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扶貧工作經驗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是領導精力集中。
近年來,縣在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許多困難和嚴峻挑戰的形勢下,縣委、縣政府堅持以扶貧開發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緊緊圍繞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個目標,以產業扶貧為抓手,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全縣的扶貧工作特別是產業扶貧不斷邁上新臺階。在這個過程中,縣委、縣政府一直扭住產業扶貧不放松,一任接著一任干,書記、縣長親自抓、負總責。的經驗告訴我們,產業扶貧不同于簡單地修路打井,需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地抓下去,特別是書記、縣長要親自抓。尤其是在基礎差、底子薄的貧困縣,要干成同樣一件事情,書記、縣長要比其他地方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
第二是資源整合到位。
近年來,縣在產業扶貧工作中,著力構建“大扶貧”格局。堅持以扶貧資金為粘合劑,以連片貧困鄉村為主戰場,縣委、縣政府積極整合行業職能部門的資金項目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向蔬菜產業傾斜,形成了舉全縣之力開展產業扶貧的強大合力,真正做到了產業扶貧項目延伸到哪里,行業部門的配套資金就跟進到那里。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搞好產業扶貧,僅依靠扶貧部門和扶貧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資源整合作為前提和保證,形成各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
第三是運作模式科學。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項目運作方式符合農業產業化的要求。近年來,縣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扶貧新路子。在蔬菜產業發展上,從育苗基地到專業合作社到交易市場再到貧困村、貧困戶,通過層層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環環緊扣的產業扶貧鏈條,減少了農民的種植風險和市場風險。二是扶持資金投放模式符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則。近年來,縣在發展蔬菜產業上,并沒有將財政扶貧資金直接放給項目戶,而是以財政資金作抵押,協調金融機構按1:4、1:5的比例為農戶發放貸款,這樣既放大了扶貧資金的倍數效應,也強化了農民的還款意識。此外,在具體技術層面,縣推廣了壓膜槽技術,建新式大棚,提高了大棚的防風能力和保溫水平。的經驗告訴我們,開展產業扶貧,既要從政治的高度去認識,更要靠市場經濟的手段去運作,還要靠先進技術去提升。
第四是群眾發動充分。
近年來,縣在開展產業扶貧工作中,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充分調動貧困農戶種養增收的積極性作為全部工作的切入點,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大力培樹典型、加強教育引導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在動力,使全縣群眾對種菜增收的認識逐步統一,步調高度一致。的經驗告訴我們,開展產業扶貧必須牢固樹立“扶貧為了人民,扶貧依靠人民”的理念,通過認真細致的思想工作和經濟、行政手段,千方百計調動群眾脫貧增收的積極性,這是扶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