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文化節能績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世界節能發展簡況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國際貿易迅速擴大、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國發展戰略、減排溫室氣體成為國際外交新熱點之后,作為最經濟的減排措施,節能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節能工作的意義越來越大。
1、節能降耗是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日本過去30年的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2、節能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有限。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安全特別是石油安全問題已引起高度重視,而節能節油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措施。3、節能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這一點對我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4、節能已經成為電力、鋼鐵、有色、家電、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力之一。5、能效標準、標識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綠色通行證”,應引起重視。澳、日以及美、歐都已建立強制性能效標準、標識制度。6、節能將對我國在國際環境外交中發揮積極作用,爭取和擴大發展空間發揮重要作用。
二、企業節能管理的特殊性
(一)復雜性企業節能管理涉及技術、設備、管理、信息、文化等各個方面,對決策者和主管人員要求高,風險大。
(二)全面性企業節能管理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特點,需要全體員工、在設計和生產的全過程進行節能管理。
(三)矛盾性1、與企業主要目標矛盾(對能耗占成本比重低的企業更是如此):通常企業更關注其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占有率、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等等,而能源消耗僅僅是成本的一部分。2、與建設和改造投資矛盾:采用節能技術、設備使項目和設備的初投資增加,盡管在項目和設備生命周期內(壽期成本理論),通過降低能源費用,最終可以降低企業總成本,但這樣的長期效益與企業管理者任期目標往往是矛盾的。3、與采購部門矛盾:采購資金減少,采購部門及人員的權力和尋租機會下降。
(四)細瑣性節能項目一般投資比較小,但工作量大,還有很多節能項目不需要投資,而是通過優化操作、加強管理和員工良好習慣來實現。
(五)隱蔽性大部分企業能源消耗涉及電力、煤炭(鍋爐燃料),甚至石油天然氣、煤氣、焦炭、蒸汽等等,能源計量復雜,節約量計算復雜,而節約成果比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增加銷售等企業活動直觀可視性差。
三、中國企業節能管理的特殊問題
(一)市場環境主要工業化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規模節能以來,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比如美國1987年制定實施《能源政策法》,對17種量大面廣的工業和家庭耗能產品、器具實施強制性最低能效標準,對汽車制定了“燃油經濟性標準”,對建筑則制定實施建筑節能規范,這樣,器具、汽車、建筑生產供應商,可以在法定基準之上,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擴大節能產品的市場份額,而企業和消費者從市場上購買的本身就是節能產品。
(二)考核體系在中國的經濟體制下,對企業節能管理進行考核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節能指標確定和檢測的復雜性,加上目標政府作為事業單位管理(不少地方沒有此類機構,或已經實行企業化管理)的節能中心大都設備不完善,缺乏基本的技術和人力資源,致使對企業的考核停留在形式上或現場檢查。
(三)產權問題大量的高層住宅涉及產權和費用分攤機制,建筑節能改造困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設施使用困難(據專家評估,六層以下樓房才具備各戶安裝2平方米熱水器的條件)。
(四)能源價格低,結構不合理一是價格低,比如成品油價格。二是價格結構不合理,特別是電價,長期以來工業電價高達居民電價的90%以上(國外一般為70—80%),不利于居民節約用電。
(五)社會分工不發達,信用體系不健全不少大型企業“五臟俱全”,“萬事不求人”,建有自己的賓館、餐廳、車隊、俱樂部等等設施,但由于平均利用效率低,占用和浪費了資源和能源。
(六)文化影響一是處于剛剛開始富裕的階段,又受到西方消費文化的影響,消費不夠理性,國有企業的公共消費更是如此。二是“好面子”造成大量浪費,比如在飲食文化中,一方面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別人和后代,另一方面又以“人窮志不短”為由,在社交餐飲活動中鋪張浪費。BillGates以三道菜招待主席,很難想象中國企業家會以三道菜招待布什總統。
四、取得良好節能績效需要什么樣的企業文化
(一)企業價值觀從CEO到員工,而首先是CEO,必須具有社會責任感,把為保障國家安全、保護地區、區域和全球環境、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而節約使用能源作為企業使命的重要內容,把節約使用能源和一切自然資源作為企業哲學的一部分。既要做到生產的過程能源最省,也要做到提供的產品能源最省。
(二)節約發展的企業精神企業要不斷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把節能績效作為企業績效的重要指標之一,不斷提高節能績效。
(三)完善的節能制度1、節能管理制度,包括潛力持續評估、計劃目標、立項和節能設備采購、計量、考核等。2、節能組織制度,特別是設定節能負責人和專職管理人員。3、節能激勵制度,包括獎勵和懲罰等制度。
(四)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即包括對技術和產品的改進,生產操作優化,如合理化建議等,也包括不斷學習,尤其是向國內外同行先進管理經驗和節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