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支出資本化盈余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發支出作為盈余管理工具的動因
Landry,S(.2003)通過對加拿大437家研發密集型公司1997—1999年數據的實證分析,發現當公司擁有費用化與資本化的選擇權時,為達到滿足債務條款或平衡利潤的目的,公司確實會將其作為盈余管理的工具。宗文龍等(2009)發現,企業的研發支出資本化行為主要受到債務契約的影響,財務杠桿越高,企業的資本化強度越高;企業存在利用資本化政策實現扭虧的行為。王艷等(2011)指出當公司負債率較高以及當期處于盈虧邊緣時,更傾向于增加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比率進行盈余管理。許罡等(2010)認為公司為了避免虧損和再融資等需要,會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進行盈余管理。陳曉紅等(2011)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研發支出資本化受債務契約和資本市場動機的影響,公司資產負債率越高,管理者越趨于把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在經營狀態不好時,上市公司為保持上市資格、扭虧為盈而趨于把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劉瑞(2012)發現:在虧損的上市公司中,企業選擇研發費用資本化的主要動因是債務契約動因;在微利上市公司中,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動因主要是扭虧為盈動因;在盈利良好的上市公司中,研發費用資本化動因主要有利潤平滑動因和配股動因;在高盈利上市公司中,利潤平滑動因、配股動因和債務契約動因是高盈利上市公司選擇研發費用資本化的主導動因。總體來看,學者關于研發支出資本化動因的研究中大多數認為是債務契約動因、資本市場動機(即扭虧為盈動因),還有觀點認為收益平滑動因也是驅使企業加大研發支出資本化程度進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
二、研發支出處理的市場反應
劉斌等(2011)認為長期市場反應下,股價對R&D支出的信息披露存在選擇性吸收,投資者能區分其會計處理、披露的規范程度以及是否是高科技公司的公司性質。短期市場反應中也存在股價對R&D信息的選擇性吸收,并且投資者能區分高科技公司的會計處理和披露的規范程度,但對于非高科技公司則無明顯反應。王宇峰(2011)對研發支出及其信息披露的價值相關性進行了檢驗,通過研究發現,資本化研發支出和費用化研發支出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不一致,而且研發支出信息披露質量對股票價格有顯著的影響,提高研發信息披露質量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許里(2001)以中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了上市公司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影響因素、研發支出與盈余管理及企業價值的關系,檢驗了研發支出資本化對公司價值的影響,結果顯示資本化選擇對公司價值有一定影響,可能成為公司從事盈余管理的一種手段,通過R&D投資的信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的價值,研發支出資本化的選擇,成為大多數公司的第一個選擇。辛云峰(2012)以2007—2010年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發現當期研發投入總額、資本化支出、費用化支出與下一年度4月份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呈正相關、負相關、正相關。由于中國現行企業會計準則允許企業將研發支出分成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并允許將符合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予以資本化,國內學術界對于研發支出資本化的討論焦點開始轉變,由資本化是否能夠更好地表現無形資產的經濟實質,轉移到資本化與盈余管理的關系上。但從什么地方可以觀察到上市公司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進行盈余管理、其對信息用有用性有何種影響,這些尚不能運用大樣本予以驗證。本文以天源迪科近年來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狀況為例,分析可以觀察到的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方式,并且了解這種選擇資本化程度的行為對財務信息有用性的影響,以此豐富學術界關于研發支出資本化作為盈余管理工具的研究,并據此提出完善研發支出資本化的一些建議。
三、案例分析
本文選取了在創業板上市的天源迪科(300047)為樣本進行分析。天源迪科是為中國電信行業提供信息系統產品及后續服務的行業領先者,每年在研發支出上的投入較大(最近4年年平均研發支出占收入的24%,占凈利潤的121%),具有高科技企業的一般性,同時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對當年凈利潤的影響十分顯著,適合作為盈余管理的研究對象。
(一)公司簡介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深圳天源迪科計算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18日,2007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月20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股票簡稱:天源迪科,股票代碼:300047。公司經營范圍為: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及售后服務;計算機網絡設計、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信息系統咨詢和相關技術服務;經營進出口業務;通信產品及其配套設備的銷售、售后服務,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作為核心競爭力占據公司資產的重要地位,而公司每年也會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究開發活動,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的多少對當年的盈利狀況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天源迪科是否存在運用研發支出進行盈余管理根據年報披露的資料,天源迪科內部研究開發項目支出的核算方法是:(1)研究階段的時點為取得經批準的研究計劃書時,結束時點為取得經批準的項目可行性驗證報告時。(2)開發階段的時點為取得經批準的“項目立項報告”時,結束時點為取得經批的“項目結項報告”時。(3)結轉無形資產的具體條件和時點為取得經批準的“項目結項報告”時。天源迪科研發投入資本化的確認政策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據表1、圖1、表2、表3分析,一是天源迪科研發支出2010年猛增,尤其是研發支出資本化率高,對利潤影響大。如果按較為保守的50%資本化比例(2009—2012年平均資本化率)對2010年研發支出費用化進行調整,會導致當期管理費用增加1824.36萬元,依據當年的平均所得稅率計算當年凈利潤將減少1660.19萬元,那么當期凈利潤將降至原財務報表所列凈利潤的75%,相應的2010年的資產凈利率和權益凈利率也會有大幅度的減少。二是2010年天源迪科研發支出資本化率異常。2009年和2012年在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與費用化總計支出水平相當的情況下,2009年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率遠遠高于2012年。但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由于2010年研發項目的特殊性(例如某些研發項目成功幾率較高,而2010年研發支出中適用資本化程度高的研發項目較多)導致該年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較高。于是本文進一步對比2010年和2012年天源迪科研發支出中構成項目的具體情況,發現2010年各個研發項目中的資本化比例都高于2012年(表2)。三是2010年研發支出資本化率提高了利潤水平,利潤水平與與銷售增長、銷售凈利率不匹配。分析表2、表3,2010年反常的銷售凈利率、平滑的利潤,以及遠高于常年水平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率,表明2010年天源迪科存在利用研發支出進行盈余管理的現象。
(三)天源迪科研發支出資本化盈余管理的動因分析根據前人研究,上市公司研發支出資本化盈余管理的動因主要有:債務契約動機、扭虧為盈動機和收益平滑動機,天源迪科研發支出資本化盈余管理背后的動因是什么呢?
1.具有債務契約動機嗎?從表3看,天源迪科2010年上市即獲得了大量的權益資本,同時獲得了大量的現金資產,幾乎不需要通過負債來獲得資金。所以天源迪科負債率遠低于行業平均值,資本甚至流動資產充足,無論是短期償債能力還是長期償債能力都非常良好,據此可以合理排除債務契約對于天源迪科盈余管理的影響。2.具有扭虧為盈動機嗎?從表4和圖2看,天源迪科多年來利潤穩定增長,并不存在瀕臨虧損邊緣的情況,據此可以合理排除扭虧為盈動機對天源迪科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進行盈余管理的影響。3.具有收益平滑動機嗎?從表1和表4分析,2010年營業收入與2009年持平,收入增長緩慢,僅為0.38%。與此相對應的是其2010年的利潤卻實現了平穩增長,比2009年凈利潤增長了13.67%,2010年收入和凈利潤的不匹配情況讓人難免懷疑可能存在平滑利潤的盈余管理。天源迪科在2010年的年報披露,由于2010年系統集成業務收入銳減,導致收入增長緩慢,同時由于業務結構的變化,應用軟件等利潤率高的業務比例增大,所以當期營業成本下降,導致了凈利率的上升,年報的解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否真的是這一種解釋呢?2010年天源迪科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比率較其他年份顯著提高,這讓人懷疑天源迪科可能存在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進行盈余管理。
(四)盈余管理后的市場反應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手段進行盈余管理后,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盈余管理行為是否對財務信息有用性產生影響。經過盈余管理的損益狀況是否能夠為企業股價帶來利好作用,還是投資者能夠察覺財務信息的水分,盈余管理反而會抑制股價的上揚?天源迪科于2011年3月25日披露了2010年財務報告及審計報告,從天源迪科財報公布前后的股價表現可以直觀地看出(圖3),自3月25日披露年報后,當日股票價格出現顯著的跌勢,出現投資者大量賣出股票的情況。而隨后的一個月時間里,股票也緊接著下跌的趨勢。股價從3月25日開盤的29.38元跌至4月29日收盤價的24.15元,下跌了約17%。總市值從3月25日的298215萬元跌至252609萬元,下跌了15%。然而股價下降也存在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譬如整體股市環境的惡化等。為了進一步驗證市場是否存在負面反應,本文截取了2011年3月25日前后20個交易日的股票交易數據(見表5),在這段時間里,天源迪科的流通股數(10460萬股)沒有發生變化。表5中超額回報率是以同日個股回報率減去創業板(以流通股市值為權數)加權平均回報率所得;前20日市盈率以披露日前20日股票均價除以2009年每股凈利潤所得,后20日均價以披露日后20日股票均價除以2010年凈利潤所得。從表5中對比兩個觀察區間可以看出在披露日前后20個交易日,平均股價、流通股市值、總市值以及回報率都出現了顯著的減少。尤其是披露日后累計超額回報率出現了顯著的減少,表明天源迪科在披露日后20個交易日的股價表現持續落后于股市整體表現。這有力地驗證了在2010年財報披露日后,投資者傾向于減持天源迪科股票,從而使其價格下降。另一方面,披露日后市盈率也出現了顯著的降低,下降程度達18.76%。如果按照50%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程度對凈利潤進行調整,則披露日后20日市盈率將達到57.09,與前20日的市盈率水平大致相等。可以合理推斷,天源迪科在財報披露日后市盈率的下降并非由于投資者對公司成長性產生懷疑,而是由于天源迪科通過盈余管理增加的那部分利潤并不能被投資者所信任,在這種預期下相應減持股票使天源迪科真實的市盈率回歸到正常水平。低迷的市場反應表明,即使財務報告中顯示出穩定增長的利潤情況,盈余管理后的財務信息仍然無法彌補收入停滯帶來的負面影響。投資者對2010年經過盈余管理的財務信息能夠較為合理地判斷公司真實的業績表現,作出負面的市場反應,且這種反應不是過度反應,它使得企業真實的市盈率回歸到正常水平。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高科技企業的特殊性導致投資者重點關注其研發支出的處理,也可能是投資者除了會計利潤之外,也關注到了公司的收入下降等其他不利因素。這個結果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國部分學者的結論:投資者對于研發支出信息選擇性吸收,并可以判斷高科技公司的會計處理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對天源迪科研發支出資本化進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試圖回答在高科技企業研發支出方面的三個問題。一是研發支出條件資本化是否會導致高科技企業借此實施盈余管理?針對這個問題,天源迪科在2010年的會計處理存在明顯的盈余管理痕跡。實際上,在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會計處理規定上,中國會計準則給予了較大的自由度,尤其在每年研發支出數額較大的高科技行業,不同的資本化程度將大幅度影響其利潤水平,甚至會影響盈虧。如果高科技企業濫用研發支出資本化準則,必將導致其信息披露質量的嚴重失真。二是高科技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是什么?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分析的案例發現除了債務契約和扭虧為盈動機之外,高科技企業進行盈余管理還有可能是出于利潤平滑的動機。即盡管一些企業表面上業績良好,不存在微利經營的情況,仍然可能為了平滑利潤而進行盈余管理操作。在本案例中,天源迪科2010年收入下降,卻實現利潤上升,這是明顯存在平滑利潤的跡象。三是高科技企業盈余管理后市場是否對其作出有效的反應?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對案例公司披露后的市場反應進行分析,發現天源迪科盈余管理后的經營成果并不能為股票投資者所信任,年報披露后出現股票價格和市盈率的下降。同時投資者并沒有做出過度反應,顯示出投資者能夠較好地分辨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盈余管理。由此可見,研發支出條件資本化留下盈余管理的空間,但研發支出條件資本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研發支出的目的是為了形成無形資產,并通過對研發成果的使用或出售獲得未來的經濟流入,其經濟本質是資產,應該予以資本化。其次,研發支出的投入并非全部能夠最終形成資產,全盤資本化很可能導致無形資產的高估,所以應該有條件資本化。最后,由于企業之間研發項目的性質、研發水平差異,使得不可能對資本化的比率采取統一的規定,所以應該給予企業對資本化的程度一定的自主權。理論上條件資本化是符合研發活動的經濟實質的,有利于會計信息有用性的提高。
但在條件資本化的基礎上,如何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呢?根據以上案例分析提出以下建議:第一,細化研發支出會計準則。目前研發支出會計準則中關于延期支出資本化的簡略規定使得盈余管理的空間更大,也增加了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難度,例如目前研發支出準則規定了研發支出歸集的期間,但是沒有指明研發支出包括哪些支出。建議準則在該方面增加必要的說明,具體可以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美國會計準則,對研發支出的外延進行必要的界定,同時在給出“研究”、“開發”的定義后詳細地列舉研究活動和開發活動,以及不屬于研究和開發活動的內容。另外,對研發支出資本化準則的遵守情況應該作為審計高科技公司的重點工作之一。如果被審計單位在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上存在異于歷年狀況或者同行業狀況的現象,應該在審計報告中加入相關說明,提請財務報告使用者適當注意。第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強制披露僅包括一項,即計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金額。在本案例中,盡管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研發支出及資本化的總數,并分別對當年各研發項目的研發支出情況進行自愿性披露。但是僅通過年報無法得知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異動是否存在合理原因,投資者如果沒有仔細閱讀年報甚至不能發現2010年公司在研發支出資本化上的異動。所以針對高科技企業,有必要增加對研發支出的強制披露,以更好地提高會計信息可靠性。具體來說,可以適當增加當期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橫向(與同行業競爭對手)和縱向(與歷年資本化水平)的比較,如果資本化水平出現嚴重的偏離,應該在財務報告中對會計處理的依據提供必要的說明。
作者:李曉慧梁立彬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