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循證醫學思維模式在心血管內科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心血管內科教學模式當中采用循證醫學思維模式的臨床教學效果。方法研究樣本選自全國高考統招的臨床本科第三學年的200例心血管內科同級學生,遵循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學生為常規教學方案學生,觀察組學生為循證醫學思維模式方案學生,將兩組學生教學滿意率、綜合考核成績作為對比依據。結果觀察組學生中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評價指標例數分別為51例、45例、4例,學生滿意率為96.0%,對比組學生中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評價指標例數分別為25例、41例、34例,學生滿意率為66.0%,觀察組學生教學滿意率高于對比組學生。觀察組理論知識成績和實踐技能得分明顯由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教學當中采用循證醫學思維模式,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改善考核成績,提高學生學習滿意率,可作為臨床首選教學方式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教學模式;循證醫學思維模式;臨床教學
心血管內科屬于臨床重點科室,根據臨床經驗分析,在心血管內科接診的患者當中,其中有超過60%以上的患者為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深入,心血管內科所接診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有高血壓、心臟病、心律失常等,該類疾病在我國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節奏的加快,這種疾病越來越具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對于心血管內科的教學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心血管內科的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僅要求其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其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能力,因此教學方式十分重要。循證醫學模式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臨床教學當中,需要融入循證醫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循證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臨床技能。本次研究對全國高考統招的臨床本科第三學年的200例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式,探究循證醫學思維模式教學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樣本:本院200例心血管內科高考統招的臨床本科第三學年。分組方式:遵循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例。基本資料:對比組學生中男性:女性為46:54,學生年齡為20~26歲,年齡均值為(22.25±0.36)歲;觀察組中男性:女性為43:57,學生年齡為20~27歲,年齡均值為(24.32±0.16)歲,從兩組學生從基本資料上來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方法觀察組學生采用循證醫學思維模式干預。觀察組學生在采用常規教學科目的情況下,添加循證醫學思維課程,由專業教師為學生講解循證醫學理念,并且通過網絡資源,采用文獻檢索、紀錄片、演說片段等方式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鼓勵學生采用循證醫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首先需要讓學生與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接觸,并且在實習帶教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檢查患者所存在的問題,并且查詢患者的臨床癥狀。其次,讓學生根據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探查提出相應的問題,并且讓學生在提出問題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比如網絡資源、書籍資源、專業教材等找出問題的最終答案,并且將與所提出問題的相關文獻一并進行檢索,統一學習。另外還需要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在所有的查詢資料當中,尋找出與實際患者關系最大的治療,并且找出其中權威性最強的治療,然后采用答辯的方式讓學生向教師進行統一匯報,最后教師再給學生糾正錯誤并且對其進行引導。最后還需要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知識,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運用,并且對實踐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對照組學生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常規程序學習。在兩年的調查研究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學生的綜合考核成績進行分析,將其分為理論知識成績與實踐技能得分成績兩種,并且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滿意情況進行調查,將學生的滿意率分為三個標準,其一是非常滿意,學生對自身所取得的成績較為滿意,帶教老師對學生的成績也較為滿意。其二是比較滿意,學生對自身的成績不滿意,但是帶教老師對學生的成績較為滿意或者帶教老師對學生的成績不滿意,而學生自我感覺較滿意。最后的不滿意,學生與帶教老師對學生的成績均不滿意。
1.3觀察標準①教學滿意率=(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②綜合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成績、實踐技能得分成績,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則成績越好)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以x2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教學滿意率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有非常滿意51例、比較滿意45例、不滿意4例,對照組相應為25、41、34例。觀察組的總滿意率為96.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0%(P<0.05)。
2.2綜合考核成績觀察組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分成績分別為(86.2±4.2)分、(88.3±3.4)分,對照組相應為(71.2±3.1)分、(72.1±3.2)分。觀察組綜合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傳統的心血管內科教學模式干預中,主要是以教科書作為授課的基礎,一般都需要將帶教醫師的“教”與醫學實習生的“記憶”相結合[1],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本身與心血管內科學生的學習理念相悖,并沒有突出心血管內科學生的特點,不僅忽視了學生的趣味性與主動性,還忽視了學生探索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局限性較大,僅僅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無法滿足醫學生專業技能的要求[2]。而循證醫學思維模式教學指的是讓學生對實際的病例進行分析,然后針對對患者的觀察,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充分利用眼前的學習資源來解決問題,在所有的學習資源當中選擇最優的資源,并且選擇出與病例相關性最大的學習資源,最后教師的指導下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評價,接著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3]。而在循證醫學思維模式當中,主要通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實踐能力的結合,同時還是通過循證原則與方法收集出的最佳指導意見,并且經過各領域專家的論證與實驗證明,因此在臨床應用當中具有權威性與說服力。在本次研究當中,循證醫學思維教學模式的開展主要是以現有的學習資源為基礎,結合臨床病例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到實際中來,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帶教教師則會從臨床實際出發,對醫學生采用啟發與引導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僅僅局限在記憶理論當中,從而掌握正確的臨床思維以及推理方法,并且讓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將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相關知識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更快的掌握。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學生教學滿意率高于對比組學生。觀察組理論知識成績和實踐技能得分明顯由于對照組。在心血管內科教學當中采用循證醫學思維模式,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改善考核成績,提高學生學習滿意率,可作為臨床首選教學方式推廣。
參考文獻
[1]何華,韓福生,曾玉杰.心血管內科臨床見習中應用CBL教學模式的研究探討[J].中國醫刊,2013,(9):101-102.
[2]王健.哲學辯證思維在心內科醫學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7,(10):65-67.
[3]蘇丹,韓錦,郝廣華,等.臨床路徑與循證醫學相結合應用于心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355-357.
作者:高桂琴1;陳江燕2 單位:1.博州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2.博州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