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要求,中職學校積極探索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已呈現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正朝著有利于現代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方向轉變。英語教師應積極順勢而為,著力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積極打造高效和諧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探索;創新;轉變
隨著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職教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等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學校是培養人的主戰場,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堂施教的主導力量,應千方百計使學生成為教學主體,讓課堂教學模式走出傳統的教育教學套路,向著新型、高效、和諧模式轉變。
一、面臨現狀與問題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正在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致力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常態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采取創新驅動戰略,進行大膽改革與探索。依托國家改革與發展示范校建設,我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辦學質量效益不斷提高。但由于學生大部分來自于全區24個鎮街,還有少部分學生來自河南、河北、黑龍江等地區。他們的英語水平差距較大,入學前的英語中考成績從十幾分到六七十分不等,致使教師在教學上首尾難顧,陷入整體效率不高、師生“互怨”的誤區,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因跟不上班而休學或退學,有的班英語學科補考率竟達30%以上,給英語教學帶來新的問題和挑戰。新常態下的英語教學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教學改革與創新,通過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改進和提高,讓稟賦不同和英語能力不同的學生各展其長,使每一個學生主動發展,充分發展,個性到得張揚,特長得到發揮。這既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二、改革遵循及依據建構主義
教學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學習理論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應以學習小組形式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使課堂更加協調;葉瀾“課堂生命說”則認為,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每個人的智能優勢組合是互不相同的,因此教師只有因材施教,幫助自己的學生揚長避短,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改革途徑與方法
一般說來,高效課堂首先要解決目標、效率、方法、達標四個問題,具體要有以下八個要件:一是課堂目標是否適度明確(明目標),二是教學內容是滿堂灌的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自主學),三是疑難問題是否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合作探),四是教師點撥是否精當到位(精點撥),五是教師是否引導學生整體構建,而不是從一開始就陷入碎片化的細節教學中(整構建),六是教師是否引導學生掌握歸納知識的方法(找方法),七是課堂環節是否完整恰當,環環相扣(巧組織),八是教學目標是否高效率達成,教學任務是否高質量完成(高效率)?;卮鸷蒙鲜霭藗€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千方百計實現“五個轉變”。
(一)從“傳授型”向“導學型”轉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把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現成知識和規律傳授給學生,對語音、語法、詞匯等加以解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聽說讀寫,學生只能被動地去接受。這樣表面看可以節省學生好多時間,讓其少走彎路,但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只想坐等其成的習慣,只想等待別人“賜予”,不想去主動探究,造成教與學雙方不夠協調。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因循守舊,不敢去探索、創新,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種課堂表面高效,實則效果低下。其實,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而不是掌握所學的這點知識。學生總有一天要走向社會,獨立工作,去面臨新事物、新問題,所以教師要做智慧教師,現在教學就應考慮到學生的未來,為他們將來學習及就業做好必要的準備。教師不要上來就急于泛泛講授,而應發揮主導作用,千方百計使教學活動立體化,課堂氣氛靈動化。應當從只注重學生的知識傳授,向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發現規律,習得技能轉變,由教課本向用課本教轉變,由先教后學向先學后教、教后即練轉變,引導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對比、歸納、思考、總結、訓練、應用,使當堂達標,人人達標,在學校就養成主動自主學習、潛心練就技能的良好習慣。
在新常態下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無師的課堂不會成為高效課堂。在課堂目標明確適度的前提下,要善于把目標問題化、任務化,問題解決了,任務完成了,目標也就達成了。教師不應僅是“解惑”者,而更應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發展的激勵者、釋疑解惑的引導者,英語技能的培養訓練者。教師不能只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而是要教給學生如何學會應用英語的方法和鑰匙。教師只教學生語音、詞匯、語法等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怎樣運用英語的能力,應教給學生學會英語技能的過程和方法,培養、調動學生善于想辦法從事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積極動腦多思,動耳多聽,動眼多看,動口多說,動手多寫。教授課文、對話等整體性較強的材料時,要引導學生整體品讀理解,整體朗讀強化,整體模仿并實際應用,簡述大意要點,動手書寫梗概結構。同時注意分散內化語言點。
教師應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堅持以學為本、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學以致用、用以促學,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根據教學目標分配語言學習及應用任務,創建問題情境,注重啟發,精教細導,多方激學,引導思維,大膽實踐,廣泛活動,課堂活動要生動活潑,要有發言聲、討論聲、鼓掌聲、歡笑聲。即使在完成講解性教學任務時,也要注重先給學生結論,引導學生找出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思路;或先給學生必要的材料,讓學生總結規律,找出材料之間的必要聯系;或現場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搜集材料,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或答案。要不斷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批判性、邏輯性、靈活性和創新性,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分析與綜合、抽象和概括、模仿與應用。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采取討論、寫作、聽說、表演等方式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注意引導學生廣泛涉取知識,鼓勵學生大膽應用,適量多做一些開放性的聽說讀寫譯訓練,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語言技能。
(二)從“齊頭并進”向“分層教學”轉變
首先,針對中職生源日益明顯的廣泛性和素質的差異性等特點,教師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把全班學生分成A、B、C三個組,為各組確定不同的目標,提出不同的難度要求,確定不同的語言實踐任務,從而使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過程。如在設計英語課文教學目標時,在整體理解課文階段,要求C組只讀一遍,粗通大意即可;而B組同學則被要求讀兩遍,并能根據教師設計的閱讀理解題質疑問難,選擇答案;對A組的要求就更高了,除完成B組的全部任務以外,至少讀兩遍以上,并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感情,既能理解詞句的表面意義,又能掌握字里行間的隱含意味,形成信息搜集、整理、概括和加工能力,從而使每個學生既有目標感、成就感,更有緊迫感和危機感。由此造成一種競爭態勢,讓大家在各自不同的最近發展區基礎上分層遞進,異步達標。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面向全體,分別施策,用緊張、有序、有趣的課堂活動把同學們組織起來,調動起來,做到一個也不能少。還要注意各組活動的動靜結合。比如,安排A組閱讀品味、強化識記等“靜”態活動時,可安排另外兩個組進行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小組實訓等“動”態練習。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越高,注意力投入越集中,課堂效率越高。第三,每堂課都要安排層次性達標檢測,注意安排基礎題、中檔題和高檔題供各組同學選做,幫助各組同學鞏固基礎,提高能力。
(三)從“一言堂”向“民主式”轉變
“一言堂”課堂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與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要求格格不入。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是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應該是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培養學生敢于求異思維的膽量,善于思維的習慣,勇于創新的能力。但是現在有些課堂上,凡與老師觀點一致的則“存”,與老師觀點不一致的則“亡”,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必定對不同意見不敢說“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新常態下的課堂應該是“民主式”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跟課率、互動率,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組織全班、同桌或小組探究、討論,讓同學們積極參與語言實踐,充分發表意見。教師授課時注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提倡教學民主,創造民主教學的條件。如教師在課堂上多用些“民主性”語言,用“同學們是否還有其他不同看法”“請同學們發表不同意見”“大家回答問題不要怕犯錯誤,有想法就可以講出來”等,用這樣的語言激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展示,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從“單純語言教學”向培育“核心素養”轉變
根據最新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育應立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等素質。由于現代社會的文明特征在很大程度決定于公民的人文素養,新常態下的英語教學應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更應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文以載道,技道并重,知行合一,立德樹人;更要使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人文素養,突出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滲透企業文化和企業運作模式,使學生更加適合社會和企業職業崗位要求;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教育,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良好的溝通交際與合作能力、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能力、創新創業精神、綜合實踐能力、終身學習和發展能力等。尤其要重視思維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拓寬視野,開放胸懷,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并具備面向未來開拓創新的基本素質。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其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深入探究,潛移默化地系統培養學生現代綜合素質和價值觀、自尊及自信心、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的心態,學會分享與合作,具備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等。
(五)從單純“以課堂為中心”向“校企合作”方面轉變
教師應積極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堅持做中教、做中學,推動教、學、做的有機統一,切實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所以中職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知識本位”觀,樹立“能力本位”觀,利用學生下企業實習的機會開展英語應用于實踐的探索,使英語教學與校企合作緊密結合,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實習基地和實習企業、車間,增強教與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可增加與實習實訓和將來工作有關的諸如企業運作流程、產品說明書、設備設施介紹、常用安全生產標識等方面的英語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信息化手段和網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拓展學習時空。同時要突出英語課程的職業性和服務性,既要堅持以職業能力作為配置課程資源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又要強調為其他專業課服務,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強調以應用為目的,以實用、適用為度,以強化應用、服務專業課程為重點,強調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統一,重點打牢學生英語知識基礎和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應積極探索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實現英語教學與學生職業崗位和終身學習、發展相對接。
總之,新常態下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正在發生著許多新的變化,新一輪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向我們提出了新任務、新課題,我們再也不能簡單地把知識搬運到課堂上,強塞給學生,而應千方百計深化改革,打造高效和諧課堂,使他們主動積極地獲取良好的綜合英語基礎和英語運用技能、現代核心素養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積極迎接未來就業創業的嚴峻挑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第2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第4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05).
[3]顧曰國等著.英語教學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03).
[4]梅汝莉著.多元智能與教學策略[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5]謝萍.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06).
[6]吳岫芬.在英語中融入人文素養[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5,(08).
[7]王敏勤.高效課堂要回答的四個問題[J].人民教育,2010,(03).
作者:張慶發 單位:天津市寶坻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