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資服務信息化建設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深化農資信用體系建設,確保農資產品的合法經營、合理使用,根據省農業廳《關于推進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建設的意見》的文件要求,結合我縣農資市場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三農”、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為宗旨,以提升各類農資經營主體誠信理念、營造農資市場誠信經營環境為目標,通過實現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數據化、購售實名化、監管實時化、服務網絡化”,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主要目標和任務
1、創建農資實名銷售和農資實時監管平臺。利用省廳統一平臺,采用電腦購銷管理模式,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建立縣級平臺和信息庫,對農資購銷信息進行管理,提高農資監管效率,提升農資監管水平。
2、實行農資商品市場準入備案制度。由農資批發公司將其經營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名稱、規格、有效成份、批準(許可)證號、生產企業、供應商以及產品實物照片)在農資監管信息平臺進行登記,農資監管部門對登記信息進行核對審查,發現不符合規定產品,告知農資批發公司不得銷售,并及時進行處理,把好農資市場準入關,建立健全農資產品市場準入備案制度。
3、實行農資商店POS機管理。農資進貨、銷售和商品庫存管理都使用POS機作為管理工具,農資商品進貨時進行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為備案登記的信息和該批商品的生產批號,銷售時進行出庫登記,登記信息內容為商品信息和農資用戶(種養戶)信息,農資商店的進銷信息通過網絡自動上傳到農資監管信息平臺。
4、實行農資用戶實名制管理。對購買農資的農戶,由農資商店進行實名制登記,將農戶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主要種養類別、種養面積進行登記,并發放農資會員卡,實行實名會員制管理。
三、實施步驟
1、2011年上半年,擬制方案,開展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調查摸底,建立農資生產經營企業信息庫和產品信息庫,確定試點網點。
2、2011年下半年~2012年,在省廳平臺建設和軟件開發實施后,組織相關實施網點經營者進行培訓,購置配備必要的硬件設備,建立相應的網絡平臺,確保運行暢通。
3、驗收總結,通過對試點建設和運行情況的考核,分析存在問題,為完善系統和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結累經驗。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為確保試點建設順利實施,縣農業局成立由分管局長任組長,局辦公室、局政策法規科、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縣畜牧獸醫局負責人為成員的試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實施工作由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負責。各鎮(街、開發區)應將試點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領導,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積極與基層工商所、質監分局溝通協調,為推進農資信息化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建設經費采取“政府補一點、批發企業對農資店補貼一點、農資店自籌一點”的辦法,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對建設達標的經營店,縣里將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適當經費支持。
2、明確責任,分工落實。按照縣級為主負責、業主責任落實的工作機制和責任要求,縣農業局負責全縣信息化建設推進工作,配置相關硬件設備,落實專門管理人員,做好縣級平臺的日常管理與維護,指導生產經營企業做好企業和產品的網上備案和信息輸入工作并予以把關審核。各鎮(街、開發區)負責對轄區內農資用戶的管理,積極引導農資用戶實行實名購買,并做好相關協調工作。農資經營龍頭公司和試點網點做好企業和產品的網上備案登記和信息輸入,加強配送中心建設及終端POS機的普及應用,完善農資產品條形碼管理制度,組織開展農資從業人員的信息化技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