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力資本下的大學生就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大學生就業時的人力資本水平
1.1就業理念大學生畢業選擇從事的行業,間接反映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自己傾向的職業,會考慮到工資待遇、就業地區分布、行業分布、單位工作環境以及未來晉升空間等,這些條件影響了他們的就業態度,進而影響他們的就業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
1.2就業行為大學生找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他們的就業行為,成為影響人力資本價值能否實現的重要元素之一,現當下的就業形勢是需要大學生靠自身努力尋找工作,在這種相對被動的就業環境下,大學生的自主行為就占主導作用,如果大學生不努力,或是態度消極,就無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其人力資本價值也難發揮到極致。
2大學生就業難產生的社會經濟影響
2.1影響大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由于學校生活比較簡單,大多數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剛形成,他們有自己為美好未來努力的信心和勇氣。然而,面對著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處在心理最美好時期的大學生難免會在因此蒙上一層陰影,并且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很多大學生不同程度上出現了情緒不穩定等心理疾病,當他們發現一個大學學位不再能幫助他們找到理想的職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異,使他們容易產生挫折意識,進而可能會引發更多非理性的過激行為。
2.2沖擊社會教育投資和教育消費心理有相關調查顯示,在國內的家庭消費中,教育支出始終占據第一位或者第二位,很大部分的家長希望自己子女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家長們希望子女可以取得本科或碩士學歷,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現象的出現,對廣大家庭的教育投資產生了兩個極端負面影響,經濟富裕家庭會繼續追加教育成本,以使自己的孩子追求更高的學歷,但卻忽視其實用性;經濟困難家庭,則因為投資與產出的不均衡不再支持自己的子女繼續深造。
2.3使得社會道德失范,引發社會不公就業形勢的緊張,會造成部分求職者利用社會資本幫助就業,如跑關系、找熟人、搞賄賂等,難以保證社會招聘公平。在“供大于求”的求職環境下,人為地抬高門檻的現象普遍存在,破壞了勞動力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理念,讓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之路變得更加曲折,各種道德失范行為隨之出現,更多的人表示反感和痛惡,可能會引發反社會行為,社會無法良性循環。
3提高和積累大學生的人力資本
為了成功求職單位被錄用,大學生需要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努力積累。如果說就業意味著獲得收入,那么人力資本的多少也意味著未來的收入水平。某種意義上說,大學生就業過程就是其人力資本被考驗的過程。
3.1加強師資配置,拓寬師資培養和選拔渠道對大學教師的選擇不能僅局限于其學術成果,歐洲和美國高校教師來源是多元化的,他們強調教師實際工作經驗背景。要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關鍵在于調整對教師的選拔和培養方式,定期要求高校教師去企業和社會機構掛職鍛煉,在不影響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鼓勵高校教師去企業兼職,增加社會工作履歷。目前,已經有一些高校鼓勵教師進入企業工作,如東北師范大學已將企業進修列為與國內訪學同等的教師培養措施。
3.2調整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方面進行改進代表一個人無形資產的個人知識存量,確定了個人價值的水平,知識在人力資本的整個系統中回報率是最高的。大學生通過不斷學習,為其個人技能的提高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機構。學校通過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化社會需求的外語、計算機等學科方面訓練力度,建立專業培訓教育平臺,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多變。并積極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采取靈活的課程結構,對相關專業的設置進行適當調整,允許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職業選擇,自主選修課程。
3.3開展多種形勢的職業培訓,幫助大學生拓寬就業渠道國家應該發揮主導優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根據需求開展一系列的培訓,各部門可以在這其中為大學生提供就業見習機會,鼓勵和支持創業型大學畢業生從事各種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輔導和幫助,并且建立多渠道的創業資金。高校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智力優勢,充分利用國家對創業型大學生的偏好,和政府合作,設立一個特別的基金,吸引成功人士和相關專家對大學生創業提供一些咨詢服務,可以使用當下比較流行的“導師制”,建立各種創業導師團、專家志愿團等,舉辦各種創業大賽、開講座等方式,解決大學生創業的技術等問題。
4結語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大學生自身應該學會在國家政策、學校、家庭的幫助指導下,主動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在學習和社會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人力資本。
作者:張曉曉單位:青島大學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