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數學教學設計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抓好課堂教學,學生才能有效掌握知識。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引導學生將數學用于實際生活中,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要用不同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
一、創設生活情境,加強學生對生活數學的理解能力
現實生活中用到數學的地方很多,但大多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應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問題,因此要把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適當引入課堂中。如在教函數的應用時引入實例,某城市現有人口150萬,若年增長率為1.2%,寫出人口總數y與年份x的關系式。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數學模型,一方面要求學生注意熟悉相關的實際背景,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總結整理常用的數學模型。同時不能忽視歸納思想的應用,通過從具體到一般,發現函數的變化規律是建立數學模型的一種有效方法。必要情況下,對學生生疏的實際背景,如物理方面的知識,應適當予以復習或補充。通過問題,學生注意力能夠集中到所要學習的問題上來,很好地激發學習興趣。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而且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既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習等比數列時,假設以下情境:某煤礦第一年產煤5萬噸,如果平均每年的產量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從第一年起,多少年內可使總產量達到30萬噸?學生被這個問題吸引住,教師便借機引導學生該節課要學習等比數列的前項和公式的推導思路、過程,最終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問題。再如,現在生活人們都離不開手機,而在營業廳中有各種各樣的手機費用套餐,對每個人來說,什么套餐適合自己需要也可以運用數學的函數知識去計算。
二、創設問題情境,深化學生的知識
理解能力對于數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可以創設如下情境:某人于2010年10月13日在銀行按一年定期儲蓄的方式存入b元,2011年10月13日,他將到期存款的本息取出后添上b元,再按一年定期儲蓄存入銀行,此后他每年10月13日按照同樣的方法在銀行取款和存款,設銀行定期儲蓄的年利率n不變,問到2015年10月13日他的本息共有多少?
三、循序漸進地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漸漸把學生引入情境,學生才學得輕松自在。比如在學集合之間的關系時,先學習子集的定義然后舉例A={5,8},B={5,8,10},E={平方等于1的實數},F={-1,1},說明A是B的子集,E與F互為子集,即本身是本身的子集。隨后引入空集這一特殊集合,讓學生理解空集的定義以及它是任意集合的子集這一結論。學完子集后再來學真子集的定義,從其定義中尋找與子集的不同之處。接著通過舉例進一步理解,A集合是B集合的真子集,E不是F的真子集,即本身可以是子集的子集但不能是子集的真子集,同樣空集不能是自己的真子集,所以空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這樣循序漸進地講解,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子集與真子集,能夠把它們區別開來。
四、創設數學應用的教學情境,提高靈活應用
數學能力數學知識可以靈活有效地解決許多實際問題,例如,某件衣服進貨單價為60元,若按每件80元的價格出售,能賣出50件,若銷售單價每上漲5元,則銷售量就減少1件。為了獲得最大利潤,這件衣服的最佳售價應為多少元,這個實際問題考查了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于實踐的能力。再如,某地有A、B、C、D四個村莊,恰好坐落在邊長為2km的正方形頂點上,為發展經濟當地政府決定建立一個使得任何兩個村莊都有通道的路網,道路網由一條中心道及四條支線組成,要求四條支道的長度相等。考慮以下問題:若道路網的總長度不超過5.5km,試問中心道的取值范圍;中心道長為何值時,道路網的總長度最短?總之,有效地創設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一些實用的數學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減少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感,讓學生在學習中能自己解題,從而產生成就感,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漸漸變為主動學習,逐漸體會到在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作者:安月英 單位:山西省陽泉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