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探中醫學對頸椎病的理解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六淫
六淫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六淫習慣上泛指一切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六淫邪氣可單獨致病,亦可兩三種邪氣相兼致病。在頸椎病中,則多與風寒濕邪有關。《內經·痹論篇》:“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者為行痹,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這段話指出了“風寒濕”是痹證的病因。風為百病之長,是外感病因的先導。風邪傷人首犯太陽經,營衛失和,從而出現頸項強硬等癥狀。寒為陰邪,必傷△指導老師陽氣,陽氣受傷,氣血凝結阻滯,氣脈不通,不通則痛,則可表現為疼痛。寒性收引,寒凝氣滯,氣機收斂,腠理閉塞,寒客關節,故見肌肉拘攣作痛。濕為陰邪,易阻滯氣機,其性重著粘膩。以上這些癥狀皆與頸椎病有關,說明風寒濕邪是引起頸椎病的原因之一。
2.痰濕
痰指的是人體津液的異常積留,是機體感邪之后的病理產物。濕既可由內生濕亦可是外感而來。痰濕內停易阻滯經絡,影響氣血運行。“不通則痛”,從而引起頸項、肢體疼痛、麻木等表現。《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記載:“諸痙項強,皆屬于濕”。這里闡述了造成臂痛的三種原因,即風寒、血虛和痰濕。
3.勞傷
《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視、臥、坐、立、行,本為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但若太過,違反了生理規律,超過生理限度,耗氣傷形則易積勞成疾。不良的姿勢、不良的睡眠姿勢、不良的生活習慣及不適當的體育鍛煉等慢性損傷,導致骨損筋傷,氣血瘀滯,加劇了肝腎虧耗(椎間盤及脊柱的退變)而引發頸椎病。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長期從事刺繡、會計、繪畫、書寫、化驗及腦力勞動者,由于長期低頭工作,加速了頸椎退變即肝腎的虧虛,從而成為頸推病的高發人群。腎主藏精,精能生髓,髓既居腦中,又居骨中,在腦者名腦髓,在骨者名骨髓,骨賴髓以充養。肝主藏血全身筋膜依賴肝血的滋養。頸椎是人體筋膜結取最多的部位。勞倦傷肝腎,則筋骨易供養不及,則出現頸椎的退行性變。
4.外傷
外傷是造成頸椎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是腎氣本已虛(頸椎已有退變),在外力的作用下,筋骨損傷,發為本病。隨著年齡增大,肝腎虧虛,頸椎退行性變逐漸加重,椎體骨贅生成,間盤退變突出或脫出,韌帶增生肥厚,鉤椎關節和小關節突增生肥大等,頸椎的穩定性下降,因而中老年易發生外傷,而引起頸椎病的發病。頸椎承擔頭的重力,而且是脊柱活動范圍最大的部分,是腦部連接四肢的通道,任何頭、頸部的外傷,都可成為頸椎病的病因。如交通事故、運動損傷、生活或工作中的意外事故等,某些不正確的推拿手法及牽引也會導致醫源性損傷而發生骨損筋傷。外傷致病,一是外傷后,未予重視,病情遷延,瘀血留滯,加劇了頸椎的退變。
5.七情
七情內傷屬內因,其致病主要是傷及內臟。七情致病可以影響臟腑的功能,一般依臟腑的氣血盛衰,虛弱之臟腑易受傷為病。而臟腑的功能失調,也可以導致某些情志的改變,肝失疏泄調達,則易出現情志異常,心氣虛則膽小易恐,說明臟氣虛實不同,亦可導致情志的改變。情志的變異,導致氣機的升降失常,氣血功能紊亂,而使“筋失濡養”。頸椎病病人,特別是交感型頸椎病病人,情志上的改變易出現癥狀的變化,與臟腑氣機的改變有著密切關系。《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原氣上形,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指出了情志活動與相應內臟的密切關系。情志之為病,主要是影響臟腑的氣機,導致臟腑氣機紊亂、升降出入運動失常,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各種病證。
作者:王清賢劉英劉玉潔單位:河北省唐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