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對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分析,從而為臨床研究提供理論借鑒。方法單純糖尿病、單純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各97例,依次設為A、B、C組,對比分析各自的流行病學特點,最后整理總結出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結果在不同組別上各病癥的表現不同,病毒性肝炎分布顯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數最多,占50%以上,重疊感染均為乙型肝炎病毒重疊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臨床類型分布上,合并組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例數多于單純肝炎組,但其慢性肝炎病例數僅為單純肝炎組的50%,而糖尿病型別分布,均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約占總數的65%以上,在年齡、性別分布上,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多以40~60歲的男性為多。結論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多見于中年男性,且出現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
【關鍵詞】
肝炎;糖尿病;病毒性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若其出現病變,產生病毒性肝炎,致使肝細胞受損,那么其后對于葡萄糖的代謝將會產生阻礙,隨著病癥的后延,極有可能向糖尿病發展,進而對患者的機體造成損傷,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3]。而且,在臨床醫學的治療記錄上,對于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療數量對比于同期有著上升的趨勢,這樣的一個不良的狀況對于患者來說,無疑會給其身體以及心理造成雙重的打擊。當然,對于診治醫生來說,也將是一個亟需得到解決的醫學命題。對此,為能夠更好的為臨床醫學診治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提供醫學借鑒,本文作分析和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單純糖尿病、單純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各97例,依次設為作為A、B、C組。A組患者中男58例,女39例,年齡39~70歲,平均年齡(49.00±4.36)歲;B組患者中男60例,女37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47.00±6.21)歲;C組中男63例,女34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48.00±7.68)歲。
1.2方法參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及“糖尿病診斷標準及分型標準”對所有患者進行臨床診斷以及臨床分型,按照患者的不同癥狀,對三組進行檢查,并記錄其肝炎或糖尿病的病例人數、病學特點,隨后對比分析各自的流行病學特點,最后整理總結出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征。
2結果
臨床癥狀分布顯示,B組和C組的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為主,各占72.16%(70/97)及69.07%(67/97),重疊感染均為乙型肝炎病毒重疊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臨床類型分布上,C組的肝硬化(39例,40.21%)和重型肝炎(18例,18.56%)例數多于B組的12例(12.37%)、13例(13.40%),但其慢性肝炎(29例,29.90%)病例數僅為B組的50%,兩組的急性肝炎所占比例相似,分別為11.34%(11/97)和12.37%(12/97)。糖尿病型別分布,A、C兩組均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約占總數的65%以上;在年齡、性別分布上,C組多為40~60歲的男性,高于其他兩組患者;但平均年齡方面,A組最大,其次為C組,最小為B組。
3討論
就當前來說,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的治療仍在不斷的出現新的挑戰,不論是病癥的治療人數,還是病癥的病發機制等,在臨床上都有著較大的增長增幅,而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則將變得更為難以治療[4-6]。不過,在這些病癥的迫使下,有關人員通過實際的研究以及結合歷史相關數據意識到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的某種聯系,即兩者互相矛盾,卻又互為因果。在此次的研究統計分析之中,各組病癥的表現不同,通過對比B、C兩組的病毒類型,發現C組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他類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對較少,重疊感染均為乙型肝炎病毒重疊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臨床類型分布上,C組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例數多于B組,但其慢性肝炎病例數僅為B組的50%,而通過對比A、C兩組的糖尿病分型發現,糖尿病型別分布均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約占總數的65%以上。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血糖的控制,預防和減少糖尿病的發作。
與此同時,相關報道指出,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或者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的不同,會同各地區病毒性肝炎人群特征的差異有很大的關聯,包括年齡、性別、家族病史、腹型肥胖等,而糖尿病方面,還有可能是因為糖耐量測定時的數據不準造成患病比例差異等[7,8]。因此,對于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分析其流行性病學特征時,應當要有針對性、計劃性和完整性的診斷流程,按照相關的醫學準則進行嚴格的分型檢查,按照殊途同歸的目的采用多樣化的測定,比如針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糖尿病情況測定,就應在空腹前測定血糖,餐后血糖還需要測定,必要時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試驗等的測定,進而獲得更為全面的患者資料,這樣才能對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性病學特征做以全面的分析和整合,進而更全面的為此類病癥的診治提供醫學借鑒。
參考文獻
[1]劉大鳳,冉興無,王林,等.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2,6(2):28-31.
[2]范蕊璿.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09-2012年丙型肝炎住院患者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分析.昆明醫科大學,2013.
[3]張國民,孫校金,王富珍,等.中國18~59歲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及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探討.中國疫苗和免疫,2013(3):266-270.
[4]李銘,李衛,黃敏,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53例臨床分析.安徽醫學,2009,30(6):646-647.
[5]劉瑩,林潮雙,蔡慶賢,等.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基因型特征分析.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3,7(4):70-73.
[6]郭異凡,馮志偉,劉志萍,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6):1452-1454.
[7]劉大鳳,冉興無,王林,等.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臨床分析.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12):1112-1114.
[8]陳玥舟.病毒性肝炎相關明清文獻中醫診治經驗挖掘的方法學研究.中國中醫科學院,2014.
作者:尚寧 單位: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