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原發性帕金森病中康復護理模式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康復護理模式在原發性帕金森病病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80例原發性帕金森病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模式,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MBI)對病人進行測評。[結果]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病人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P<0.05),M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及干預前(P<0.05)。[結論]對原發性帕金森病病人進行康復護理模式的干預,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抑郁狀態,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關鍵詞:康復護理;原發性帕金森病;抑郁;自理能力;心理護理;功能訓練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錐體外系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特點[1],具有較高的致殘率,不僅嚴重影響了病人的自理能力,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質量,還容易引起心理及情感障礙。由于此病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藥物,僅能緩解癥狀及痛苦[2]。因此,如何施加有效的護理干預最大限度地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生活質量及預后,是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采用康復護理模式對原發性帕金森病病人施加干預,探討其在帕金森病病人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帕金森病病人8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標準[3];②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合并癥及骨折病人;②有認知障礙無法合作的病人。將入選的80例帕金森病人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2~81(68.0±9.5)歲;病程2~25(15.4±5.1)年。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4~86(68.4±10.9)歲;病程4~26(15.0±6.1)年。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即對所有入院的帕金森病病人進行入院宣教、相關檢查注意事項告知、相關知識教育、出院宣教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模式。①具體方法。選擇3名具有本科學歷、十余年神經內科工作經驗的護士,對其進行康復護理模式相關知識培訓。在帕金森病人入院當天,由經過培訓的護士給予病人全面評估,了解其自理能力、病情進展狀況、心理狀況、社會支持情況等,在醫生、病人及家屬的共同參與下,為病人制定具體的康復護理方案,實施過程中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改進,最后評估實施效果。②具體內容。語言功能訓練:溝通時留給病人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需要,為病人營造良好語言氛圍,使用交流板、大聲朗讀等方法,鼓勵其多說話、多交流、多閱讀,進行語言功能的康復訓練,延緩病情進展。呼吸功能訓練:訓練病人進行腹式呼吸,即病人將右手放在腹部,左手放在胸部,緩慢吸氣,最大限度向外擴張腹部,緩慢呼氣,最大限度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面部表情訓練:用拇指和食指掐臉、用指尖輕叩整個臉部,同時或分別睜閉雙眼,左右輪換或同時鼓腮、張口閉口,左右或前后方向運動下頜,盡量伸出舌,上下運動舌尖[4]。肢體功能訓練:根據病人具體的肢體功能障礙情況,進行對應的指導練習。疾病早期尚可自理時,可以選擇太極拳、慢跑、練氣功、散步等方式進行運動。晚期以被動運動為主,被動運動時,先按摩放松肌肉,然后活動關節,要遵循從遠端到近端,從小關節到大關節,循序漸進,同時注意病人步態的糾正[5]。在住院期間,生活能自理的病人采用在康復室集中訓練的方式進行,每日兩次,由專人負責,保證入組的每位病人及其主要照顧者參與訓練至少6次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床旁進行康復訓練和指導,每日1次。
1.2.2評價工具病人入院時與干預1個月后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MBI)進行測評。HAMD評分內容包括抑郁情緒、有罪感、自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早醒、工作和興趣、遲緩、激越、精神焦慮、軀體性焦慮、胃腸道癥狀、全身癥狀、性癥狀、疑病、體重減輕、自制力17項內容,總分<7分為正常,7~17分為可能有抑郁癥,18~24分為肯定有抑郁癥,>24分為有嚴重抑郁癥。MBI包括進食、洗澡、修飾、更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廁、床椅轉移、行走及上下樓梯共10項,滿分100分;每項評定內容按動作要素及難度分為5個等級,等級越高,代表獨立能力程度越高[6]。
1.2.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錄入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干預前后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病人干預前后
HAMD得分比較(見表1)
3討論
3.1對原發性帕金森病病人進行康復護理的必要性
帕金森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7]。我國目前至少有200萬例帕金森病病人,且患病總人數還在持續增長[8-9]。預計到2030年,帕金森病病人數量會增加2倍多,全世界將達到900萬[10]。帕金森病病因不明,雖然不能根治,但通過康復訓練,可以有效延緩功能障礙及失用綜合征的發生發展,預防繼發性損害的發生,提高病人的日?;顒幽芰11]。由于疾病的反復,康復護理對于帕金森病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護理人員不僅要在住院期間幫助病人掌握相關的康復護理知識及訓練方法,還要有目的地向其介紹長期康復鍛煉的重要性及做好延續性護理,關注病人出院后的訓練情況,幫助病人預防疾病的加重及復發。
3.2康復護理模式在原發性帕金森病病人臨床護理中的意義
干預前,兩組病人干預前HAMD評分及MB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的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M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及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康復護理模式對于原發性帕金森病病人的康復及預后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祻陀柧毧梢允共∪俗畲笙薅鹊乇3种蓖ψ藙?防止過早出現頭部前傾、軀干俯屈的姿勢,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5]??祻妥o理模式可以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病人自理能力,樹立康復的信心,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同時降低了家庭的負擔。
3.3康復護理過程中要重視病人的心理和情緒管理
在康復護理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病人的心理反應。由于疾病的影響,帕金森病病人經常會存在自卑、孤獨、不安全感等情緒,當疾病恢復與想象存在差距時,病人容易沮喪失望失去信心而心理護理可以解除病人心理壓力,樹立自信心,能主動配合藥物和康復訓練[12]。因此,實施過程中,護士應態度和藹,循序漸進,將訓練進度與病人的掌握情況及心理反應結合考慮,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鼓勵病人一點一滴的進步;運用音樂等誘導方法,為病人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訓練環境,幫助病人建立康復的信心。
4小結
采用康復護理模式不但能改善病人的抑郁狀態,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而且能幫助病人緩解帕金森病癥癥狀。因此,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責任心、愛心幫助病人做好康復訓練,最大限度地維護病人的健康,提高病人康復的信心,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德智,李銀萍,楊文兵,等.康復訓練對帕金森病病人平衡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1B):518-519.
[2]江仙菊,郭佩宣.Ⅲ~Ⅳ期帕金森病患者康復訓練護理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4):2253-2255.
[3]蔣雨平,王堅,丁正同,等.原發性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05年)[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6,14(1):40.
[4]黃麗芳,許一,張秀華.康復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6):255.
[5]王琴.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的影響研究[J].吉林醫學,2013,34(13):2621-2622.
[6]李奎成,唐丹,劉曉艷,等.國內Barthel指數和改良Barthel指數應用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8):739.
[7]劉碧梅,邱玉霞,李丹丹.帕金森病的康復護理新進展[J].飲食保健,2016,3(18):100-101.
作者:唐珊 李俐 郝彬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