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素質教育電子白板技術下的數學教學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從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啟發學生思維、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電子白板技術鍛煉學生動手能力三個方面研究了素質教育背景下基于電子白板技術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
關鍵詞:電子白板技術;素質教育;初中數學
實際上,電子白板技術最早作為一種商業技術,較多地運用于公司和企業當中,近些年也開始作為一種普及技術,被運用在學校教學當中。目前,教師需要在初中的數學課堂中,通過利用電子白板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數學課堂,真正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啟發學生思維
電子白板技術作為目前常見的一種信息化技術,其最主要的優點在于直觀、便捷。眾所周知,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想講明白一個知識點,或者讓學生學會一個公式會比較簡單,但如何通過這個知識點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數學思維挖掘,才是數學教師應當予以關注的重點。而這恰恰也是目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通過電子白板技術,可以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如在傳統的數形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利用課本中的知識進行板書,使學生通過二維的線條勾畫和組合在腦海中建立起一個三維的立體圖形。這對于大部分初中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為他們的邏輯思維尚不成熟,且在小學階段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數學思維學習。通過電子白板技術,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例題,以Flash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通過多個線條的搭建,使學生了解到線條之間可以組合為圖形,圖形之間又可以組合為物體。這樣一來,從二維到三維的變化模式就可以很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多次反復地觀看這種轉化方式有利于他們數學思維的形成,也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形結合思維的內涵。
二、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和抽象性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如果單方面進行知識傳授,很有可能使學生難以感受到知識的實際內涵和概念。因為絕大部分的初中生還沒有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電子白板技術進行情境創設[1]。與傳統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相比較,電子白板技術在圖文結合功能方面更加成熟,更有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比如,在初一上冊的課本中就有關于圖形知識的內容,當學生學習到圓這一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上的白紙和剪刀剪出一個圓。然后教師利用問題導學法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繼續思考:“同學們,我們拿著自己剪出來的圓,然后不斷地對折,重復幾次以后,我們能夠觀察出什么樣的規律呢,能發現什么樣的結果呢。”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實踐探討,在討論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展示出提前所做的課件:將一個圓的圓心以符號“O”表現出來,并確定點A和點B,連接成為線段AB作為圓的弦,作直徑CD,使AB垂直于CD,垂足為E。這時候,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同學們,這個圖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哪條呢?你能在這個圖形當中找到弧線嗎?能找到弦嗎?”學生在小組中展開探討,并得出這道題的答案后,教師可以鼓勵每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利用電容筆在電子白板上書寫出自己的答案和解題過程。最后,教師對這些解題過程一一解答,將一些錯誤的部分和環節用電容筆標記出來,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從而充分地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利用電子白板技術鍛煉學生動手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上,學生學得多、練得少,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而這一問題完全可以通過電子白板技術予以解決。實際上,電子白板技術中最主要也是最基礎的一個功能是利用電容筆進行實時的勾畫。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功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從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這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2]。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先展示出一道例題,然后邀請一名學生上臺,在電子白板上解題。這名學生解題完畢以后,必然會有其他學生提出完全不同的解題思路。這時候,教師則可以邀請這名學生再次上臺,利用電容筆在電子白板上書寫其他解題方法。這樣一來,全班學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學生解題思維中存在的微妙變化,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各行各業的生產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素質教育號召力不斷加大的今天[3],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信息化手段,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啟發學生的思維,滲透德育的內容,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才是真正踐行素質教育要求的必然之舉,才能夠真正為祖國和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容.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導刊(下旬),2018(12):140-141.
[2]樊振宇.試論現代化教育技術中的“電子白板”[J].信息系統工程,2017(8):173.
[3]劉月.探尋素質教育切入點提升白板教學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1):101-102.
作者:李青豪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