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身登山對老年人身體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
摘要:
選取不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52名健康老年人進行6個月的健身登山活動后進行體質測試,探索健身登山活動對老年群體身體健康的影響.結果身體成分指標均無明顯變化.老年男性肺活量與實驗前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1),收縮壓與實驗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閉眼單腳平衡與實驗前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1).健身登山活動能夠有效控制體重的增加,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關鍵詞:
健身;登山活動;老年;身體健康
1前言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的《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中要求各地充分利用當地山水等自然條件,廣泛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戶外登山等健身活動[1].因此,在我國大力修建健身登山步道,發展全民登山健身活動的大環境下,相關科研成果較少且滯后的現狀阻礙了該活動在我國的發展速度.希望挖掘健身登山活動的特殊價值,提出老年人在開展健身登山活動中的問題與對策.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選取重慶市沙坪壩區52名身體健康且不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為實驗對象,其中男性26人,女性26人.我國老年年齡劃分標準男性為(61~70歲),女性為(56~65歲).受試者情況見表1.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數據庫、超星圖書數據庫等途徑,從體質學和中老年體質健康的對策研究以及健身登山理論4個方面查閱相關書籍及文獻資料.
2.2.2實驗法
實驗內容:(1)時間:從2012年9月1日開始到2013月3月1日結束,每天早上8點開始進行30~60分鐘左右的鍛煉.(2)地點:選用重慶市沙坪壩歌樂山健身步道路線,該山海拔693米,全長約2公里,有1956步階梯.(3)頻率:每周3~5次或以上.(4)強度:用靶心率(THR)監測運動適宜度.靶心率=(最大心率一安靜心率)×(0.6~0.8)+安靜時心率.根據體育鍛煉者的身體主觀反應控制運動強度,RPE表將人體的主觀體力感覺分為6~20個等級,將鍛煉者的RPE等級控制在12~14之間[2].(5)注意事項:鍛煉前后做5~10min的準備活動和5min的放松活動,期間可穿插適度休息時間[3].測試內容:(1)時間:2012年8月31和2013年3月1.(2)方法:從身體成分、身體機能、身體素質3個方面進行體質測試,獲取實驗前數據.進行健身登山鍛煉后進行第二次體質健康測試,獲取實驗后數據.(3)指標:身高、體重、瘦體重、體脂百分數、體重指數、腰臀比、肺活量、安靜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握力、閉眼單腳平衡、坐位體前屈.
2.2.3數理統計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經描述性分析,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配對T檢驗數據差異性,顯著性水平p<0.05,非常顯著性水平p<0.01.
3結果與分析
3.1健身登山活動對老年群體身體形態的影響
瘦體重包括人體內臟、骨骼、肌肉、水分等各種成分的重量.數據顯示,鍛煉后老年人的瘦體重指數有所增加,但無顯著性差異.經常參加健身登山鍛煉,可促進肌肉的蛋白質合成,使肌肉堅韌有力,肌肉能量儲備增加,使老年人下肢的伸肌肌力增加,從而對抗老年人步行時因伸髓不充分,擺動腿抬高程度低引起的行走拖拉的現象.數據顯示,受試者體脂百分比較訓練前無顯著性變化(P>0.05)且均在正常范圍內.在這種氧氣環境充足的地方運動,使人體進行有氧運動時不會產生過多的酸性物質,讓老年人鍛煉的環境得到保障[4].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BMI<20偏瘦,營養不良;BMI在20~24之間為正常,營養平衡;BMI在24~26.5之間為偏胖;BMI>26.5為肥胖,營養過剩.除老年女性體重指數有所升高以外,男性體重指數均有所下降,均無顯著性變化.這可能是因為生理結構特點決定的,人到老年以后,身體各組織器官出現退行性變化和機能衰退現象,使得人體內脂肪逐年增加,身高逐年降低,并且女性比男性更早進入衰老期,機能衰退現象更加嚴重.健康男性的WHR>0.90,女性>0.8時,患病率就會大幅度增加.所有受試群體的WHR較練習前均在正常值以內有所下降,且無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健身登山活動對人體脂肪的堆積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從而達到了增進健康的運動效果.
3.2健身登山活動對老年群體生理機能的影響
實驗結果顯示,所有受試人群肺活量指數較實驗前均有提高,且老年男性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健身登山活動多在遠離城市的郊區,森林植被豐富,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較高,在此環境中,能明顯降低老年人相同運動負荷時每分鐘通氣量,減輕呼吸困難程度,延緩呼吸肌疲勞[5].數據顯示所有受試群體安靜心率均有所下降.科學表明,心率越慢壽命越長,所以想要長壽,必須放緩心率,運動、安靜時心率較低,是機能節省化表現之一.健身登山活動后,老年男性血壓有所下降且差異顯著(p<0.05),老年女性收縮壓有所升高,數值均在正常范圍以內.葛菁等人[6]通過對63名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進行健身登山活動干預后,發現48名患者血壓有了明顯降低,趨于正常水平.說明健身登山活動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狀態,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健身登山活動可以降低血壓,減緩各臟器的損害,對老年人有益,因此健身登山活動為老年人的體質健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3.3健身登山活動對中老年群體身體素質的影響
反應時可以反映人體神經與肌肉的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人到老年后,神經系統結構、神經肌肉間的協調能力下降,造成某些動作遲緩和不協調.本研究中,所有受試者反應時指標均有所提高,且無顯著性差異.原因可能是因為:1)森林中的樹木進行光合作用時,能吸收CO2,放出O2[7],使人體供氧充足,為神經-肌肉系統在運動時的靈活性和調節能力提供物質基礎,使機體保持一種高靈敏度狀態,提高神經-肌肉系統在運動時反應速度和調控能力,使機體靈活性、協調性增強,反應時縮短.2)健身登山運動時,體溫和肌肉的溫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強,肌肉中的毛細血管大量舒張,血流量增加,肌肉的粘滯性下降,彈性增強,從而使肌肉的收縮速度加快,反應時縮短.3)經過長期的健身登山鍛煉,身心融于自然之中,進入超脫煩惱的忘我境界,可能提高了在高位中樞中各種信息情報的傳導速度,因此在時間上能夠縮短反應時.坐位體前屈反映出人體大腿后側和內側、腰腹部、背部及肩部關節活動幅度和范圍的大小.實驗后,受試者的坐位體前屈的成績較練習前有所增加,均沒有產生顯著性差異.健身登山主要以下肢運動的抗阻練習為主,動作結構單一,幅度不夠大,影響效果并不明顯.握力主要測試受試者的上肢肌肉力量.實驗后握力指標較練習前有所增加,但變化幅度不夠顯著.這可能是由于,健身登山運動是一項以下肢運動為主的全身有氧運動,上肢活動較少,由此握力未見明顯提高.閉眼單腳平衡側重評估靜態立位平衡,反映前庭功能和髖部肌力[8].數據顯示老年群體的閉眼單腳平衡指標較練習前均有非常顯著性提高(p<0.01).賈龍等人在研究老年人有氧登山運動時發現,閉眼單腳平衡時間與鍛煉前相比都有非常顯著性提高(P<0.01)[9].分析其原因:長期科學的登山運動使四肢靈活,膝關節的穩定性增加,人體肌纖維增粗、肌肉發達,大大減少摔倒的機率,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延緩骨骼的衰老進程.據統計,每年約有30%~40%的老年人發生跌倒,跌倒不僅是導致老年人骨折、軟組織損傷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心肌梗塞、腦出血等疾病的誘發因素,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平衡能力的提高極大減少了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質量.
4結論與建議
長時期的健身登山活動能夠較好地促進肌肉的蛋白質合成,但在保持良好身體形態方面影響效果不明顯.建議在進行健身登山活動時,根據興趣和需要適當采用其他改善身體形態的健身項目.長期堅持中等強度的登山鍛煉,對于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適應力有很好的幫助.建議運用于心血管疾病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使其發揮更全面、更積極、更有效的作用.健身登山運動能改善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有利于增強腿部肌肉力量,預防骨質疏松,防止老年人摔倒.建議老年群體應長期堅持健身登山活動,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綱要[R].2011年2月.
[2]田野,陸一帆,趙杰修,等.國民運動健身科學指導系統研究與建立[J].體育科學,2010,30(2):3-10.
[3]王春秋,孫彬,齊萬華,等.運動處方在體檢后健康干預中的應用[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1):42-44.
[4]冼漢昭,于葆,冉德洲,等.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6]葛菁,沈在天.有氧登山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8):1024-1025.
[7]甘麗英,劉薈,李娜.森林浴在健康療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05,14(1):20-21.
[8]肖春梅,陳曉光,李一.老年平衡能力測試方法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2):201-203.
[9]賈龍,盧文彪,邱世亮.登山運動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6(2):95-96.
[10]羅瀟.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相互關系及互動發展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5(3):154-157.
作者:張孟雁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