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資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農村信用社因農而生,因農而興,為農村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隨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加大,新時期的“三農”狀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面對這種新形勢,農村信用社的支農工作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農村信用社怎樣適時調整支農思路?帶著這些問題,20__年1月11——14日,__主任和縣信用聯社主任__率領相關部門同志,對__鎮20__年度支農資金需求狀況進行調查摸底。結果發現,新時期“傳統農業”正向“現代農業”型轉變,農民致富的心態和門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資金需求由溫飽期的“小打小鬧”向小康社會的“規模型”轉變,農村信用社支農資金需求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文秘站網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網]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__鎮座落于__市西郊,交通發達,經濟活躍,是全縣經濟文化重鎮。全鎮轄21個村(場),三個居委會,居民總戶數11908戶,總人口51561人,其中農村居民7482戶,21630人,稻田面積28167畝,20__年人平純收入3500元。近年來,在信用社的支持下,__鎮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良種豬、湘黃雞、農產品加工和瓜果蔬菜生產已初具規模,化工、建材、交通運輸等民營經濟和教育已形成地方特色,財稅收入占全縣的七分之一。
__信用社有營業網點5個,員工29人,其中信貸員7人(含代辦員1人)。20__年末,各項存款余額7697萬元,本年增加1004萬元,各項貸款余額5113萬元,全年累放貸款5317萬元,累收4753萬元,凈放563萬元,貸占存比例66.4。其中不良貸款余額2576萬元,本年壓縮346萬元,年末不良貸款占比50.4,較年初下降13.6個百分點。財務總收入319萬元,其中利息收入279萬元。貸款收息率5.5,總支出269萬元,實現利潤50.3萬元,較上年增盈33萬元,信用社通過調整經營思路,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有效地促進了本地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農民增收、財政增稅和信用社增效的三贏目標,信用社已實實在在地成為支農的主力軍。
二、農戶資金需求狀況
調查人員分成兩個組與__鎮黨委主要領導和松山、神山、龍喚村“兩委”干部進行了座談,并抽樣對上述三個村30戶農戶和__鎮不同類型的10個民營企業進行了資金摸底測算和征求對信用社支農服務的意見。
據對松山、神山、龍喚三個不同類型的30戶農戶和44鎮10戶民營業主的資金摸底測算,全鎮農戶種、養、加和民營經濟尚有資金缺口2900萬元。從數額上看,其需求分布狀況是:一般農戶備耕資金需求1400萬元,占48.3,其中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種養加大戶貸款需求分別為1400萬元和800萬元;中小企業貸款需求500萬元,占17.2,個體私營經濟貸款需求600萬元,占20.7,產業結構調整和其他行業各需求200萬元,分別占6.9。從時間和行業上看,一般農戶20__年1—5月需求資金的有3000戶,金額900萬元,分別占總農戶和總需求的40.1和31。其中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需求的有200戶,金額250萬元,種養加大戶需求的有700戶,金額500萬元,其他經濟類的有300戶,金額150萬元。糧食生產需求250萬元,公司加農戶模式養雞需求50萬元,良種豬生產需求550萬元,瓜菜生產和農機具需求50萬元。
從資金需求狀況分析,資金缺口最大的主要是農村的種養大戶和規模民營企業。如松山村9個村民小組295戶,有236戶從事規模養豬,其中200戶需求貸款達200萬元,占該村農戶的67.8/,占全鎮總需求的6.9。被調查的3個村共需借貸的有650戶,需求面39,需貸款金額399萬元,其種糧只需24.8萬元,占需求量6.2,規模種養共需331.2萬元,占需求量83。10個被調查的民營企業主共需資金1697萬元,其需求量占58.5。
三、信貸資金需求的新特點
本次從座談和農戶走訪采集的信息表明,__鎮20__年農村信貸資金需求呈現“四多四少”的新特點,其表現為:
1、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資金需求增多,糧食生產資金需求減少。按調查測算全鎮信貸資金總需求2900萬元,其中糧食生產所需信貸資金僅250萬
元,戶平334元,而產業結構調整的規模種養貸款就達500萬元,分別占需求總量的8.6和17.2。特別以松山村為龍頭的良種豬養殖所需資金達450萬元以上。2、種養加大戶資金需求增多,松散型經營戶資金需求減少。44鎮近幾年來,良種豬生產發展速度逾來逾快,20__年出欄8萬頭,20__年預計達10萬頭以上。特別是隨著廣西桂林巨東勤業養雞公司落戶44,“公司 農戶”新興產業模式正在被廣大農戶接受,農民養雞積極性空前高漲,預計全年可出棚肉雞100萬羽以上,所需信貸資金將成倍增加。而傳統單一的農業戶除少數因小孩上學、建房和其他特殊因素尚需小量貸款外,大部分農戶資金均能做到自給。
3、民營經濟資金需求增多,作坊式經營戶資金需求減少,44鎮民營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化工、飼料及農產品加工、建材、交通運輸等產業已初具規模,臨街經商戶僅門面就達1000間左右,大部分小型零售和家庭經商戶經過多年的資金積累,已基本能自己調節資金,信貸資金需求較少,即使需要,一般也是季節性的如春節臨時增加倉儲所需,隨著鄉鎮企業、國營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和規模民營戶的不斷崛起,民營經濟大戶的資金需求十分旺盛。從被調查的不同類型的10戶分析,這些戶20__計劃實現產值2.5億元,全年共需投入流動資金3510萬元,向信用社申請貸款1697萬元。如黃華成的雁泰飼料廠,集飼料生產、養豬和販豬為一體,現擁有年產8000噸豬飼料加工生產線一條,年出欄20__頭的現代化豬場一座,并在廣東建立了穩固的牲豬銷售網絡,計劃年銷良種豬3.6萬頭。三項可創值5800萬元,利潤55萬元,該戶向信用社申請貸款40萬元。
4、教育、科技型新興產業資金需求增多,傳統型產業資金需求減少。44鎮目前已大步跨入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一般傳統產業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弱,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逾來逾旺。44鎮內有大中專院校、重點中小學校多處,各類在校寄宿學生近萬人,已成為本地一項產業。鎮黨政領導要求信用社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從促進教育產業的穩定發展來帶動本地其他產業的繁榮。加速富民強鎮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隨著規模種養業的飛速發展,農村新型的經濟合作組織應運而生,龍喚村的精品瓜果協會、松山村的養豬協會、桂林巨東勤業養雞公司落戶44,連接了協會、公司與農戶產業鏈條,更緊密型的產供銷關系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為農村經濟發展增添了騰飛的翅膀。這些新興的組織在帶動新一輪產業格局形成的同時,也加大了對信用社信貸資金的更大需求。
從本次座談和調查中發現,黨政領導和農戶在對信用社過去服務“三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時,也對信用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和授信辦法,因戶制宜,增大規模種養農戶的授信貸額度,短期貸款額度擴大到5萬元以內,進一步簡化農戶擔保手續,解決擔保難的矛盾;二是迅速改善信用社的服務設施,開通匯兌結算網絡,實行電腦通存通兌,增強信用社吸納資金和核心競爭的能力,方便客戶異地存取;三是信用社要跳出傳統支農圈子,從服務大農業的視角在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大對民營經濟、第三產業和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全面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四、信用社的支農思路和資金安排
根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態勢和旺盛的信貸資金需求趨向,20__年信用社支農的基本思路是:
1、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對農戶增產增收的重點項目實行“四優先”。即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優先支持規模種養加大戶,優先支持“三有”(有市場、有效益、有償還能力)民營企業,優先支持科技型新興產業。對面上一般農戶的傳統產業在貸款證核定的額度內隨到隨辦。
一、主要農資商品經營態勢
2010年,縣供銷系統所屬農資供應點共銷售了化肥1602噸,農藥45.6噸,農用薄膜8.3噸,農資商品供應總額234萬元,到2012年,全年供應化肥1529噸,農藥62.2噸,農用薄膜20.9噸,農資商品供應總額388.4萬元。五年間,其中化肥銷售下降了0.95%,農藥上升了13.6%,農用薄膜上升了25%,農資商品供應總額雖有上升,但剔除價格上升因素外,則相差無幾。2012年,全縣農資商品銷售總額620萬元,供銷社僅占60%的市場份額。
二、農資銷售徘徊不前的原因
近幾年來,縣供銷系統農資經營徘徊不前,市場份額下降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
1、以往化肥主要使用對象的水稻種植面積遂減是化肥銷售量減少的主要原因,近幾年來,農村的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由原來的雙季稻變為單季稻,從2011年起,政府號召“水改旱”,大批稻田改種經濟作物,到2012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僅3.7萬畝,化肥銷售量隨之減少。
2、農資市場放開是供銷社市場份額下降的原因之一,農資市場放開后,供銷社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一批個體經營戶介入農資經營,目前,除供銷系統外,尚有8家個體農資經營點,年銷售農資額約200萬元,與供銷社搶奪市場份額。
3、計劃經濟時代以及以后一個階段,供銷社經營農資商品政府都給以一定的財政補貼,這對于供銷社在農資經營中進行靈活調節、物資儲備和平抑價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后,農資補貼取消,優勢消失,供銷社的市場競爭能力逐步減弱。
4、農業并非是的主導產業,農業生產規模有限,農資商品總體需求量不大,利潤空間小,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供銷社農資經營的積極性。目前,縣供銷系統所屬的15家農資經營點的經營場所大都年久失修,設施設備陣舊,門面老套過時,整體形象欠佳,也是影響農資經營的原因之一。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辦法
鑒于上述原因,要想有效控制農資經營下滑態勢,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保持農資供應主渠道地位,需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和辦法。
1、從近幾年主要農資商品銷售結構的變化來看,化肥下滑,而農藥及農膜的銷售卻呈上升態勢,這是因為水稻種植減少而經濟作物種植增加所致,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農資經營中正確把握,調整結構,根據市場需求增加農藥及農膜的規格和品種,擴大農藥和農膜及其他農資商品的經營規模。
2、加大農資連鎖經營力度,完善現有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體系,進一步發揮農資配送中心作用,真正做到“統一進貨,統一經營,統一價格,統一質量,統一標識”,集中力量參與市場競爭。
一、我鎮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情況
近年來,我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幾個垌面村地處城郊,交通方便的優勢,在思孟和木榔兩村發展了1000畝蔬菜基地。思孟村還是岑溪市最大的荔枝種植基地,全村荔枝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思英和上奇兩街座落在市十里長街邊,是我鎮的主要工業園區,也是3000畝速生豐產林(馬占相思)基地。六田、六凡兩村位于義昌江畔,有豐富的竹子資源,土紙加工業比較發達。黃沙、大錦、寮田、垌尾、山心這五個山區村則具有山區優勢,是松脂、玉桂、八角、藥材的主要產區,其中黃沙村的八角種植面積達8000多畝。我鎮歷屆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在今年的鎮十二屆人大會上就提出了我鎮“優勢在區位,難點在農業,出路在招商”。為此我鎮注意充分利用各村(街)的優勢,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經濟。如上奇街和思英街的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就采取了個人、集體、外商一起上的辦法,營造了速生豐產林3000畝。目前,這些速生豐產林長勢旺盛,已初具規模,預計到2006年可有1200畝投產,產值達萬元。
二、我鎮農業招商引資的薄弱環節及原因分析
近幾年來,我鎮農業招商引資投資規模較小,引來的一些外商基本上都是一些個體老板,資金少,投入不足,主要是投資承包、開發山莊等方面,真正能夠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龍頭企業沒有。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思想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計劃經濟的痕跡較重。如政府一心想促進農民增收,可是卻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農民種這樣種那樣。雖然種植的時候市場的價格不錯,可市場是千變萬化的,一旦市場發生變化,不但農民得不到利益,也大大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政府的信譽也受到了挫傷。二是宣傳力度不夠。雖然我鎮有豐富的資源和區位優勢,但由于鄉鎮的財力有限,目前的財政僅僅是勉強維持財政供養人員的工資發放,根本沒有余力去投入招商引資的宣傳。至今我鎮的電腦還沒有上網,也沒有自己的宣傳網站,對外宣傳自己和信息來源的渠道都比較狹窄。三是近年來農產品價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影響了外商投資農業的信心。
三、我鎮農業招商引資下一步的計劃
為切實扭轉我鎮農業招商引資的不利局面,下一步我們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我們要充分利用當前農村稅費改革和今年的機構改革的時機,多渠道分流財政供養人員,把政府職能從“要農民做”變為“為農民、外商做好服務”,把政府辦不了也辦不好的事情放到市場中去,緊緊根據市場規律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