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司財務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比較了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的三個觀點,即股東財富最大化、凈資產報酬率、經濟增加值,指出股東財富最大化和凈資產報酬率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有其合理之處,但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文章還分析了以經濟增加值(EVA)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的合理性以及其相對前兩者的優點,指出EVA可以作為投資決策的取舍標準,衡量了風險,能夠改善公司的管理職能,克服了凈資產報酬率存在的時間性問題,因此是較好的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
一、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分析
1.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合理性分析。公司的基本目標是什么?傳統的觀點是,因為股東實際擁有并控制公司,因此,公司的管理者應為股東的利益而服務,公司的目標應是為股東增加價值。公司管理者應該努力提高公司的股價,以使股東的財富最大化。支持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摘要:
(1)公司契約集合理論。公司契約集合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包括公司管理者與股東之間,公司職工與公司管理者之間,公司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契約等。所有者權益是對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在這種觀點下,所有者權益可以定義為一種委托關系。公司管理者是人,公司所有者是委托人。委托理論假設委托人與人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因此公司管理者與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并不總是一致的。契約集合理論認為,公司股東可以通過契約建立對公司管理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以使公司管理者的行為符合所有者的利益,盡量減少管理者背離股東利益的行為。該理論認為公司管理者的行為一般都是以股東利益為重的,因此,股東的目標就是公司管理者的目標。
(2)管理者目標的觀點。在實際中,管理者的目標不同于股東的目標。威廉森提出費用偏好的概念。他指出管理者通過某些費用支出獲得了價值,如對公司汽車、辦公家具、辦公地點以及自主決策的投資而獲得效用。但多那德森通過對一些大公司的高層管理者的訪談,認為公司管理者的目標與股東的目標是一致的。他認為,公司的管理者受到兩種基本激勵的影響摘要:第一是生存,組織的生存意味著管理者總是要控制足夠的資源來防止企業被淘汰;第二是獨立性與自我滿足,這意味著公司管理者能夠不受外界干擾和不依賴于外部的資本市場而進行獨立的決策。多那德森由此認為,管理者不喜歡發行新股,管理者基本的財務目標是使公司的財富最大化,從而管理者能控制更多的資源并限制籌集新的權益資本。而且,從多那德森的觀點引申可以認為,公司管理者通過使股東財富的增加以減少被其他公司收購的可能性。經理市場的競爭也促使公司的管理者以股東的權益為重。
2.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的局限性分析。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有理論基礎支持,易于直觀理解,同時在實際中也有其合理之處。如股價的高低,代表了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客觀評價。它以每股價格表示,反映了資本與獲利之間的關系。它受預期每股盈余的影響,反映的盈余的大小和取得的時間。它受企業風險大小的影響,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風險。但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也存在以下幾點局限性摘要:
(1)股東財富最大化難以對公司經營決策具有指導價值。目標應對行為有指導作用才有意義。但是公司的管理者很難知道其經營決策是如何影響公司股價的。既然管理者無法明確知道其決策對股價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增加公司股價的目標也就不能對公司的經營決策起指導作用了。
(2)信息不對稱問題。一般而言,公司的管理者比外部的投資者更了解公司的狀況。那么,為什么公司管理者會以了解較少信息的外界投資者的評價作為其目標呢?如果資本市場是強有效的話,外部投資者對公司的評價可能與管理者的評價是一致的。但至今也沒有證據表明資本市場是強有效的,即使是西方發達的資本市場。而且也很難衡量企業的分部門對公司股價的貢獻,使得很難考察分部門的業績和事先設定的分部門的標準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