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域經濟發展芻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達州市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達州市縣域經濟發展較快,但由于發展基礎薄弱,經濟規模還較小,縣域聚集市場資源要素的能力還不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綜合實力還存在較大差距。
(一)農業基礎條件差、配套設施缺乏達州市屬欠發達地區,農業人口眾多,農業基礎設施薄弱,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首先,丘陵山地多,適耕土地少。達州地處大巴山南麓,山地面積占70.70%,丘陵占28.10%,平壩占1.20%;適宜耕種的土地較少,秦巴山區又被列入國家重要的生態保護區,作為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源地,客觀上減少了可耕面積。其次,農村道路交通建設滯后。村道坡陡彎急路窄,大多臨水、臨崖,設計上存在缺陷,加上點多面廣,安全隱患十分突出;很多村道根本就沒有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一遇到雨雪天氣,容易造成路面斷裂、崩塌和山體滑坡。第三,農田水利設施缺乏維修。達州市大部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興建于上世紀50~70年代,一些農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破損嚴重;現有部分灌溉設施質量差,尤其是末級渠系不配套,在“5•28”、“6•30”、“7•4”、“7•11”、“9•2”洪災中,充分暴露出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的問題。第四,農業配套服務缺乏。雖然達州市有較為完整的農業配套服務機構,諸如市農業執法支隊、市植保站、市植檢站、市農藥監管站、市種子站、市農技推廣站、市經作站、茶技廣站、市土肥站、市農廣校、市農業環監站、市農產品質檢中心、市農科所等,幾乎覆蓋了農業生產、流通、科研、技術推廣等各個環節,但出了問題時農民不知道找誰,誰也找不到。
(二)資金短缺,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在達州市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已成為制約達州市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瓶頸。首先,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金具有較強的剛性需求。達州市發展縣域經濟主要走的是“工業興縣”戰略,要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縣域經濟的發展與資金短缺的矛盾日趨加劇,制約了達州市縣域經濟的發展。其次,縣域資金分流嚴重,加劇了資金供求矛盾。導致達州市縣域資金分流的原因,一是達州市郵政儲蓄增勢迅猛,而貸款卻相對較少,所吸收的存款大部分外流。二是隨著商業銀行體制的改革,縣級行的貸款權限逐漸上收,存貸款比例嚴重失衡。第三,縣域金融機構職能單一。近年來,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建立了縱向體制,各大商業銀行也強化了垂直管理;這種市場取向的改革導致縣域金融機構趨向單一化,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越來越薄弱。第四,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部分企業對到期的銀行貸款,即使有能力還也要“拖”,致使信貸資金歸位受阻;同時,缺乏必要的再擔保機制和風險分散方式,信用擔保的支撐服務體系也不健全,致使商業銀行不敢發放貸款。
(三)生產要素供應緊張,企業成本增加目前,對達州市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強支撐作用的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正在發生變化,而且是朝著不利于達州市經濟較快增長的方向改變。首先,工業用地成本偏高。受達州地質地貌的影響,工業用地工程量較大,增加了基礎設施投入成本,全市工業園區每畝土地成本平均超過30萬元,與相鄰市縣比,地價處于高位,缺乏比較優勢。其次,高級技術人才缺乏。近兩年達州市雖引進了大量中高級人才,但受到環境、待遇等因素的制約,高層次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盤不活”,不僅直接影響到縣域經濟競爭力,也影響到縣域經濟的創新能力。第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近年來達州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但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物流業的發展速度仍然較慢,流通業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現代化程度不高,物流配送的機械化程度較低,整體物流技術水平落后,導致達州市物流企業成本較高、經濟效益較低。(四)產業集群度低達州市雖然在汽摩配、機械、化工、紡織、建材、食品等領域形成了一批縣域工業產業群,但主要以現有的開發區為載體,缺乏產業群之間的橫向聯系。首先,企業布局不合理;由于各縣域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競爭,各縣產業同質化傾向比較嚴重,從全市角度來看,這就是重復布局、反復投資,不利于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其次,產業鏈不長、分工協作不明顯;天然氣能源化工、冶金建材、醫藥紡織、機械制造、農產品深加工、文化休閑旅游是達州市重點培育的產業,但目前這些產業還沒有顯現集群化形態,產業配套差、產業鏈不完整,尚未形成相互關聯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
二、加快達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為加快達州市縣域經濟的發展步伐,在多極多點支撐發展戰略中率先實現次級突破,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達州市必須發揮好自己的比較優勢,努力走出一條符合達州實際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有其特殊的規律性,受基礎設施條件和市場因素的雙重制約,達州市一定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首先,加快道路建設,保證生產生活需要。為方便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要完善相關措施,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其次,推進農業配套服務能力建設。積極整合農業配套服務機構的力量,倡導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進基層,激發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科研攻關的使命感。第三,建立基礎設施建設長效投入機制。對于資金的來源,除了財政撥款外,還可由市政府將被征土地收入的增加值,拿出一部分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另外,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還可把涉農資金集中捆綁使用。
(二)創新區域金融與縣域經濟互動發展的策略要探索出一條縣域經濟與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新路,必須創新思路,實現現代金融與縣域經濟互動協調發展。首先,整治社會信用環境。社會信用環境是經濟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社會信用環境的整治工作,也是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的重要條件。其次,建立健全與縣域經濟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以擴權強縣改革為契機,加快構建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縣域金融體系,積極探索適合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服務新機制和新模式。第三,支持區域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落實和完善有關貸款優惠、稅收減免、定向補貼等方面的政策,對金融機構到鄉鎮設立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的實行財政獎勵。第四,加快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村鎮銀行、金融互助組織、小貸公司、縣域投資開發公司等,鞏固和發展產業擔保體系,探索股份化運作模式,吸納社會和民間資金投入,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三)加快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進程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應加快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進程,降低生產要素的使用成本。首先,對壟斷行業引進競爭機制。引入競爭機制是打破行業壟斷的重要途徑,要讓壟斷行業回歸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其次,放寬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限制。加大生產性服務業的開放力度,多渠道吸引產業要素投向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產業升級。第三,實施需求激勵的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實行創新需求激勵政策,加大有利于創新技術研發的政府采購力度。
(四)以縣域資源為依托培育特色產業集群達州市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優勢產業和特色資源,以培育和壯大產業集群為重點,促進集群內企業相互分工和合作,從而形成達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首先,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全力“筑巢引鳳”。達州市目前有8個工業園區,包括一個省級園區和兩個市級園區;要大力推進園區建設發展,提高“筑巢引鳳”承載力。其次,科學規劃、按產業鏈進行招商。每個工業園區都要有明確的產業定位,以此來發展產業集群;堅持用產業集群統領招商引資工作,把實施產業鏈招商作為達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形成產業集群。第三,在全市范圍內統籌推進縣域產業升級。受現有工業基礎的影響,各園區產業同質化傾向嚴重,再加上縣市園區多為一園多區,點多、面廣,不利于集中財力和物力;因此,可在全市范圍內對園區主導產業進行統籌選擇,這樣做有利于各縣產業的差異化發展和區域比較優勢的發揮。第四,加強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單位的協作。要定期收集企業的技術需求,對一些具有發展前景的項目,要幫助其立項和爭取國家和省市的財政支持,并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技術指導。
作者:周海兵蒲東恩單位:中共達州市委黨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