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服務外部化功能條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集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是指集群內企業獲取服務的方式由企業自我提供服務為主向社會提供服務為主的變遷過程。企業自我提供服務和社會提供服務是群內企業獲取服務的兩種基本方式。企業自我提供服務是指企業對服務性質的活動的需求由企業自己提供;社會提供服務是指企業所需要的服務性質活動并不由或并不完全由企業自己提供,而主要由企業外部的主體(如私人企業、企業合作組織以及政府組織等)來提供。在發達的企業集群中,群內企業服務需求主要由社會提供,群內企業服務高度外部化。本文探討企業集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的功能與基礎性條件,旨在深化人們對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功能的認識,使人們能更好地把握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的內在規律。
一、企業集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的功能
1.服務外部化有利于降低群內企業生存與發展壁壘性障礙。壁壘性障礙一般具有外部性和規模性特點。外部性是指由企業解決某些生產經營條件,其收益小于社會受益。外部性降低了企業提供解決這些生產經營條件的可能性。如一些技術研發活動、區域品牌的開拓等,就存在明顯的外部性,單個企業缺乏投入積極性,而這些對企業生存與發展又是必需的,這些活動社會提供不足就會構成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壁壘。規模性包括兩個方面:起始規模與規模經濟問題。起始規模是指某些活動開展要求企業必須有一個最低投入,實際投入如果低于最低投入,企業就沒辦法開展這些活動。如廣告活動、研發活動,乃至包括企業生產需要的某些機械設備,如果企業沒有一定投入水平,這些活動就無從開展,這些機械設備就不能購買。規模經濟是指某些活動的開展,企業規模越大,單位產品分攤的成本越低。
外部性是企業集群所有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壁壘性障礙,規模性則主要是群內中小企業生產與發展的壁壘性障礙。由社會提供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具有外部經濟性和具有規模性的服務活動,如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務、企業合作進行技術與市場營銷活動、私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等,有利于提升企業、尤其是群內大量中小企業超越生存與發展的壁壘能力,促進整個企業集群的發展。
2.服務外部化有利于降低企業集群最終產品生產成本。企業集群生產成本是企業集群所消耗的資源總和。企業的價值鏈涉及大量的服務性質的活動。服務性質活動占用的企業資源是企業生產成本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這些服務性質活動都由企業自己提供,由于服務活動的規模經濟性問題存在,對企業集群內部一家家中小企業來講是低效的,對企業集群整體來講存在大量資源重復性投資浪費。由專門企業或組織來從事企業集群服務性質活動,由于服務專業化經營能帶來服務效率提高,同時由于企業集群不同企業服務活動的同類需求集中能帶來服務規模經濟,因而能廉價、高效地提供企業所需要的服務。另外,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能使企業集中資源于本身具有競爭優勢的部分,獲取專業化分工經濟效率。
3.服務外部化有利于降低企業集群交易成本。發達的企業集群中獨立提供法律、信息、咨詢、市場、評估等服務的組織,提供的服務大多是為市場交易服務的,這些組織的存在有助于企業集群節約交易成本。發達的企業集群中還有許多服務活動是由企業間合作組織提供的,這些組織提供的服務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保證市場有效運行的。協會是發達的企業集群中最常見的一種合作服務組織。信息提供與協調行動是協會組織兩大理論功能。就信息提供方面而言,協會組織主要有三種功能:信息庫功能;信譽評價中介和投訴甄別中介角色;行業預測與個性化信息服務。就協調功能而言,它包括兩種密不可分的機制:協調對外行動和實施內部懲罰。從協會組織功能來看,協會組織主要是一個交易成本節約合作服務組織。企業集群內企業合作性服務組織的存在,除了能通過組織規程來降低企業集群內部交易成本外,這種合作服務組織本身還能衍生出節約企業集群交易成本機制。這是因為企業間的合作必然導致企業間經常性的交流,增進企業間彼此了解,培養和強化企業間的相互信任,而企業間相互信任將促進交易效率的提高。
4.服務外部化有利于企業集群可持續發展。首先,企業集群服務組織體系具有企業孵化器功能。群內發達的服務組織體系可以向企業提供資金、設備、技術、信息、市場、法律、財務、管理等多種服務,使得群內企業在比較優越的環境下孵化。其次,企業集群服務組織是人力資本培養搖籃。在企業集群發展過程中,一方面企業對人才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人才在企業集群一直存在高的流動速度,人力資本公共物品性質比較明顯。這就產生企業發展需要人才而企業又不愿獨立培養人才的矛盾,解決這對矛盾需要通過獨立服務組織或企業合作服務組織來提供群內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再次,企業集群服務組織是中小企業技術的重要供給者。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源有限,技術研發能力薄弱,加之群內技術模仿行為的普遍存在,使得中小企業對某些技術研發和創新難以、或不愿進行投資。企業之間合作研發組織及獨立的技術服務組織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企業集群對技術的需求。
二、企業集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的條件
1.企業集群規模條件。服務一般可分為私人產品性質的服務和公共產品性質的服務,只有企業集群達到一定規模,企業外部主體才愿提供這些服務。私人產品性質服務提供需要企業集群達到一定規模。勞動分工受市場規模限制。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實際上是一個企業間分工深化的過程,如果市場對服務沒有足夠的需求量,服務就很難從群內生產性企業中分離出來,而專業化的私人服務企業因市場狹小也不可能進入企業集群的。相反,如果企業集群規模龐大,各種私人服務企業就會云集于企業集群,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程度也會因此大大提高。“在同一種類生產的總量很大的區域內,即使用于這個行業的個別的資本不很大,高價機械的經濟使用,有時也能達到很高的程度。因為,輔助工業從事于生產過程的一個小的部門,為許多鄰近的工業進行工作,這些輔助工業就能不斷的使用具有高度專門性質的機械,雖然這種機械的原價也許很高,折舊率也許很大,但也能夠本”。
公共物品性質服務出現對企業集群規模同樣存在一定要求。公共物品性質服務提供一般需要較大規模的投資,如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區域營銷等;公共物品性質服務還具有非競爭性特征,在產生消費擁擠之前,每增加一個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顯然,公共物品性質服務的要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率就需要有大量的消費者來消費。如果企業集群規模過小,政府、群內企業合作組織提供公共物品性質服務的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就會存在過大的偏差,就會缺乏提供這類服務的積極性。
2.生產專業化條件。群內企業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企業就越需要把生產服務活動分離出來。許多服務性活動都存在明顯的規模經濟,而專業化企業由于本身生產規模小,很難自我高效提供所需服務,或者說自我提供服務存在明顯的不經濟現象。只要群內出現專業化服務企業,這些專業化生產企業就會把服務從企業內部分離出來。而如果群內企業間專業化生產分工只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圍內,這時企業所需的許多服務性活動就只能在企業內部完成,服務活動的市場需求就會嚴重不足,專業化服務企業就很難在企業集群出現。因此,群內企業服務的外部化程度與群內企業生產專業化水平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
3.社會信任條件。社會信任是一種交易成本節約機制,而交易成本的節約有利于促進企業間分工的深化,從而促進群內企業服務的外部化。在一個社會信任度很低的地方,企業中間是不可能有發達的分工的,企業服務外部化也就很難出現。社會信任還是不可標準化服務有效提供的基本條件。社會提供的服務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可標準化的,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如會計、法律服務、財務、人力資源管理、市場銷售和戰略規劃等服務活動。這類服務的有效供給要求服務提供者和服務需求者高度互動,服務生產過程需要服務需求者積極參與。而服務提供者和服務需求者高度互動的基礎是彼此之間深度信任。在一個缺乏信任的企業集群,企業之間彼此分割,服務提供者和服務需求者失去了互動基礎,不可標準化服務也就自然失去了供給的前提。意大利“天使資本”、硅谷風險投資都是在投資者對企業集群擬投資企業具有高度了解基礎上,提供的一種個性化資本服務。
4.人力資本提供條件。電信、銀行、保險、運輸、咨詢、工程顧問、律師、會計師、培訓、技術開發、市場拓展等服務的提供,不僅需要大量的物質資本,而且需要高質量的人力資本。經濟越發達,越需要知識和人力資本投入生產服務過程中。可以說,人力資本所承擔的作用,正是由生產過程中的現代生產服務部門來完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力資本的運用程度越高,生產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就越發達。對于小城鎮、特別是農村地區企業集群,高素質人力資本供給通常存在較大的缺口,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進程。
三、結論與啟示
企業集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對企業集群整體規模擴張、對企業集群整體運營成本降低以及對企業集群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但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會受到企業集群生產規模、群內企業生產專業化分工水平、企業集群社會信任水平和人力資本供給能力等諸多因素限制。推動群內企業服務外部化進程必須從擴大企業集群規模、提高群內企業間專業化分工水平、加深群內企業社會信任程度以及提升向企業集群供給高素質人力資本能力等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