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鎮花卉產業發展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花卉產業已經成為我鎮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興特色產業,為了保持我鎮花卉產業的優勢地位,加快花卉產業的優化和升級,全面提升品位,打造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化經營,特制訂本規劃。
一、花卉產業現狀:
目前,我鎮的花卉產業已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規模,生產經營穩定,經濟效益顯著,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規模經營
我鎮的花卉生產以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規模經營為主要形式,到年全鎮花卉生產總面積5137畝,其中鮮切花、盆花生產面積3000多畝,經營面積在20畝以上的戶有30戶,最大的專業戶東云村柴金甫生產面積達到260畝,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碧云花園)經營面積2200畝,其中在本鎮面積近1000畝。
2、營銷順暢
花卉營銷模式靈活,市場覆蓋面廣。通過設立批發直銷窗口推動花卉市場營銷,以碧云花園、加德花卉園藝有限公司為龍頭,聯結花卉批發商,建立長期供需關系,擴大市場覆蓋面,與長三角地區主要大中城市的50多家花卉商建立起穩定的購銷關系,同時專業從事花卉營銷的隊伍也應幸而生。
3、打造品牌
實施品牌戰略,推進了花卉產業化經營發展,制訂了主要當家品種“非洲菊”、“東方百合”的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標準,注冊了“碧云”和“大云閣”二個花卉品牌,“碧云”商標被評為市級著名商標,產品被評為市級名牌產品,我鎮被命名為“中國鮮切花之鄉”,初步實現了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市場營銷。
二、花卉產業前景分析
花卉產業是當今的朝陽產業之一,發展勢頭良好,市場前景廣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花卉產業與市場同步發展,并逐步繁榮和成熟,到目前為止,中等規模以上的城市都建立了花卉專業市場,對花卉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這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社會走向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
我鎮地理位置優越,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緊靠國際大都市上海,周邊大中城市密集、市場繁榮,具有得天獨厚的市場輻射條件,加上土地肥沃,自然環境良好,產品質量上等,極具競爭力。從大環境看,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2010年北京首次舉辦奧運盛會,2013年上海國際世博會等大型活動,對花卉業來說都是利好的消息。
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貫徹“關于加快發展我縣花卉產業的意見”文件精神,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一目標,發揮本地優勢,做大做強花卉產業,不斷培育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層次,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2、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依靠科技創新培育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和打造品牌。
農民主體原則。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通過政策扶持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增產增效。
因地制宜原則。通過科學、合理、統籌規劃,形成區域特色優勢互補。
規模優先原則。實現花卉產業規模經濟效益,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化經營。
四、發展目標和任務
以實現生產專業化、設施現代化、質量標準化、服務社會化、品種多樣化、運作市場化為目標,增加投入,擴大規模,不斷提升產業檔次,加快花卉產業的規?;?、專業化、集約化經營。
根據全縣花卉產業的發展計劃,我鎮從2013年-2013年的五年中,每年新發展面積不少于700畝,到2013年全鎮新發展花卉面積3450畝,花卉總面積突破8000畝,其中鮮切花、盆花生產面積達到6000多畝。
為了實現上述工作目標,根據本鎮實際,從四個方面挖掘潛力促進發展。
一是加快花卉產業龍頭企業的培育。以碧云花園為龍頭,再培育發展4-5家縣級或縣級以上的花卉農業龍頭企業,使龍頭企業經營花卉總面積達到2500畝。
二是推進花卉高效產業園區的建設。以曹家、高一、繆家為主建設適度規模的花卉產業園區,發揮規模、集聚、示范、輻射效應,計劃5年內建成200畝以上的園區四個。
三是著力花卉休閑觀光基地的建設。結合國家環境優美鄉鎮、省級文明鎮和休閑、觀光、旅游農業建設,加快原善平公路兩側花卉產業發展,4.5公里花卉觀光帶(約200畝),10-15米寬,以華明花苑、森林亞洲、拳王農莊等為主建設20畝以上的花卉基地10個。
四是加強花卉產業政策引導和發展指導。積極引導現有花卉種植戶擴大規模,扶持新種植戶發展壯大,做到村村有計劃、有基地,促進全方位發展。
通過5年努力,全面完成全鎮花卉產業發展目標,年產鮮切花4億株,盆花100萬盆,花卉業年產值1億元。
五、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以鎮政府鎮長為組長,農業分管負責人為副組長,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組員的鎮花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村也要成立相應的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2、擴大產業規模,實施品牌戰略。逐步擴建溫控連棟大棚面積,提高設施標準,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在現有“非洲菊”、“東方百合”兩個主導品種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制定“鶴望蘭”、盆花“鳳梨”、“大花蕙蘭”等主要品種的生產與質量標準,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產業檔次。
3、加強服務體系建設。至力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每年引進和開發新品種2-3個,豐富品種內容,擴大市場覆蓋面。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花農科技素質,每年舉辦各類品種專業技術培訓班不少于3期。加強花卉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政府要利用現代化手段,整合各方信息資源,為花農提供信息支持。
4、完善營銷網絡,促進市場營銷。本著立足長三角,輻射全中國,逐步走向國際市場的目標,培育一支吃苦耐勞,善于經營的營銷隊伍,鼓勵花卉企業、營銷組織和個人到全國各大城市設立批發窗口和直銷網點,利用花卉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網上交易等各種現代手段,進一步拓寬花卉銷售渠道,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的帶動作用,扶持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和銷售模式,努力發展訂單農業,提高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消除花農的后顧之憂。
5、加大宣傳及政策扶持力度。擴大宣傳,營造氛圍,增強全鎮干部群眾對花卉產業發展前景和重要性的認識,提高農民對各級扶持政策的知曉率。加大對外招商力度,開展各種辦節、辦會、推介會等活動,推進發展。鎮政府將花卉產業發展列入對各村的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