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大學英語社會需求研究范文

大學英語社會需求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英語社會需求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英語社會需求研究

摘要:需求分析是大學英語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前提與必要數據支持。本研究以西部某高校為例,旨在為該校大學英語教學提供真實、即時的調查數據,以問卷調查和訪談為研究工具,向該校267名校友發放并回收到基于職場需求的外語水平及能力要求的問卷,并對部分用人單位的人資部門人員進行關于社會需求的訪談。調查結果顯示,大學英語課對于人才培養及后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正確對待四六級考試;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更新需要落實到課堂,結合專業特征,提升語言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需求分析;個性化教學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NA)是通過內省、觀察、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手段來研究需求的技術和方法(陳冰冰,2010),最初在歐洲委員會(CouncilofEurope)的倡導下應用于專門用途英語(ESP)中,后來也被應用于普通英語(GE)中(陳冰冰,2009)。外語需求分析不但是國家制定外語政策的基礎(倪傳斌,劉治,2006),同時,就學校而言,也是進行個性化外語教學,制定教學大綱的依據(王海嘯,2004)。因此,要實現個性化外語教學,要了解實際需要,就應當進行需求分析。國際上對需求分析的理論研究已“相當成熟和完善”(陳冰冰,2010)。在國內外諸多的需求分析模型中,盡管表述方式各異,但社會需求分析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Stufflebeam等(1985)認為指導需求評價的4種理論模型即差距理論、民主理論、分析理論和診斷理論中,診斷理論是主張分析學習者在目標語言環境中所需語言能力;夏紀梅(1999)認為外語教學需求分析涉及三方面:情況分析、學習目的分析和雇主和職業需要分析;王海嘯(2004)提出的基于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大綱設計的需求分析理論框架包含社會需求、教學需求、學習者需求、教師需求及學校需求等5個方面;陳冰冰(2010)構建的大學英語需求分析理論模型則是由社會需求分析和學生個人需求分析這兩個子模型構成。可見,社會需求分析不但是需求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與其他要素息息相關。本研究的問題是:一、英語水平是否是影響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哪些英語等級考試證書是普遍采納的英語水平的資質證明?二、在職場上,英語是否與薪酬、升遷等相關?三、如果英語在職場上有用,具體哪些方面(聽、說、讀、寫、譯等)能力更重要?四、對大學英語課堂有何建議?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與開放性訪談為主。問卷的設計參考胡學文(2011)的“大學英語社會需求分析問卷”,內容涉及5個方面:1.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2.入職及工作所需語言需求狀況。3.英語能力與薪酬、升遷的相關性。4.英語水平自我評價。5.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建議。問卷通過“問卷星”網絡問卷平臺發送給西部某高校非英語專業已畢業一年以上的學生。由于被調查對象已經離開校園,調查難度較大。問卷發放渠道主要有二:一是由學校招生就業處和各學院輔導員在已有的校友群中;二是由大學英語任課教師發送給還有聯系的校友,再由他們轉發給其他校友。另外,針對部分用人單位的人資部門管理人員進行開放式電話訪談。開放性訪談的內容包括被訪談者單位的情況、招聘入職條件,特別是與英語水平證書及具體能力的要求、英語在職場的應用、用人單位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期待等。

二、統計與分析

(一)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從被調查者(共267人)工作地的地域范圍看,重慶本地最多,占總數的59.6%(159人),除重慶以外的西南地區占11.2%(30人)。華北、東北、華南、華東地區分別均為8.5%(22人),華中、西北地區人數較少,僅占2.6%(7人)。1人國外工作。就從事的行業及工種來看,絕大多數就職于國有、民營和三資企業,約占83.9%(224人),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僅占16.1%(43人)。從事人力資源及行政事務的占24.7%(66人),從事財政金融、工程信息及其他專業技術工作的占39%(104人),銷售企劃服務等行業的占21.7%(58人),其他工作人員14.6%(39人)。從被調查者從業時間年限上看,工作1-2年的占56.7%(146人),3-5年的占24.4%,5年以上的占21%。此外,參與調查者中133人(49.8%)自述為文科生,134人(50.1%)為理科生。被調查對象的文理科比例基本相當。(二)入職及工作所需語言需求狀況。當問及單位招募與被調查者“單位對同性質的工作”的新入職人員的“英語水平的要求”時,選擇“無要求”的人數占43.07%,選擇“四級證書”的37.83%,選擇“六級證書”和“根據求職人員多少,有更高證書的優先”分別各占11%,有少數被調查者表示還需“四六級口語證書”、“諸如商務英語等證明行業英語資質水平的證書”,還需通過單位自行舉辦的英語筆試及面試。這一結果反映從總體上看來,英語能力及資質仍然是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重要條件,也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對本次數據按文理科進行分類統計后發現,在被調查的文科生中有39.85%的被調查對象,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選擇“無要求”;而在被調查的理科選擇“無要求”的比例高達46.27%;選擇“四級證書”的占文科生總人數的40.6%,理科生選擇“四級證書”的占理科生總人數的35.07%;文科生的“六級證書”占比為14.29%,而理科的只有9.7%。這說明,文科類專業學生就業對英語能力及資質的要求更高。但是無論文理科,畢業生中回答“無要求”都還是占有相當比例。當問及“職場中哪種英語技能更為重要”時,以“都不重要”來否定英語在職場中的存在價值的只占少數(6.37%),而近一半(45.32%)的被調查者認為“聽說能力”更為重要,次之是認為各種技能“都重要”(31.46%),再次是肯定“翻譯能力”的重要性(9.74%),“讀寫能力”更次(7.12%)。對問題“同性質的工作中,對員工英語運用能力的具體要求有哪些?”的回答,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基本的日常口語交際”是其工作中所需能力。而只有16.85%的被調查者回答工作中需要要求更高的“進行專業技術的非正式交流”,至于難度更高的談判與學術交流所占比例更低(9.74%)。在上一題最不被肯定的讀寫能力,在此項調查中受到被調查者的肯定:無論是“技術資料的閱讀”(45.69%)還是“英文公文的處理”(30.34%),都屬于讀寫能力的范疇,而且這兩類都需要更為扎實的閱讀與寫作功底,并涉及到專業領域英文的應用。在對部分用人單位人資部門工作人員的訪談中發現,多數受訪對象認為,四六級證書仍然是較為權威的外語能力資質的證明。擁有四六級證書的人才擁有較強語言基礎,即使入職時對專業領域的外語任務無法完成(如閱讀專業外文文獻、撰寫專業公文等),經過短期培訓也能勝任。若連四六級證書都沒有,說明英語語言基礎太差,要完成上述任務培訓難度極大。同時,人資部門受訪者認為,閱讀能力比聽說能力更重要。他們認為閱讀能力使用頻率高,難度較于聽說更大,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培養好的。(三)英語能力與薪酬、升遷的相關性。對問題“在同等條件下,英語能力的強弱影響收入、晉升、發展等機會嗎?”的回答如下:給出肯定回答的“有很大影響”和“有影響”合起來占32.21%,而給出否定回答的“完全沒有影響”占18.35%,給出較為模糊回答的占總人數的近一半。兩組數據對比相差不大,只是文科畢業生回答“很大的影響”相對更多,而理科畢業生回答“有影響”更多。而且就給出肯定回答的比例,即“很大的影響”和“有影響”兩項之和,理科畢業生的比例(33.59%)高于文科畢業生(30.83%),這一點說明,盡管前面調查發現理科畢業生入職所需的英語語言水平明顯低于文科,但是在入職后的后續發展上,英語語言能力對理科畢業生產生更多的影響。(四)英語水平自我評價。對問題“自身英語運用的阻力有哪些?”的回答,62.55%的回答者認為是“口語交際差”、然后依次是“使用機會少”(61.42%)、“詞匯量小”(55.43%)、“聽力差”(37.45%)、“專業術語少”(32.21%)、“英語基礎差”(30.34%)等。當問及“最想提升的英語技能”,回答“聽說技能”占絕大多數(79.4%),遠高于閱讀技能(7.87%)、翻譯技能(9.36%)和寫作技能(3.37%)。從這兩點綜合來看,大部分畢業生認為“口語交際差”是自身最大障礙,也最想提高聽說能力。該組數據反映出學生們讀寫能力基礎較為扎實,而聽說能力需要給予更多的重視。要滿足學生進入職場后的外語交際所需,還需加大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五)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建議。問卷的最后一部分是關于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建議的開放型問題。有126份提出建議。大致歸納如下:1.注重英語的交際功能,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53人認為大學英語教學“回歸溝通交流的本質,遠比應試重要”,應“加強實用性”,“切實把英語教學與實際所需結合起來”,“多給予練習的機會”。著重培養聽說能力。34人在回答中提到“聽說”或“口語”。先前對問卷的調查結果也顯示,約45%的被調查者認為“聽說能力”是“職場中更為重要的英語技能”。盡管在對部分用人單位的訪談中發現,用人單位更注重的是難度更高的閱讀能力,而且相形之下,滿足“日常交際和簡單業務交流”的聽說能力要比“讀懂專業文獻”的閱讀能力要簡單得多。但是對聽說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的需求仍然是許多畢業生的訴求。2.結合專業,個性化教學。24人的回答中提到與專業結合。有的回答建議授課內容上與專業詞匯、語法相結合。有的則強調工作中所需語言技能的強化,如“資料查閱、閱讀能力”、“專業文獻翻譯能力”等;還有的建議在開設基礎英語課程以外,“增多專業對應的英語課程,開設課程學習國外基本常識,基本禮儀”。3.其他觀點。另外還有少數提出諸如“增加授課的趣味性”,“提升教師個人魅力”,“引入大數據分析,為后期以細分場景的專業化方向改進提供參考依據”等。

三、結論與啟示

綜合以上的統計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與啟示:1.大學英語及相關后續課程的開設對人才培養仍然有著重大的意義,并非“可有可無”的課程。此次問卷調查的被調查者并非僅僅就職于外資企業或涉外行業,而是普遍分布于各種性質、各種工種的企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數據顯示,大多數人肯定英語無論對于畢業生入職還是后續的職業發展都起到一定助力作用,并且反映出他們有著較為旺盛的進一步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需求,尤其是以聽說能力為主的需求。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分流為就業和讀研。無論學生就業,還是讀研,都是需要一定或較好的英語水平作為保障的,因此,大學英語課程及其后續課程的開設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2.客觀看待四、六級考試。盡管現在大學英語四、六級過級情況與學生畢業脫鉤,但是從用人單位的反饋可見,由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很大程度上能夠客觀反映學生的英語語言功底與各項技能的應用能力,多數用人單位仍將其作為能夠證明畢業生英語水平的權威資質。但應當注意的是,四六級證書是學生語言水平測試的權威考試,但并不是說將大學英語課堂變成應試的練習場,而是通過提高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來接受四、六級考試的檢驗。3.跟隨外語教學改革發展浪潮,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在原有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首先從教學理念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理念。利用好外語學習平臺、實施翻轉課堂,讓他們在課堂上磨練語言能力;從具體教學法上,倡導“學用結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內容上結合專業,教學方法上引入諸如“項目學習法”(PBL)、“產出導向法”(POA)等教學法,從而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Stuffleleam,D.L.,McCormick,C.H.,Brinkerhoff,R.O.,&Nelson,C.O.ConductingEducationalNeedsAssessments[M].Boston:Kluwer-Nijhoff,1985.

[2]陳冰冰,王歡.國內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7):18-28.

[3]陳冰冰.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論構建[J].外語學刊,2010(2):120-123.

[4]胡學文,吳凌云,莊紅.大學英語社會需求調查分析報告[J].中國外語,2011(5):15-17.

[5]倪傳斌,劉治.外語需求的特征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2):21-24.

[6]馬立文.普通工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個性化教學內容探索[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41-144.

[7]王海嘯.個性化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設計中的需求與條件分析[J].中國外語,2004(1):21-26.

[8]夏紀梅,孔憲.外語課程設計的科學性初探[J].外語界,1999(1):26-31.

作者:董茜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你懂的|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体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老师别揉我胸啊嗯上课呢视频|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激情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又爽又高潮的BB视频免费看|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好男人看片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激情综合五月天| 免费看污污的网站| 美女被免费网站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 日产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视频| 久青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高清videosgratis欧洲69|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日韩a在线观看|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videos另类极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到出水 | 国产免费黄色片| 黑人解禁濑亚美莉|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18分钟处破好疼哭视频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