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計算機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已作為信息時代的支柱之一,它的普及和發展,正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與此同時,社會對高等人才的素質培養和知識構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能較熟練地掌握微機操作,已成為新世紀人才的必備條件,而原有高職計算機配套教材的實踐性、知識更新等跟不上新技術的發展和變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大,很難滿足現今社會對高職畢業生計算機操作技能的需要。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應用技術型人才,所以,應加強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具有獲取、分析和處理各種信息的初步能力,以適應當今社會和職業崗位對上崗者的要求,使他們能不斷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
本文試從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出發,結合現代教學理論和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實踐探討。
一、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基礎扎實、具備再學習能力的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不僅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必須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因此可以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活動,使學生今后掌握新技術,順利解決實際問題成為可能,使高職學生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二、進行實踐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根據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和高職學生的特點,要培養既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又有較高職業素養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可以在實踐課程教學中進行一系列相應的改革。
1.教學模式改革
現在多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基本上仍然沿襲傳統的授課方法:板書+講解。但現在的計算機軟件,基本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與應用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而需要以演示+操作+講解(即邊講邊練)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計算機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建立網絡教學系統,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積極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組織教師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體課件,計算機基礎課則以CAI教學為主,以積極適應計算機學科的教學要求。
2.教學方法改革
(1)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互動式教學
教育應該以人為本,在機房現場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動”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溝通表達能力。
(2)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模式提倡教師不要滿堂灌,而從案例出發,將課程內容提煉出來,以問題形式交給學生,不要過早給出結論,啟發學生思考,通過學習教材、查閱資料、相互討論等多種形式,達到對問題的充分認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圓滿解決問題。例如,在WORD2007的教學中,設計難度適中的上機題,要求學生自己根據要求處理一篇文檔,遇到問題無法解決時,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3)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學
任務驅動,就是把教學目標隱含在每個任務中,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通過探索問題來推動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提出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這樣極大地拉近了理論與實際的距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3.實踐能力改革
(1)實踐能力的教學
目前高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普遍較差,主要原因是實踐的時間偏少、實驗設備檔次不夠等。計算機專業是實踐能力要求很強的一個專業,不經過大量上機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上機操作教學則具有很大的優勢。以往,教師在上計算機實踐課之前,先要“講實驗”,即把實踐內容從頭到尾講解一番,說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問題、問題的原因、應如何解決,教師還要強調學生不要進行刪除系統文件、修改注冊表等。這種教學方法的講和做分離,不符合計算機的學習規律,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而利用多媒體教室,則可實現教師講解和學生操作同步進行。教師通過操作計算機,直接向學生展示操作效果,學生即可模仿教師進行操作,這相當于教師在“手把手”地教每個學生,這樣,可使學生很快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步驟,直接學到教師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減少誤操作,是學習計算機操作的捷徑。在實踐課程中,應著重培養他們的必需能力,能夠熟練操作和應用各種專業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夠應用這些軟件進行設計和創作。在計算機軟件應用中,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十分重要,這就對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實踐能力的培養
對于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應以“學生有一技之長”為主導思想,在課程設置上,注重社會實效,多開設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增強應用技能培養,知識面不要求太廣,但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比如:計算機工具軟件應用、微機的安裝與調試等課程,都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技能。另外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學習。例如,在介紹計算機病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出學生一些資料或相關網站,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查找、學習。這樣學生除了從課堂上學習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運用學習的技能,從豐富的學習資源中探索和汲取更多的知識。
目前,計算機實踐課程主要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為主,如在程序設計中,學生上機多數是將書上的程序作業在計算機上運行一遍,形式單調,學生處被動的學習狀態,不能夠對課程內容作深入的理解。實踐課程除了完成作業外,應加強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增加課程設計的內容,教師在設計實踐課程題目時,應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設計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課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計算機科學固然有許多復雜的概念和高深理論,但對非計算機專業人員來講,計算機是為其所用的一種現代化工具,因此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突出基本知識的掌握,著重應用能力的培養,強調使用意識的形成,努力培養其成為有很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總之,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有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碰撞,還有新的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磨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和探索,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