把統一性、地方性、靈活性有效的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不被社會淘汰的技術性人才。綜上所述,中職學校電子專業課程改革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面貌發生變化,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主體意識明顯增強,綜合應用能力和創造性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自我探究能力也不斷提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由討論,互相幫助,加強了團隊的合作意識,增進了相互了解。教師也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兼顧學生的興趣,創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主動完成“任務”,從中掌握操作的方法與技能,并與企業緊密結合,使學生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王晨光.中職電子專業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基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J].中外企業家,2014
[2]張小紅,常征.中職專業課程“積極教學”的實施路徑——以“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為例[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6
[3]鄭朝石.淺談中職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課堂教學策略[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5
[4]王劍.理實一體化在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的實施[J].亞太教育,2015
[5]何冬瓊.理實一體化在中職電工電子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
[6]黃曉鋒.中職化學工藝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2,10:220-222.
[7]趙林.中職學校數學課程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職教通訊,2016,03:8-10.
[8]黃忠茂.中職電子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師,2016,26:87-88.
[9]李建平.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綜合改革的有益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6:178-179.
[10]黃利書.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電子世界,2013,21:168-169.
作者:喬明 單位:安徽能源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