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市和諧創建行動綱要》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廣泛開展和諧社區(家庭)創建活動,營造社區(家庭)成員之間、社區(家庭)與社會之間相互和諧的氛圍,現就我市開展和諧社區(家庭)創建活動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市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以“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為宗旨,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堅持整體推進、分類指導、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圍繞“推進社區自治、加強社區管理、完善社區服務、穩定社區治安、美化社區環境、營造和美家庭、弘揚文明風尚”的要求,通過廣泛開展和諧社區(家庭)創建活動,大力推進全市“一當好、三爭創”進程,建設和諧宜人新。
二、主要任務和目標
1、推進社區自治。轄區居民依法及時民主選舉社區居委會,并按法定程序產生下屬委員會、居民代表和居民小組長。社區居委會制定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計劃,建立和完善社區居民會議、居民代表會議等民主決策機制,社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其它重要的公共事務在黨組織領導下和社區居委會的主持下由居民會議或居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社區居民代表會議每年不少于2次。及時制定和修改“居民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約”,居民知曉率達到90%以上。通過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居民意見,了解社情民意,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完善居務公開、財務公開和民主評議制度,社區居委會及其下屬組織切實發揮作用,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
2、加強社區管理。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按黨章規定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做到“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有完善的黨員生活和管理制度,符合條件的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轉入社區黨組織達到90%以上。社區黨組織積極支持和保障社區居委會等群團組織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社區居民、社區單位對社區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的滿意率90%以上。社區居委會依法管理社區自治事務,建有社區綜合信息平臺,社區工作實行信息化管理。各類社區民間組織(社區服務、權益維護、慈善救助、文體活動等)管理規范,積極參與各項社區活動,備案率達到100%。社區所屬的新建住宅區全部建立業主委員會,實行物業管理,老住宅區逐步推行業主自治管理模式,并理順社區物業機構、業主委員會與社區居委會的關系。建立健全社區共建的組織和制度,積極鼓勵社區轄區單位將文化體育娛樂設施逐步向社區居民開放,實現資源共享。
3、完善社區服務。積極開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等特殊群體的關愛、救助、優撫服務,面向失業下崗人員的就業再就業服務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屬地社會化管理服務,面向全體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和面向轄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廣泛開展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咨詢等社區衛生服務。低保對象符合率100%,應保盡保率100%,困難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率100%,基本解決住房困難問題。居家養老等社區服務項目在15個以上,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0%以上,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95%以上,計劃生育率達10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每季不少于1次,到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100%。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建有多功能綜合活動室(含黨員、老年人、婦女、青少年活動室等)、圖書閱覽室(藏書在3000冊以上)、殘疾人康復室、警務室(含調解室等)、黨組織和社居委辦公室、社區事務工作站、綜治站、勞動保障工作站、計生與衛生服務站、居務公開欄、社區宣傳欄、社區居民(市民、家長、新市民)學校、室外活動場所(含文化廣場)和固定的健身活動場地、器材,社區文體設施齊全。社區內有方便居民生活的商業服務、家政服務等便民利民服務,項目齊全,形式多樣,布局合理。有救助需求的社區要建立慈善超市。社區事務工作站應做好政府在社區的相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工作,協助社區居委會做好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性工作,完成政府職能部門和街道交辦的其他工作,自覺接受政府、社區居委會和居民群眾的監督、考評。居民對社區各類服務的滿意率在85%以上。
4、穩定社區治安。建立健全社區治保、調解、外來人口管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禁毒、消防與交通安全教育管理、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等于一體的綜合治理工作制度,管理工作規范。社區有一支群防群治隊伍,實施24小時治安巡邏,民警深入社區和居民住戶了解情況每月不少于30小時,大力推廣技術防范設施,及時排查整改不安全隱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健全,調解率和成功率分別達98%和95%以上。婦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無群體性鬧事事件,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黃、賭、毒”丑惡現象,刑釋解教人員重新犯罪率低于2%。積極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平安社區、民主法治社區創建達標,居民安全感達95%以上。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和安全宣傳,普法教育率達100%。
5、美化社區環境。社區內道路通暢,建筑物外觀及樓道整潔,無亂搭建、亂推放、亂張貼、亂設攤、亂涂畫現象。廣泛開展群眾國衛生運動,做好除蚊、蠅、鼠、蟑螂“四害”工作,“四害”滋生得到有效控制。社區環衛設施齊全,衛生制度健全,寵物管理規范。衛生保潔隊伍健全,做到生活垃圾入袋、入房,垃圾日產日清。社區綠化工作達標,樹木花草修剪整齊,無占綠、侵綠、毀綠現象。戶外廣告及宣傳品以公益宣傳為主,內容健康,制作美觀。大力培育居民節約、環保、循環、再利用的綠色消費理念,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家庭”活動。社區內廢氣、廢水、噪聲及固體廢物得到有效治理,無污染糾紛與有效重復投訴。社區各類車輛停放有序,標牌設置規范,路燈亮化率達98%。
6、營造和美家庭。按照遵紀守法、學習進取、崇尚科學、民主平等、節約環保的標準要求,進一步深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等特色家庭創建活動,全市“五好文明家庭”創建率達90%。廣泛開展“家庭美德研討”、“父母倡導學習”、“家庭角色評比”等活動,組織專家巡回講師團深入社區開展咨詢培訓,切實提高家庭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弘揚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組織舉辦“睦鄰節”、“科普、健康、環保知識講座”等活動,融洽鄰里親情,營造溫馨家園,引導廣大家庭樹立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7、弘揚文明風尚。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城市精神教育,市民對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八榮八恥”主要內容及城市精神、本市重大先進典型的知曉率在95%以上。積極開展“學習型、創新型”社區的建設,社區居民(市民、家長、新市民)學校等社區教育陣地組織的年度學習培訓在12次以上。認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組織開展“相約健康社區行”活動。社區教育網絡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離退休、下崗失業人員和新市民的教育扎實有效。創建社區青少年綠色上網活動中心,做到節假日免費開放。總結推廣社區文化節、社區議事會、居民論壇等成功做法,引導人們融入社區、守望社區。廣泛組織“幫困助弱萬人行”、“市民文明交通工程”等各類社區公益和道德實踐活動,引導居民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深入開展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把志愿服務的重點放在幫助困難群眾特別是下崗職工、孤寡老人、殘疾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上,建有5個以上志愿者服務組織,定期開展各類為民服務活動,黨員志愿者發揮帶頭作用。完善群眾業余文化活動輔導員、指導員隊伍,并建立注冊登記、培訓輔導等制度。切實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建有文體骨干隊伍,每年組織開展廣場文化等特色文化活動在10次以上。加大對農村社區宣傳文化陣地的支持力度,切實抓好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維護和實現好農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堅持開展軍民共建活動,增強軍民團結。開展“文明樓院”創建,建立健全樓長負責制,開展樓道鄰里互助、靚化美化樓道環境等活動,“文明樓院”創建率達80%。
三、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建立機制。全市和諧社區(家庭)創建活動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和諧社區(家庭)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切實加大對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將社區工作人員的配備以及工資、福利待遇和社區工作經費納入政府財政保障,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要求,切實落實到位,為和諧社區(家庭)創建活動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有力保障。組織、宣傳、綜治、發改、經貿、人口計生、公安、司法、民政、財政、文化、體育、教育、衛生、勞動與社會保障、市政公用事業、環保、科技、建設、規劃、城管、國土、房管、園林、工會、婦聯、殘聯、團委、慈善會、紅十字會等市區兩級部門要強化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主動地做好業務指導工作,主動協調配合,形成黨委政府領導、宣傳部門(文明辦)具體協調、有關部門各司其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和合力,確保創建工作順利推進。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市(縣)、區要把和諧社區(家庭)創建活動與文明社區創建、平安社區創建等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對開展和諧社區(家庭)創建活動進行全面科學的規劃,制定創建工作目標。創建活動要從實際出發,選擇一些不同區域、不同條件的社區(家庭)進行試點,培育多類型的典型。既要抓工作基礎好的社區,也要抓基礎薄弱的社區;既要堅持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區別情況,分類指導,推動和諧社區建設整體工作上水平。
3、廣泛發動,務求實效。各市(縣)、區和市各有關部門要圍繞和諧社區(家庭)創建活動的主要目標任務,把居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突破口,以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創建活動成效的根本標準,不斷充實創建活動的內容,豐富創建活動的形式,整合資源和力量,發揮創建活動的整體效應,促進和諧社區建設的健康發展。各地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積極動員社會各界支持參與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創建活動扎實有效深入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