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加工產業提升發展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產業現狀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業146家,年實現產值27.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家,產值19億元,億元以上企業3家。
一產業發展基礎良好。近年來,市食品產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黃酒、調味品、傳統糕點、醬菜和熏青豆茶等都是具有較高市場份額和知名度的傳統特色食品。其中,黃酒和調味品行業規模較大。市現有黃酒生產企業29家,主要分布在桃源、七都等鎮,年產量5.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57億元。平望醬品調料廠生產的醬菜、辣油辣醬歷史悠久,產品涵蓋醬菜、醬油、辣醬等60多個品種,其中辣油辣醬、蜜汁乳黃瓜、玫瑰大頭菜等產品都是市優質產品。該企業年銷量5000噸,銷售收入2800萬元。
二特色行業發展迅速。市特色食品品種較多,除傳統行業以外,精煉食用油、植脂末、禽蛋深加工等行業近年來也呈現較快的發展勢頭。油脂()有限公司年銷售收入7.74億元,上繳稅收1407.4萬元;市佳禾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以生產晶花牌植脂末系列產品為主,年產量5萬噸。年銷售收入5億多元,完成稅收2000萬元;廣益食品有限公司年產量1萬噸,銷售收入2100萬元左右;作為國內最大的液態蛋加工企業,歐福蛋業有限公司,年銷售量12000噸,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
三品牌營銷力度加大隨著食品工業企業品牌營銷戰略的實施,市食品加工產業中的省級名牌產品和市級名牌產品不斷增多。其中,黃酒品牌“百花漾”已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牌食用油被評為省名牌產品,目前企業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佳禾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與著名品牌優樂美和香飄飄奶茶展開合作,企業產能不斷擴大;眾誠鴨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年銷售收入7.6億元,已成功申報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合興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也積極與太太樂食品公司開展項目合作,預計項目建成后,企業產能將翻一番。
二、存在問題
一產業規模偏小。市食品加工業年實現產值27.5億元,僅占全市工業產值1%左右,具有帶動性的大型龍頭企業明顯偏少,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產業整體實力較弱。
二創新能力偏弱。現有食品加工企業中,大部分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簡單,部分還停留在傳統手工作坊生產的水平,技術含量較低,現代食品制造技術和先進裝備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剛剛起步,企業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的意愿和能力普遍不強。
三集聚程度偏低。市的食品加工產業涵蓋行業眾多,但規模型企業布局分散;產品種類較多,但尚未形成主導品牌產品,整個產業集聚程度較低。
四部分行業受限。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中明確規定“太湖流域一、二、三級保護區禁止新建、改建、擴建釀造企業和項目”這對我市釀酒制造業的發展帶來制約。
三、發展思路與發展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市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保障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為前提,以提升總量、質量和產業競爭力為目標,以骨干企業為帶動,推進技術改造和品牌建設,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做大做強傳統食品,做精做細特色食品,形成我市層次分明、協調發展的食品加工產業格局,努力把我市食品工業培育發展成有特色、有規模,有競爭力的產業。
(二)發展目標。
1.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從年到年,全市食品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在20%左右,年達到50億元左右。
2.企業實力明顯增強。培育一批上規模、有實力、有潛力的食品企業。年,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達到12家,超1億元的企業達到510家。重點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品牌產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
3.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年,全市食品工業投入和技術進步貢獻率逐步提高,全市食品行業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力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四、發展重點
市食品加工產業重點要在糧油加工、禽蛋加工、釀酒制造、調味品生產、旅游特色食品等行業加快發展。
(一)糧油加工。
一是加快企業規模化建設。以油脂()有限公司、市同里油脂有限公司為重點,不斷加強食用油加工骨干企業的規模化建設,同時推進中小企業的聯合與重組,培育發展一批新的規模企業;二是提高食用油加工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工藝裝備水平。大力發展各種專用面粉及多種用途的等級面粉。開發米、面、雜糧制品的加工技術,提高主食制成品的比例;三是穩固本地市場的基礎上,鼓勵企業尋找對外合作機遇,建設優質原料基地,拓展國內、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
(二)禽蛋加工。
一是發揮眾誠鴨業、歐福蛋業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領先行業發展的優勢,進一步完善禽蛋業加工產業鏈,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二是鼓勵企業技術工藝改造。適度提高行業門檻,推廣運用無鉛含鋅皮蛋加工技術和深膜包裝技術和封蠟輕型吸塑包裝新工藝,提高蛋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三是發揮行業協會的指導作用。利用行業協會的信息、技術優勢,開展信息咨詢和技術指導。同時,鼓勵中小企業加強聯合,通過聯合生產與銷售,拓寬銷售渠道,提高行業競爭力。
(三)調味品加工。
依托市佳禾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市合興食品有限公司和平望醬品調料廠等支撐和輻射作用強的骨干企業,不斷壯大企業規模,推進跨區域、跨行業的資源整合,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一是要加快推進行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生產企業與研發機構之間的強強聯合,提高植脂末、味精和固態調味料等優勢產品的規模效益和整體競爭力。二是引導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通過深入研究消費者飲食習慣、產品營養和口味控制等環節,加快開發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同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托現有的品牌優勢,支持企業進一步開拓市場,做大做強調味品加工業。
(四)釀酒制造。
以黃酒、啤酒和食用酒精生產作為我市釀酒業的發展重點,現有政策框架下,要進一步理順關系、創新思路,謀求突破。一是實施品牌戰略。以現有“百花漾”大富豪”等品牌為基礎,抓好酒類產品的品牌建設,保證品牌營銷投入,進一步提升品牌效應;二是積極應對政策限制,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通過技術改造和創新,大力加強釀酒產業新產品開發,擴大產品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三是突出黃酒工業旅游和黃酒文化宣傳,將黃酒生產工藝、文化展示與水鄉民俗風情有機融合,辦好黃酒旅游文化節,擴大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旅游特色食品。
結合古鎮的旅游優勢,通過資源整合,重點扶持、合作開發等手段,做精做特色糕點、黑豆腐干、熏豆茶等富有特色的食品,進一步細分市場,加強營銷,注重質量、口味和產品包裝,滿足多層次需求,大力提高產品附加值。
五、發展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力度,落實各級發展責任。成立市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工作領導小組,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市發改、經貿、質監和衛生等主要職能部門要整合各類資源,強化產業規劃和引導,切實抓好食品加工產業的集聚發展工作;經濟開發區、、平望等重點鎮(區)要結合各自實際,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制和工作隊伍,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和方向,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食品加工產業的集聚和規模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規劃引導作用。按照扶優扶強原則,加強對食品工業重點類項目及企業的信貸投入和政策扶持。一是要進一步理順工商、衛生和質監等部門的管理權限,加強對食品工業的監管和引導,切實發揮好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二是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我市扶持農產品深加工的各項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鼓勵食品加工企業充分用好、用足有關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公共服務平臺等相關扶持政策。重點對食品工業關鍵和共性技術的攻關及技術改造重大項目、技術成果產業化項目給予扶持。
(三)優化產業結構布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以經濟開發區、鎮和平望鎮為我市食品加工產業發展重點區域,依托食品產業園和特色專業市場等已有的資源和產業基礎,有效整合資本、人才和技術要素,重點圍繞我市食品加工產業大型企業的產品需求和功能配套,拉長產業鏈條,積極引導中小食品加工企業加快集聚,不斷提高對規模企業和重大項目的配套能力,努力構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產業集聚效應強、市場前景廣闊的新型產業集群。
(四)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大對食品工業科技研發的投入,大力推進我市食品行業的科技創新。一是繼續鼓勵和支持大型食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快形成食品工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我市食品工業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開發能力;二是加強企業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營造吸引人才的宏觀環境和創業條件,通過人才交流、引智和培訓等途徑,培養食品工業科技人才,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智力資源。三是加快食品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促進食品加工產業在產品研發、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信息化服務、電子商務等方面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五)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壯大名牌產品隊伍。要繼續強化品牌意識,努力做好企業產品推介宣傳。一是要建設現代食品物流與營銷網絡,不斷加大對食品加工規模企業、優勢產品的宣傳力度,引導企業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加快食品信息網絡服務平臺、營銷平臺建設,以品牌占領市場,以品牌提高競爭力;二是根據我市傳統品牌和飲食文化資源,大力挖掘平望醬菜、同里糕點等老字號食品的文化新內涵,提升傳統食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推動我市食品行業和旅游特色產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六)明確招商引資重點,強化服務載體建設。充分利用我市資源、區位等優勢,通過獨資、合資、合作、技術轉讓、兼并聯合等多種靈活有效的方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快引進中糧集團、東錦集團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食品加工項目。同時,籌備在經濟開發區建設食品產業園區,通過強化園區軟硬件設施建設和政策創新,爭取食品產業的重大項目盡快落戶我市,引導食品生產企業加快集聚發展。
(七)完善食品安全體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一是建立健全包括產地環境和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過程質量檢測體系,不斷完善食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二是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以企業自檢、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相結合的檢驗檢測監督體系,確保食品安全衛生;三是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大力推行QSGMPISOHACCP等質量管理體系,鼓勵開展質量體系認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