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企業主要商業模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實體企業 電子商務 管理改進
實體企業是指擁有自己的機器廠房等實體資產的企業,它是同電子商務運作中的網站型企業相比較而言的。電子商務活動主要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營銷環節、生產環節、物流環節和資金結算環節??茖W地對企業活動的四個環節進行改造,是企業推行電子商務實現盈利的基礎。電子商務企業在推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由于側重點不同,主要業務領域各異,他們推行電子商務時的實施方式、業務模式也是不一樣的。對不同的企業業態、不同的行業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實體企業在推行電子商務時企業改造的主要模式。
1 網絡營銷模式
加利福尼亞紅杉城的里奇設計公司是一家小型的山地車零件設計和制造公司。公司將產品賣給中間商,再由他們銷售給顧客。1995年末,里奇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兼信息系統總監艾林決定將網站改版,使公司能直接聽取顧客的意見。他找到了一種網絡商務軟件,公司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和7,500美元,將靜態的網站變成了交互式的營銷工具。
里奇公司在網站上進行了顧客調查。為了讓消費者和零售商了解里奇公司高檔產品的技術優勢,艾林建立了一個電子目錄。瀏覽者進入目錄后可以看到產品的詳細信息和圖片資料。經銷商可以通過網站來下定單,還能迅速了解新產品的情況,這樣他們推銷的范圍就不再局限于以前熟悉的產品了。這一策略使公司每年節約100萬美元的營銷費用,公司盈利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以上事例說明有效地利用網絡營銷這一商務工具,可以幫助企業贏利,營銷環節是企業電子商務改造所需注意的一個重要環節。實體企業在營銷環節上的電子商務改造一般需做好如下工作:
1.1 建立企業網站
企業建設網站的方法很多,許多企業認為企業建設網站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力量的工作,因此望而卻步。事實上,企業網站建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主要方式有這樣三種:
1.1.1 自建網站。這種方式花費最高,技術要求也最高。企業自己建設自己的網站服務器,將internet的光纜接入,使網民可以訪問企業的網站。作為中小企業,不宜選用這種方式。
1.1.2 服務器托管。就是將自己搭建的服務器放到網絡運營商的辦公場所,讓擁有雄厚網絡技術的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網絡運營商)負責網站的技術工作,而企業只是遠程對網站的內容進行更新。其費用大概為百兆網線接入年費用7000元左右,服務器的費用大約為40000元。中型企業可以選用這種方式。
1.1.3 空間租用。即租用網絡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器的空間來運行自己的網站。這種方式不需要自己搭建服務器,只需準備網站內容就可。一般費用為100兆動態網站空間200元左右,但ISP不同,費用相差很大。這種方式適合小型企業使用。其優點不言而喻。
企業搭建網站只是網絡營銷的第一步,為了使網站發揮作用,還需做好網站的推廣工作。
1.2 網站推廣
互聯網雖然內容很多,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許多信息,但是,互聯網也有其“內在”的缺陷——內容龐雜、結構混亂無序!企業要使自己的服務、產品等不被淹沒在這信息的海洋里,就需要進行網站推廣,也即對網站進行宣傳。
網站推廣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旗幟廣告、電子郵件、論壇、新聞組、網上路演、傳統方法等多種方式,這些方式,有許多是免費但卻非常有效的。企業使用這些方法,關鍵是擁有掌握這些技巧的人才。
1.3 網站交互模式的設計
將企業網站用做自己的營銷工具,還要設計網站的交互模式,即企業與顧客交流的模式。在網上商店的經營模式中,顧客可以在線瀏覽產品,在線購物,在線支付。通過使消費者在線消費,企業可以迅速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同時也大大減少了營銷費用,使企業實現贏利。
1.4 以交互式網站為平臺,組合其它的網絡營銷方式
比如利用網絡提供客戶服務、電子產品的在線下載等。當企業能以網站為中心,綜合利用多種網絡營銷方式進行企業的營銷活動時,企業營銷環節的電子商務改造就完成了。
2 管理改進模式
對企業推行電子商務來說,主要問題不在于如何使用好現有的電子工具、應用程序,而在于如何對現有的企業管理模式進行改造,使之適應電子商務的要求?,F在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的許多技術問題都已解決,有些技術已日趨成熟。電子工具和應用程序學起來容易,理解也不難,但是管理問題不解決,實施電子商務的企業也只能發揮電子商務本身效率的百分之五,根本不能有效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也不能為企業贏得更多利益。
電子商務企業在對企業進行管理改進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模式,即組織改造模式和流程再造模式。
2.1 組織改造模式
傳統企業的管理由于工具的限制,使管理幅度相對較小,而管理層次相對較多,從而使企業呈現一種垂直型組織的結構形態。這種結構形態,由于大量的中層管理者的參與,使管理效率不高,而管理成本卻居高不下。如果改變企業的這種結構形態,必然在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降低企業管理成本的基礎上增加企業盈利。
電子商務企業由于借助了計算機和企業內部網絡,使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成倍增強,基層人員通過簡單操作,可以使企業運作過程中的數據適時進入企業內部網絡,高層人員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企業目前的運行狀況,這種管理活動不需要中層管理人員的參與;借助于大型的經理軟件,在總結企業運作的大量信息的前提下,軟件可以進行周到地分析,協助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做出決策,而不需要高層管理人員召集中層管理人員共同決策。如此一來,中層管理人員就變得不再必要。企業將演變成為一個扁平結構的組織形態,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形態,在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于是組織的電子商務改造就在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礎上成為電子商務企業的贏利手段之一。
2.2 流程再造模式(BPR模式)
商業流程是指商業活動中物質實體從原材料供給到消費者獲得產品的過程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所產生的事務流。在電子商務活動的過程中,消費者向商家發送定單就該是商業流程的開始。接受定單后,按單生產,從原材料購進到產成品入庫是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廠家發貨或委托第三方物流(TPL)供貨構成廠家的銷售流程。消費者支付和廠家收取貨款是電子商務過程中的資金結算業務流程。
對實體企業進行業務流程重組或再造,可以使企業更貼近市場,由于業務流程更加合理,產品的生產成本能夠被成倍壓縮,產品質量將得到全面提升,企業的服務質量更趨完美。
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或再造是電子商務企業的重要管理手段,合理設計企業的業務流程,是實體企業進行電子商務改造的必要工作。
3 ERP模式
企業資源計劃(ERP)是一整套統籌管理企業內部所有部門的管理系統,它根植于早期企業生產管理的物料需求計劃(MRP)、制造資源計劃(MRPII),是適用于生產制造企業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MIS)。
企業借助于ERP的生產和企業管理模式,一是可以按需生產,即沒有定單就不進行生產,DELL的需求觸發式生產就是如此。在這種生產模式下,企業按單制造,不存在產品滯銷的問題;二是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庫存,由于物料采購時間的規定性,使企業的原材料庫存可以始終維持一個較低水平,由于按單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庫也始終在一個較小的范圍之內。三是可以合理利用企業的資源,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這些優點使電子商務企業為使企業贏利必須用這樣的理念組織企業的生產和運營。
4 供應鏈管理模式(SCM模式)
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的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論壇的定義,供應鏈管理是指從最終用戶到最初供應商的商業流程的整合,它提品、服務和信息,從而為客戶帶來價值。它包括許多活動,如采購、原料處理、生產計劃和控制、物流和倉儲、存貨控制以及分銷和運貨。
有效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為企業帶來諸多效益,企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客戶服務水平、加快資金周轉、增加市場占有率。從而使企業贏利。供應鏈理論是目前最流行的企業協同的方式,上下游企業之間通過有效的信息交互,可以更加快速生產的進行業務往來。正如當今流行的客戶關系管理用來改善與客戶的關系一樣,供應鏈管理系統中的供應商關系管理是一種用來改善企業與供應商關系的管理理念和軟件系統,即如何與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實現業務往來的緊密聯系和協同運作,如何既經濟又準確地獲得最好的策略資源,如何與其結成長期穩固的戰略伙伴,及時供應原材料和半成品,更有效地參與自己的產品設計和生產制造,降低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產品開發、生產和投放市場的周期。
參考文獻
[1] 黃敏學等.企業電子商務[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實體企業電子商務管理改進
實體企業是指擁有自己的機器廠房等實體資產的企業,它是同電子商務運作中的網站型企業相比較而言的。電子商務活動主要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營銷環節、生產環節、物流環節和資金結算環節??茖W地對企業活動的四個環節進行改造,是企業推行電子商務實現盈利的基礎。電子商務企業在推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由于側重點不同,主要業務領域各異,他們推行電子商務時的實施方式、業務模式也是不一樣的。對不同的企業業態、不同的行業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實體企業在推行電子商務時企業改造的主要模式。
1網絡營銷模式
加利福尼亞紅杉城的里奇設計公司是一家小型的山地車零件設計和制造公司。公司將產品賣給中間商,再由他們銷售給顧客。1995年末,里奇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兼信息系統總監艾林決定將網站改版,使公司能直接聽取顧客的意見。他找到了一種網絡商務軟件,公司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和7,500美元,將靜態的網站變成了交互式的營銷工具。
里奇公司在網站上進行了顧客調查。為了讓消費者和零售商了解里奇公司高檔產品的技術優勢,艾林建立了一個電子目錄。瀏覽者進入目錄后可以看到產品的詳細信息和圖片資料。經銷商可以通過網站來下定單,還能迅速了解新產品的情況,這樣他們推銷的范圍就不再局限于以前熟悉的產品了。這一策略使公司每年節約100萬美元的營銷費用,公司盈利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以上事例說明有效地利用網絡營銷這一商務工具,可以幫助企業贏利,營銷環節是企業電子商務改造所需注意的一個重要環節。實體企業在營銷環節上的電子商務改造一般需做好如下工作:
1.1建立企業網站
企業建設網站的方法很多,許多企業認為企業建設網站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力量的工作,因此望而卻步。事實上,企業網站建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主要方式有這樣三種:
1.1.1自建網站。這種方式花費最高,技術要求也最高。企業自己建設自己的網站服務器,將internet的光纜接入,使網民可以訪問企業的網站。作為中小企業,不宜選用這種方式。
1.1.2服務器托管。就是將自己搭建的服務器放到網絡運營商的辦公場所,讓擁有雄厚網絡技術的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網絡運營商)負責網站的技術工作,而企業只是遠程對網站的內容進行更新。
其費用大概為百兆網線接入年費用7000元左右,服務器的費用大約為40000元。中型企業可以選用這種方式。
1.1.3空間租用。即租用網絡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器的空間來運行自己的網站。這種方式不需要自己搭建服務器,只需準備網站內容就可。一般費用為100兆動態網站空間200元左右,但ISP不同,費用相差很大。這種方式適合小型企業使用。其優點不言而喻。
企業搭建網站只是網絡營銷的第一步,為了使網站發揮作用,還需做好網站的推廣工作。
1.2網站推廣
互聯網雖然內容很多,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許多信息,但是,互聯網也有其“內在”的缺陷——內容龐雜、結構混亂無序!企業要使自己的服務、產品等不被淹沒在這信息的海洋里,就需要進行網站推廣,也即對網站進行宣傳。
網站推廣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旗幟廣告、電子郵件、論壇、新聞組、網上路演、傳統方法等多種方式,這些方式,有許多是免費但卻非常有效的。企業使用這些方法,關鍵是擁有掌握這些技巧的人才。
1.3網站交互模式的設計
將企業網站用做自己的營銷工具,還要設計網站的交互模式,即企業與顧客交流的模式。在網上商店的經營模式中,顧客可以在線瀏覽產品,在線購物,在線支付。通過使消費者在線消費,企業可以迅速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同時也大大減少了營銷費用,使企業實現贏利。
1.4以交互式網站為平臺,組合其它的網絡營銷方式
比如利用網絡提供客戶服務、電子產品的在線下載等。當企業能以網站為中心,綜合利用多種網絡營銷方式進行企業的營銷活動時,企業營銷環節的電子商務改造就完成了。
2管理改進模式
對企業推行電子商務來說,主要問題不在于如何使用好現有的電子工具、應用程序,而在于如何對現有的企業管理模式進行改造,使之適應電子商務的要求。現在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的許多技術問題都已解決,有些技術已日趨成熟。電子工具和應用程序學起來容易,理解也不難,但是管理問題不解決,實施電子商務的企業也只能發揮電子商務本身效率的百分之五,根本不能有效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也不能為企業贏得更多利益。
電子商務企業在對企業進行管理改進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模式,即組織改造模式和流程再造模式。
2.1組織改造模式
傳統企業的管理由于工具的限制,使管理幅度相對較小,而管理層次相對較多,從而使企業呈現一種垂直型組織的結構形態。這種結構形態,由于大量的中層管理者的參與,使管理效率不高,而管理成本卻居高不下。如果改變企業的這種結構形態,必然在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降低企業管理成本的基礎上增加企業盈利。
電子商務企業由于借助了計算機和企業內部網絡,使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成倍增強,基層人員通過簡單操作,可以使企業運作過程中的數據適時進入企業內部網絡,高層人員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企業目前的運行狀況,這種管理活動不需要中層管理人員的參與;借助于大型的經理軟件,在總結企業運作的大量信息的前提下,軟件可以進行周到地分析,協助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做出決策,而不需要高層管理人員召集中層管理人員共同決策。如此一來,中層管理人員就變得不再必要。企業將演變成為一個扁平結構的組織形態,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形態,在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于是組織的電子商務改造就在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礎上成為電子商務企業的贏利手段之一。
2.2流程再造模式(BPR模式)
商業流程是指商業活動中物質實體從原材料供給到消費者獲得產品的過程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所產生的事務流。在電子商務活動的過程中,消費者向商家發送定單就該是商業流程的開始。接受定單后,按單生產,從原材料購進到產成品入庫是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廠家發貨或委托第三方物流(TPL)供貨構成廠家的銷售流程。消費者支付和廠家收取貨款是電子商務過程中的資金結算業務流程。
對實體企業進行業務流程重組或再造,可以使企業更貼近市場,由于業務流程更加合理,產品的生產成本能夠被成倍壓縮,產品質量將得到全面提升,企業的服務質量更趨完美。
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或再造是電子商務企業的重要管理手段,合理設計企業的業務流程,是實體企業進行電子商務改造的必要工作。
3ERP模式
企業資源計劃(ERP)是一整套統籌管理企業內部所有部門的管理系統,它根植于早期企業生產管理的物料需求計劃(MRP)、制造資源計劃(MRPII),是適用于生產制造企業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MIS)。
企業借助于ERP的生產和企業管理模式,一是可以按需生產,即沒有定單就不進行生產,DELL的需求觸發式生產就是如此。在這種生產模式下,企業按單制造,不存在產品滯銷的問題;二是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庫存,由于物料采購時間的規定性,使企業的原材料庫存可以始終維持一個較低水平,由于按單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庫也始終在一個較小的范圍之內。三是可以合理利用企業的資源,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這些優點使電子商務企業為使企業贏利必須用這樣的理念組織企業的生產和運營。
4供應鏈管理模式(SCM模式)
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的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論壇的定義,供應鏈管理是指從最終用戶到最初供應商的商業流程的整合,它提品、服務和信息,從而為客戶帶來價值。它包括許多活動,如采購、原料處理、生產計劃和控制、物流和倉儲、存貨控制以及分銷和運貨。
有效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為企業帶來諸多效益,企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客戶服務水平、加快資金周轉、增加市場占有率。從而使企業贏利。供應鏈理論是目前最流行的企業協同的方式,上下游企業之間通過有效的信息交互,可以更加快速生產的進行業務往來。正如當今流行的客戶關系管理用來改善與客戶的關系一樣,供應鏈管理系統中的供應商關系管理是一種用來改善企業與供應商關系的管理理念和軟件系統,即如何與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實現業務往來的緊密聯系和協同運作,如何既經濟又準確地獲得最好的策略資源,如何與其結成長期穩固的戰略伙伴,及時供應原材料和半成品,更有效地參與自己的產品設計和生產制造,降低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產品開發、生產和投放市場的周期。
參考文獻
[1]黃敏學等.企業電子商務[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土地增值稅是對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著物產權,取得增值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稅款。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是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筑物和附著物并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包括內外資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中外籍個人等。
2006年,國家稅務總局頒發了《關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87號),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又制定了《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規程》(國稅發[2009]91號),標志著房地產開發企業迎來“清算”時代,以清算方式征收土地增值稅的可操作性也隨之加強。
根據相關規定,土地增值稅的清算條件如下: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應當進行土地增值稅的清算:
(1)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部竣工、完成銷售的;
(2)整體轉讓未竣工決算房地產開發項目的;
(3)直接轉讓土地使用權的。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稅務機關可要求納稅人進行土地增值稅清算:
(1)已竣工驗收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已轉讓的房地產建筑面積占整個項目可售建筑面積的比例在85%以上,或該比例雖未超過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積已經出租或自用的;
(2)取得銷售(預售)許可證滿三年仍未銷售完畢的;
(3)納稅人申請注銷稅務登記但未辦理土地增值稅清算手續的;
(4)省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情況。
二、土地增值稅清算模式下房地產開發企業主要利潤指標的上限測算
(一)主要利潤指標測算的前提條件
土地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為從事房地產的開發企業,而且納稅人建造的項目是普通標準住宅并進行出售,并未進行出租或者贈予等;
1.假設該房地產項目已完成土地增值稅的清算,不考慮土地增值稅的預征,同時假設該房地產項目的土地成本、開發成本及開發費用等均有合理的發票等憑證,財務核算規范;
2.為方便測算及說明,將取得房地產項目的土地使用權支付金額和房地產開發成本合并統稱為開發成本,即該房地產項目成本費用包括兩部分:開發成本和開發費用;
3.在確定土地增值稅的扣除項目金額時,允許單獨扣除的稅費包括“三稅兩費”(即:營業稅、城市建設稅、印花稅、教育費附加、防洪費)。其中營業稅為房地產項目銷售收入的5%,城市建設稅為應納營業稅的7%,教育費附加為應納營業稅的3%,印花稅假設為銷售收入的0.05%,防洪費為銷售收入的0.2%(防洪費具體以各地規定為準),以上稅費合計為銷售收入的5.75%。
(二)土地增值稅清算模式下,主要利潤指標上限的測算
假設房地產項目的銷售收入為S,開發成本為C(此處的開發成本含:取得該房地產項目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開發費用為F(包括: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不含營業稅及附加及印花稅等稅費)
增值額=S-C-F-C×0.2-S×5.75%
其中:C×0.2為從事房地產開發的納稅人允許進行加計扣除的部分。根據稅法規定,從事房地產開發的納稅人可加計20%的扣除,加計扣除費用=(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20%。
土地增值稅扣除項目金額=C+F+C×0.2+S×5.75%
根據土地增值稅的優惠標準,對房地產項目分以下兩種情況進行測算及分析:(1)當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20%,按增值額占扣除項目金額比例,適用相關稅率及速算扣除系數計征土地增值稅;(2)當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稅。
1.當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20%時
當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20%,按增值額占扣除項目金額比例,適用相關稅率及速算扣除系數計征土地增值稅。此時有:
S-C-F-C×0.2-S×5.75%>(C+F+C×0.2+S×5.75%)×20%
即:0.931S>1.44C+1.2F
整理可得:S>1.5467C+1.2889F
而當增值額占扣除項目金額比例在50%以下(含50%)時,稅率為30%最低,也就是說,在稅率為30%時,需要繳納的土地增值稅最低。因此,土地增值稅≥[(S-C-F-C×0.2S×5.75%)×30%]。
(1)項目銷售利潤率=項目利潤總額/銷售收入=(銷售收入-開發成本-開發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收入=(S-C-F-土地增值稅-S×5.7%-S×0.05%)/S。
其中,銷售稅金及附加包括:土地增值稅、營業稅金及附加(S×5.7%)、印花稅(S×0.05%)等。
由于土地增值稅≥[(S-C-F-C×0.2S×5.75%)×30%],推算可得:項目銷售利潤率=(S-C-F-土地增值稅-S×5.7%-S×0.05%)/S≤[S-C-F-(S-C-F-C×0.2-S×5.75%)×30%-S×5.75%]/S=[0.6598S-(0.64C+0.7F)]/S=0.6598-(0.64C+0.7F)/S。
由于前述計算得出:S>1.5467C+1.2889F,即S無上限,因此項目銷售利潤率>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