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主義新聞下播音主持教學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傳媒學專業學生更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刻理解其內涵,認真學習并運用到未來的工作實踐中。
科技的發展滲入數字化信息,新興媒體、移動客戶端以及手機APP的不斷升級,正在改變受眾接收信息的方式。媒介融合帶給人們更加豐富的信息渠道,接收信息已從過去的單一模式改變為全方位的音視頻全景接觸甚至體驗式參與。因此,受眾與媒體的互動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狀態。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輿論新形勢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握正確的輿論引導,不僅是傳媒行業肩負的責任,更是傳媒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聞傳播教學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指導媒體融合時代受眾對傳媒的需要,已經從信息需求的結構主義轉變為信息陪伴的后結構范式,傳統意義的媒介定義已經改變。無任何信息附載的網紅靠直播吃飯,傳統意義的媒介會覺得此類直播過程很無聊,沒有任何信息價值含量,但其滿足了后結構范式下的陪伴功能,而非傳統媒介的信息傳播功能。融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的要求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僅僅要求學生字正腔圓、表達準確生動流暢、會播能播即可,還要求學生應與時俱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更好地適應信息流集中整合、新聞精準化送達、平臺便捷化操作、資訊個性化傳播的新視聽傳播大環境。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宣傳思想,是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以此為綱才能真正提升播音主持教學的整體水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視域下播音主持教學改革思考
1.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播音教學之綱
新聞宣傳是黨和政府的喉舌,肩負正確的宣傳導向和正確的輿論引導是每一位新聞人的職責和使命。在2018年8月份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和信念、堅定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之基。樹立正確的新聞輿論觀,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傳遞黨和國家的聲音對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一定要有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但隨著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融合背景下,受眾時刻處于被各種資訊包裹之中,資訊的甄別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時刻明確在新形勢下堅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融會貫通,在新聞實踐中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時俱進推動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這是播音學子必須打好的基礎導論課?!芭械奈淦鳟斎徊荒艽嫖淦鞯呐?,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根基,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基之上構建專業課程教育、通識課程教育和基礎應用課程體系。
2.培養學生高度的政治素養是播音教學之根
根據道格拉斯•諾思的“路徑依賴”理論,慣性不僅存在于可測量的速度,亦存在于不可測量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技術的升級和演進以及制度的不斷變遷。路徑一旦形成,被人們所習慣。在時間軸上,臨近點(此時)的選擇是基于前一個時間點(彼時)的結果推進,并且會隨著路徑的升級發展而演進,很難再從路徑中走出,受眾對于媒介的依賴亦如此。傳統媒體時代,報紙在滿足受眾獲取資訊的同時,能夠更多激發受眾對于新聞事件的思考,當這種思考經歷過沉淀、過濾后,萃取的是教育性更強的新聞內容,之后廣播、電視成為受眾接觸更多的媒介。根據麥克盧漢“媒介即人的延伸”的概念,廣播、電視使之前紙媒時代單一的視覺延伸變成了視覺、聽覺、觸覺的多方位延伸,而隨著媒介融合的發展,未來的媒介延伸將會拓展到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味覺。這種媒介技術的不斷升級,使受眾接觸信息更為便捷,長期處于信息疲勞狀態的受眾,不再期望接收更多有教育意義的新聞信息輸入,而是期待更加輕松的娛樂化資訊為生活減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接觸信息的方式,成為媒介技術帶給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隨之而來的是思考模式的改變。新聞傳播的審美、認知和教育意義被更多的娛樂化傳播所浸入,部分媒體為追逐點擊量盲目“娛樂化”,降低了受眾對新聞的獲知價值,也使得新聞于受眾的激勵價值和獲益價值大大降低,在過度娛樂的驅動下,甚至造成一段時間部分社會化媒體的娛樂至死現象。通過“使用與滿足”理論來解釋,受眾從“娛樂”中短暫緩解和釋放生活工作壓力,以獲得心理滿足,從而形成部分受眾特殊的心理群體。這種娛樂泛化現象很容易干擾到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大學生群體,造成這一群體對社會的認知產生負面影響。播音主持藝術教學肩負著培養一批批即將走上播音主持崗位的準播音員、準主持人的使命,如果我們在播音主持的教學上沒有打好正確新聞輿論觀的根基,何談能夠讓這些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的播音員、主持人有良好的政治責任感?在播音實踐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既堅持“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職責使命,又把握好輿論監督的時度效;既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又承擔起“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責任;如何既做好“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又做好“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是每一位新聞傳播學教師必須長期思考的問題。
3.全方位能力的培養是播音教學之基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文化綜合素養要過硬、播音專業功底要扎實,還要兼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交叉學科的知識儲備,以及靚麗、大方、端莊的外形??梢哉f,全方位能力的培養是播音教學的根基和目標,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專業功底和對專業的熱愛度、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度和忠誠度,是播音主持教育領域需要面臨的課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辦播音主持藝術專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綜合型高素質教師的匱乏。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師崗位的特殊性,要求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師既要有業界豐富的經驗,又要有學界深厚的理論功底;既要有多年各檔節目的采編播以及直播經驗,又要有新聞傳播或其他人文社科類相關學術理論背景,兩者缺一不可。然而現實情況是,能提供給高校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師繼續深造的機會非常少,和全國播音專業高校教師的需求量相比落差太大。更多的播音主持教師是自己尋找能夠實踐的媒介平臺或機構,然而真正能兼備學術理論研究的機構或平臺也是鳳毛麟角,大多數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師很難兼顧業界和學界的雙重優勢。目前有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各高校,大多采取校內培養學界專家和校外聘請經驗豐富的業界導師兩者相結合的教學教法,然而依然存在的問題是:大多數高校對業界導師與校內導師采用同樣的考核評價標準,同樣以論文、專著、課題等學術成果為考核標準,對于業界導師采寫編輯的作品、獲獎情況、策劃的選題、欄目的好評度、經營管理成效等業務貢獻卻并不十分看重,這就直接影響了業界導師的積極性以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如何將兩種不同的評價體系密切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兩類導師的智慧和干勁,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張洪忠.正走向后結構主義范式的新媒體[J].教育傳媒研究,2018(1).
李明德.新聞傳播教育中的矛盾與沖突[J].青年記者,2017(3).
作者:史惠斌 曹培培 單位:海口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