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入,高職教育的興起,新型的適應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校園文化急需建設。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提升高校辦學水平和層次、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辦法。那么,究竟什么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我們又該如何建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呢?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是伴隨著學校的出現而產生的。換言之,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實在,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在學校出現時,它便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產生并且存在于“文化世界”中了。從理論上講,校園文化產生的基本條件決定了不同類型的學校可以用不同的校園文化。一般說來,校園文化的產生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群體、共同的文化意識和物質載體。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學校的一種類型,它所擁有的群體、共同的文化意識和物質載體總會與其他類型的高等學校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比如,就業導向的辦學理念、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價值取向、“一教兩證”的教育制度、企業仿真的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以及“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等等,就具有高職院校的個性特色。因此,高職院校的校園人在高職教育理念導向下,在特定的高職教育活動中,就會逐步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校園文化,這種校園文化界就是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簡稱為高職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是涵蓋高職院校的全體成員為實
現高職教育的各項職能而開展的各種活動以及這些活動所創造的所有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集合。
二、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不僅能豐富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導向、激勵、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學生正確的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
(一)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作為一種學校所擁有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文化產品、道德準則等精神形態的文化氛圍,是學校的靈魂,是校園文化的核心要素。加強高職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三風”建設
所謂“三風”就是指校風、學風和教風。首先,要加強校風建設。校風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良好的校風是校園精神文化的最好體現。校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們要注意校風養成的特點,從一點一滴培養起,持之以恒,反復強化。首先要孕育校風,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正確認識校風對學校和校園文化發展的作用,通過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確立,用精神力量來為實現學校育人目標服務,更好地體現出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征;其次,要加強學風建設。學風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為樹立良好學習風氣進行有計劃和有系統的實踐活動并有針對性地通過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外在行為方式達到端正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學習動力教育。高職院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入學的那天起,就有失落感,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前途渺茫,沒有明確的理想與目標,學習動力不足。因此要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自信教育、專業教育、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內在成才意識,激發個體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分析來自就業、競爭的壓力,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成才的信心,熱愛所學專業,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要加強教風建設。加強教風建設時我們應注意首先建立民主性教學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應尊重學生,重視集體作用,關注個體特點,用民主方式討論和解決問題,教師不應該以權威自居,不應濫施懲罰而應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其次,必須強調樹立教師的職業道德。這是“教風”建設的重要內容。
2.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加強社團文化建設首先要明確社團的重要地位。高職院校應從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學生社團存在的積極意義,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保障社團運作和發展的專項經費,社團發展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確保社團在學校黨委領導和團委指導下,健康成長發展。其次要引導社團發展方向。應引導社團堅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之路,要強調社團活動的思想性、突出時代性、注重層次性、倡導主體開明、內涵深刻、格調高雅的活動。
3.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校園文化正常進行的基本要求和關鍵所在。校園文化建設旨在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求學與做人的環境,而在求學與做人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是學生的主要模仿對象。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明修養、治學態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觀、價值觀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是終身的影響。
(二)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作為生源情況復雜的高職院校,制度文化更顯得尤其重要。在制度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一要建立健全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過程中要堅持科學性、可操作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同時強化激勵機制。二是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出臺前,可根據師生的實際思想情況進行有目的的、有意識的輿論引導制度出臺后,則要大力宣傳建立制度的目的和意義等,組織師生學習制度規定的具體內容,甚至還要詳細解釋。通過輿論宣傳,擴大教育效果,有意識地進行正面引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并最終成為制度的執行者和傳播者。三是要認真組織實施,規章制度一經建立,就要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應力求做到“從嚴”、“求細”和“與人為善”。
(三)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一種顯性的校園文化,它往往會發揮規范與制約的育人作用。在校園物質環境的營造中高職院校應注意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則指導下,做到校園建筑的使用和審美的有機結合,力求教學與生活設施相對完善,兼顧校園環境中軟、硬件工程的共同發展,以實現學校的各種建筑和設施布局合理,融實用性、藝術性和教育性于一體,使人從中獲得方便,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啟迪,為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發揮奠定基礎。高職院校在繼承和發揚各高校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經驗的同時,需注意在校園的設計和布局中應將象征學院特有的價值觀、審美情趣、行為導向的文化內涵融入其中,在色調、造型和組合的交融中,讓人油然感悟到一種理念、一種特質和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