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司私募資產證券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公募資產證券化實踐存在的難題
目前,國內開展公募資產證券化主要有三種模式,即:信貸資產證券化、券商專項資產證券化和資產支持票據。從產品發行時效看,公募資產證券化的發行周期長。從產品自身看,券商專項資產證券化由證監會主管,盡管審批時間比信貸資產證券化要短,但是目前這種方式在法律基礎、財稅安排、會計處理等方面尚不夠前者完備。更為重要的是,近期證監會公告將取消專項資管業務,這直接導致證券公司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將失去載體,下一步如何開展該業務也尚未明確。盡管資產支持票據不需要審批,注冊即可發行,但不能和發行人實現風險隔離。
在大規模發展公募資產證券化存在現實障礙情況下,拓展與創新型融資交易平臺金融交易所(簡稱“金交所”)合作的私募資產證券化業務基于以下考慮。
(一)資產管理公司開展私募資產證券化的積極意義
一方面,私募資產證券化有助于推動公司單筆債務重組集中打包成相對標準化的資產包出讓,增加資產流動性,實現資本利用放大效應;另一方面,公司可借助金交所,將流動性較差的資產轉化為流動性更強的資產在市場上交易,拓展表外融資渠道。此外,與公募方式相比私募方式具有其它四方面的優勢:一是與金交所合作開展私募證券化受到的監管較少,發行額度不受監管層的約束①。二是私募證券化產品的發行不需經過監管部門審批,中間環節少,縮短了發行周期。三是基礎資產選擇范圍更廣。同樣受信貸資產證券化、券商轉型資產證券化限制的房地產、礦產等國家調控行業也可納入基礎資產范圍,且不存在行業和地區上的明顯限制。公司可以轉讓存量不良債權資產,騰出規模繼續開展不良資產收購重組,實現分散行業集中度和調整客戶結構的目的。四是公司可借此將存在潛在風險的資產轉移出表,適時降低不良資產率,并進行專業化的風險化解,以滿足引戰和上市需求。
(二)以陸金所為合作對象論證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可行性
陸家嘴金融交易所,簡稱陸金所,陸金所自2013年下半年起推出非標金融資產交易平臺,面向機構、企業和合規投資者,涉及的業務包括委托債權交易、票據收益權轉讓、應收賬款轉讓和資產證券化融資服務、信用卡資產產品以及車貸收益權產品等?,F以陸金所為合作對象論證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可行性。
第一,陸金所推出的非標金融資產交易平臺交易量大,撮合效率高,能夠有效提高資產管理公司提供的非標交易資產流動性。一是陸金所背靠平安集團,為交易所提供了豐富的客戶資源。二是陸金所提供配套增值服務,將平臺最容易匹配的資產和資金進行加工,從而達成交易。
第二,陸金所委托債權業務占比小,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更小,有助于資產管理公司與其開展業務合作的穩定性。
第三,陸金所建立了項目風險評價控制機制:一是聘請外部專業機構全面分析風險和收益。二是對項目提供評級服務,如對于風險不確定的金融資產,安排保險或擔保機構等進入,對產品做結構化涉及,分成優先、劣后等級。三是結合基礎資產和金融產品的標準對項目進行評價。
第四,陸金所設立交易準入門檻,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陸金所實行會員雙向掛牌制,可以防止交易會員水平參差不齊,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三、結語
總之,我認為資產管理公司與金交所合作開展私募資產證券化的產品設計構想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首先,交易各方以及中小企業都能從中獲益。盡管非金融債權項目整體收益率不高,并且包括資產轉讓收益、陸金所通道費、信托管理費、資金托管費等的發行成本不低,但是,公司可以通過結構化的設計,使公司的資產收益率高于目前的非金融債項目的平均水平,提升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其次,資產管理公司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一是資產管理公司擁有的非金融債資產量足夠大,合作的企業當中有不少是優質企業,可以提高與陸金所的議價能力;二是資產管理公司率先提出與金交所合作,提供有別于市場的另類投資產品,符合金交所創新型綜合金融交易平臺的定位,與公募的資產證券化方式相比,與金交所合作開展私募資產證券化從融資效率和基礎資產的范圍等方面都具有相對優勢,能夠滿足資產管理公司調整行業結構、緩解資本金壓力以及探索做大表外業務規模、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等多重需求。
作者:陳錦鳴單位:蘭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