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創新使用生活素材,把教材知識生活化,激發興趣與創新意識
學生通過聽聲音、手感等,能夠真實感受到氣體并體會到壓強大小對氣體溶解力的影響。為了讓學生理解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我設計了“想一想”環節,提出以下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雪碧汽水中含有的是何種氣體?利用什么原理來證明該氣體?具體操作如何進行?為什么這類汽水叫碳酸型飲料?怎樣證明其中含有酸?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蘊含的化學知識卻很多。學生分組設計完成二氧化碳氣體的檢驗,有用被石灰水潤濕的玻璃片蓋在汽水瓶口的,還有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瓶口將雪碧汽水中的氣體通入石灰水的,也有用注射器抽取雪碧汽水中的氣體來檢驗的。對于碳酸的檢驗和不穩定性這一知識,通過往汽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及加熱后液體顏色的變化來進一步掌握知識點。整個過程圍繞汽水展開,學生在動手和動腦的體驗中使教材知識與生活經驗相互作用,逐漸對化學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從而促進知識與思維的共同發展。又如,在進行“二氧化碳制取及其檢驗”的實驗中,我發動學生提前搜集好廢棄的雞蛋殼,并將其搗碎、洗凈、晾干,讓學生事先對食品包裝袋內的干燥劑(主要成分氧化鈣)的干燥原理進行了解并搜集備用。課堂上,學生利用廢棄的雞蛋殼成功制取了二氧化碳,又利用食品干燥劑配制得到檢驗二氧化碳的試劑澄清石灰水。在知識層面上,學生主動建構了新知——氧化鈣與水的反應;在技能層面上,學生完成了過濾及溶液配制的操作;在價值觀層面上,學生樹立了廢物再利用的觀念;在情感層面上,學生激發了興趣,愛上了化學。教師既要利用教材,也不要拘泥于教材,將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化學課堂,對傳授方式進行創造性改進,在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創新設計化學實驗,探究問題啟發思考,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問題是創新的開始,也是思維的引發劑。問題的來源,可以是對教材資源的改進,可以是對作業習題的好奇,也可以是對身邊物品的興趣。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實驗探究來獲取,可以通過查閱文獻、整理資料來得到,也可以從實踐中總結出來。教師應努力捕捉每一個易于擦出學生思維火花的問題,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例如,利用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實驗目的是比較反應前后質量變化的情況,但過程中也會伴隨著一些輔助現象,如鐵釘顏色的變化,溶液顏色的變化等。教材中,鐵釘直接浸沒在裝有硫酸銅溶液的錐形瓶中,不方便取出讓學生觀察,這應該如何解決?對于這一問題,學生思考后提出幾種解決方案。甲學生提出:“我們可以用細繩系鐵釘。”乙學生說:“我們可以把用鐵絲插入橡皮塞中,這樣就更方便了。”丙學生補充道:“我們可以借用鐵絲燃燒實驗的做法,把下端鐵絲繞成螺旋狀,增大接觸面積,使現象更明晰。”丁同學對丙的方案給予肯定并做出評價:“這樣還能對比觀察鐵絲反應前后顏色的變化。”最終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這個實驗盡管占用了課堂幾分鐘的時間,但學生在互相討論中收獲了自信,完善了實驗裝置;在交流評價中鍛煉了表達能力,提升了思維能力。化學思維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所必備的基本思維能力。化學思維品質的形成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它既體現在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式上,又蘊含在實踐探究的行為和舉止中。實踐探究也是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的途徑之一,如“鐵生銹緩慢氧化放熱”這一知識,教師可以將冬季校園流行的暖寶寶帶入課堂,讓學生對其進行開放式探究。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結合所學知識,借用化學探究這一手段,理解產品各種成分的功能,了解了暖寶寶發熱的原理即鐵粉緩慢氧化放熱:Fe+H2O+O2→Fe2O3•xH2O,通過觀察發現暖寶寶由使用前的黑色粉末變成了使用后的偏紅褐色的粉末,使用過的暖寶寶還能廢物利用作為植物的花肥……并由此延伸到探究自熱火鍋原理、自熱米飯原理等。整個探究過程,學生從設計到實驗,從推理到分析,思維的廣度、深度、靈敏度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展。學生學會了知識的遷移,提升了思維的變通性,在探究中提升了思維品質。而思維能力的不斷變化與發展又促進了創新意識的產生。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的相互作用,對提升創新能力大有裨益。
三、開展化學課外活動,把知識實物化,提升創新實踐能力
知識的學習就是為了實踐應用,實踐應用又可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拓展。課外活動就是創新實踐的最佳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知識應用的基礎上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在成功實踐的基礎上感悟學習知識的意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結合化學學科特點,開放化學實驗室,開展趣味化學習小組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活動課題的確定可以采用教師推薦與學生自薦相結合的方式,最終選取安全系數高、操作性強、學生興趣濃、化學趣味足的課題。這些課題可以與生產生活實際相關聯,可以與課本知識相吻合,也可以與愛護環境相聯系。如在課外活動時,學生學習了原電池的原理,動手制作了水果電池,當銅片和鋅片插入番茄時,聯通的小電珠發出了光,學生發出了驚訝的叫聲。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將幾個水果電池串聯起來,探究電珠的亮度;用電流表分別測量不同水果的電流;銅片和鋅片浸入可口可樂時,學生驚訝地發現其中也有電流產生,這些都引發了學生對電池原理的深度思索。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拆解舊電池,實現知識的可視化。最后,教師還布置學生收集不同種類電池的研究性作業,實現知識的提升。又如,在手工皂達人活動中,教師一方面傳授了肥皂的相關化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要求學生在既定的程序上有所創新。學生按照一系列的操作步驟(如圖1所示),經過多次試驗,最終成功制得手工皂。學生有失敗后的教訓總結,有成功后的經驗分享,更學會了獨立思考。學生發揮想象力,在打皂處理步驟之后,加入精油增添香味,加入牛奶使皂體手感更舒適,加入玫瑰花瓣給人美的享受。在創意成品展示時,學生情不自禁地感慨:“化學非常神奇!化學課真有趣!太好玩了!”創意靈感互相影響,不斷促發新的創意,學生的個性、獨立性、協作性都得到了充分發展,創新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把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掌握的化學技能通過實物呈現出來,真切感受到了化學來源于生活,形成了“化學即生活,生活即化學”的觀念,產生了學好化學為人類生活的美好而努力創造的動力。
四、結語
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在教學理念上“騰籠換鳥”,在教學方法上“爬羅剔抉”。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將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和探索出創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主動觀察、思考、分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清勇.基于核心素養審視實驗創新[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Z1).
[2]程遇玲.淺談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13).
[3]鄭文昌.基于高考考查談化學備考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Z1).
[4]孫重陽.哲學視野下的化學核心素養現狀分析與培養策略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Z1).
作者:季亞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