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并購浪潮理論及動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19世紀末開始在西方主要市場經濟家興起并購以來,已先后經歷了五次大的浪潮,使得企業并購一直是西方學術界關注的重點[1]。每次并購浪潮中,企業的并購動因各不相同。西方經濟學者通過對并購浪潮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并購浪潮理論,通過企業的并購行為與其他經濟因素相結合來解釋并購浪潮的發生。主要包括新古典綜合理論、協同效應理論、委托理論、交易費用理論。
一、新古典綜合理論
該理論認為并購是企業應對外部沖擊和進行調整的一種手段。西方學者經過研究還發現公司治理也是企業并購的驅動因素之一,認為隨著機構持股比重的增加以及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企業的并購的阻礙減少,這些因素都為企業進行并購提供了有利因素。新古典綜合理論主要包括規模經濟理論、追求市場力假說及稅賦效應理論。規模經濟理論認為企業通過并購其他企業來來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從而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獲得經濟利益。企業獲得規模經濟的原因在于通過橫向并購來實現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如使用新的技術、新的分工與協作等等。通過縱向并購實現企業有關人員的綜合利用、營銷成本的節約、融資成本的節約等途徑來實現。市場勢力理論認為企業通過并購能使得資源向該企業集中,使企業獲得市場份額,提高了市場集中度從而獲得了相應的市場勢力,以此來提高產品價格,獲得壟斷利潤。同時企業的并購能夠實現企業跨地區經營,突破本地市場規模的限制占領另一市場地區達到壟斷的目的。稅負效應理論認為獲取稅負減免是企業進行并購的重要動因,一些虧損的企業由于虧損可以在若干年內彌補,因此有一些大的企業想并購一些虧損企業以此達到減少納稅的目的。同時該理論還認為通過進行并購還可以為資金充裕的企業找到出路。
二、協同效應理論
該理論認為并購后企業的經濟效益要大于兩個企業分產出之和。其主要體現在管理的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經營的協同效應等。管理的協同效應理論認為當兩個企業管理能力有差異時通過企業之間的并購,將會表現出管理能力的綜合大于兩個單個企業管理能力之和。該理論認為企業的這種并購本質就是管理資源的合理配置而已。財務協同效應理論認為企業可以通過并購實現稅收節約和外部融資成本的節約。當兩個企業實現并購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稅收上的節約;同時企業規模變大,企業就獲得了更好的融資條件,在金融市場上的借貸成本可以降低,以此來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經營的協同效應理論認為企業并購的效應主要是通過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來實現的。實現規模經濟其前提條件是該行業中存在規模經濟,并且開始時企業在規模經濟之下,因此通過并購來擴大企業規模從而降低成本,獲得經濟利益。而范圍經濟效應則是兩個生產不同產品企業通過之間的并購來實現機器設備的充分利用、經營人員和工人的合理分工來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多經濟利益。
三、委托理論
該理論認為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與作為企業的所有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此存在著企業的經營者為自己謀利益而損害企業所有者利益的問題。主要包括自大理論、理論等。自大理論從企業的管理者角度做出解釋,認為企業的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肯能會高估自己的實力,對未來的經營預期過于樂觀,很可能會做出企業出現虧損時候還進行并購的錯誤決策,該理論對企業的過度并購進行了解釋。理論認為企業管理者才能在人力資本方面往往有一定的專用性,并且他們的收入也依靠公司經營方面,如果經過并購可以讓企業規模變大,這意味著管理者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晉升更高的職位以及更好的名譽等。該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為什么一些企業會選擇并購沒有收益甚至收益為負的情形。
四、交易費用理論
自1937年科思《企業的性質》發表之后引起了經濟學的一場革命,經濟學家開始關注交易費用對企業行為的研究,該理論認為市場和企業都是配置資源的兩種方式,二者之間可以相互替代。當企業內部的交易費用費用大于在市場上交易的費用時候,企業選擇在內部交易。對于一些大的企業其通過并購可以減少在市場上的交易環節,降低交易費用。自科思之后威廉姆森又從資產的專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角度對企業的縱向一體化進行了研究,認為通過縱向一體化可以避免企業的機會主義行為,減少交易費用,提高經濟效率。交易費用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企業縱向并購行為的發生。
五、企業并購浪潮動因
企業并購浪潮最早發生在19世紀末,在這次并購浪潮中主要是橫向并購為主,企業進行并購的動因主要是擴大生產規模,利用新的技術來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減少了企業的競爭對手,提高了市場集中度,企業獲得市場勢力,從而獲得壟斷利潤。這次并購浪潮中企業為獲得壟斷利潤、規模經濟是主要的原因。第二次并購浪潮發生在20世紀初,主要并購方式是以縱向并購為主,其并購目的是減少了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費用,獲得壟斷利潤。同時通過縱向并購克服了一些進入壁壘,進入到了新的產業。因此獲得新的競爭優勢、降低交易成本同時獲得壟斷利潤是這一時期的這一時期企業進行并購的主要動因。第三次企業并購浪潮主要集中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在這一時期,企業之間的并購多以混合并購為主,多是一些沒有業務關聯企業的并購,商業、金融部門和制造業部門之間進行并購為主。這一時期企業并購的主要動因是實現范圍經濟,進行多樣化經營,降低經營風險。第四次并購浪潮發生在1970年代到1980年末期,這一時期的并購的特定是橫向并購、縱向并購、混合并購并存。并購的特點是出現了小企業并購大企業的現象,主要是為了獲得某項生產技術和人才,以適應競爭的需要。與前幾次并購浪潮分析可以看出此次并購動因更加多元化。第五次并購浪潮從1990年到現在。這一時期的并購特點主要是一是以跨國公司的并購為主,二是并購主要集中在大的規模以上企業,另外就是多樣化并購,橫向并購與縱向并購并存。與其他時期不同的是由于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反托拉斯政策的改變對企業并購影響巨大。因此此次并購浪潮的動因主要是政府規制政策的放松和信息技術的促進作用。
六、結束語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中國對外經濟的開放,中國企業也開始通過并購來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提高自己的經營績效,因此通過對西方主流并購理論的梳理和并購動因的研究希望能解釋國內企業的一些并購活動。
作者:景國文 章濤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