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產品基地建設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加快推進全省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升級增效和農民增收,依據《*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年)》確定的優勢農產品和優勢區域,綜合考慮優勢農產品基地的資源條件、生產基礎、市場環境以及資金、技術等方面因素,現對加快建設一批優勢農產品基地,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基礎,以發展壯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導產業為重點,突出抓好奶牛、肉牛、肉羊、蔬菜、食用菌、優質梨、優質棗、酒葡萄等八大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爭取用3年時間,通過抓龍頭、強基地、壯產業,使29個優勢農產品基地核心縣在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三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形成區域特色明顯的產業帶,培育、打造一批名牌產品,充分發揮核心縣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推進*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二、建設布局與任務
(一)奶牛基地:以豐潤、行唐、徐水、豐寧為核心縣,以灤南、鹿泉等28縣(市)為輻射縣,建設奶牛基地。依托三鹿集團、天香乳業集團、伊利、蒙牛、圣元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液態保鮮奶及乳制品系列,擴大奶制品生產規模,創品牌、提質量、增品種。到*年,基地奶類總產量力爭達到240萬噸,奶牛存欄力爭達到145萬頭,鮮奶日加工能力達到0.8萬噸,產值達到75億元。
(二)肉牛基地:以無極、平山、鹽山、南皮為核心縣,以三河、吳橋等33縣為輻射縣(市),建設肉牛基地。依托三河五豐福成公司、福華肉類公司、大廠華安肉類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高檔分割肉及熟肉系列制品,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到*年,基地肉牛存欄力爭達到330萬頭,出欄力爭達到260萬頭,牛肉年產量達到39萬噸,產值達到59億元。
(三)肉羊基地:以隆化、魏縣為核心縣,以圍場、永年等42縣為輻射縣,建設肉羊基地。依托一山牧業集團、遷西種羊場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商品羊、分割羊肉和系列肉制品。到*年,基地肉羊存欄達到1180萬只,肉羊出欄達到1200萬只,羊肉產量達到16.5萬噸,產值達到8.5億元。
(四)蔬菜基地:建設張承、冀東、環京津、冀中和冀南等五大蔬菜基地。其中,張承基地以張北為核心縣,以康保、承德縣等10縣為輻射縣,依托北方馬鈴薯蔬菜批發中心、承德格林食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馬鈴薯、葉菜、根菜、錯季果菜和豆類蔬菜生產,搞好產后加工;冀東基地以樂亭為核心縣,以昌黎、撫寧等4縣為輻射縣,依托唐山三商食品有限公司、秦皇島集發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黃瓜、番茄、甜椒、茄子、豆角等出口型蔬菜的溫室、中小棚、地膜覆蓋生產;環京津基地以永清、固安為核心縣,以涿州、香河等6縣(市)為輻射縣,依托永清龍虎莊農產品有限公司、保定威爾凍干食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水果黃瓜、櫻桃番茄、特色菜椒、厚皮甜瓜等名特優蔬菜的溫室、大棚生產;冀中基地以定州為核心縣(市),以滿城、武強等14縣為輻射縣,依托*冀農精特菜配送中心、石家莊銀河食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黃瓜、辣椒、甜椒、草莓、蘆筍、出口番茄等設施蔬菜生產;冀南基地以永年為核心縣,以雞澤、邯鄲縣等5縣為輻射縣,依托永年蔬菜有限公司、雞澤華夏香辛料廠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黃瓜、番茄、韭菜、甘藍、西葫蘆、大蒜、蘆筍、大蔥等中小棚和露地蔬菜生產。到*年,基地蔬菜面積達到1500萬畝,無公害蔬菜產品合格率達到98%以上,產量達到6000萬噸,產值達到450億元左右。
(五)食用菌基地:以平泉、冀州、靈壽為核心縣(市),以萬全、行唐等21縣為輻射縣,建設食用菌基地。依托綠源公司、民惠菌業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平菇、香菇、金針菇、姬菇、雙孢菇、杏鮑菇、百靈菇、雞腿菇、滑菇、口蘑等10大食用菌品種,實現食用菌科研生產一體化、良種名優化、管理規范化、產品品牌化。到*年,基地食用菌栽培面積發展到28萬畝,年產量達到120萬噸,年產值達到60億元。
(六)優質梨基地:以趙縣、魏縣、泊頭為核心縣(市),以晉州、辛集等8縣為輻射縣(市),建設優質梨基地。依托魏縣天仙、泊頭東方、辛集天華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鴨梨、雪花梨、黃金梨、綠寶石等新優品種,搞好產后深加工。到*年,基地面積達到350萬畝,產量達到290萬噸,加工量達到果品總產量的20%,產值達到50億元。
(七)優質棗基地:以阜平、贊皇、滄縣、黃驊為核心縣(市),以曲陽、棗強等13縣為輻射縣,建設優質棗基地。依托黃驊華夏公司、滄縣棗香村集團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阜平大棗、贊皇大棗、滄州金絲小棗、冬棗等優質棗,加快新品種推廣和深加工步伐。到*年,基地面積達到500萬畝,產量達到65萬噸,加工量達到總產量的20%,產值達到30億元。
(八)酒葡萄基地:以懷來、昌黎、涿鹿為核心縣,以盧龍、宣化等5縣為輻射縣,建設酒葡萄基地。依托長城、華夏葡萄酒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赤霞珠等新優品種,改善葡萄品質,實現加工增值和出口創匯。到*年,基地面積達到100萬畝,產量達到80萬噸,產值達到35億元。
三、主要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省建立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協調聯席會議制度,由省發展改革委綜合協調,省直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省農業、畜牧和林業等農口部門要做好優勢農產品基地發展專項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農口和涉農部門要明確專門處室,指定專人負責,做到有人謀劃、有人跑辦、有人協調、有人落實,切實抓好項目謀劃和建設工作。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努力形成抓基地項目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加大對優勢農產品基地項目建設投入力度。省、市、縣農業投資都要向基地建設傾斜,并積極爭取國家投資支持,重點支持優勢農產品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融部門要安排資金支持優勢產區種植、養殖大戶進行規模化生產,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優先保證優勢農產品收購、營銷、加工所需資金。財政部門要安排貼息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基地建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三)大力推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堅持生產性設施建設與科技信息服務設施建設相結合,生產功能與示范功能相結合,對核心縣進行重點支持,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發揮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種植業要重點建設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完善大型農機具的配置,增強綜合生產能力。畜牧業要重點建設規模養殖小區,推行標準化飼養,積極推廣異地育肥、舍飼圈養等飼養模式。
(四)加快優勢農產品發展支撐體系建設。完善農村市場信息網絡工程建設,與國內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聯網,實現優勢農產品價格、交易量以及供求信息的網上采集和及時。健全優勢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加快健全省內骨干農產品市場質量檢測體系,在10個銷地市場和15個產地市場創建“綠色市場”和“無公害銷售區”試點。制定農產品市場交易分級分類標準,推行農產品分級分類包裝銷售。積極發展專業協會、商會、信息咨詢機構、計量質檢等認證機構為主的中介組織,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使之成為優勢農產品銷售的橋梁。
(五)培育和壯大一批優勢農產品龍頭企業。加快扶持一批產業化基礎好、輻射帶動面廣、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優、誠信度高的龍頭企業,更新落后的生產設備和環保設備,以及質量檢測檢驗儀器等相關配套設施,提高加工檔次和水平。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戶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的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其對優勢農產品生產的帶動能力,形成較大的區域規模和產業規模,構建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的高效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水平。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保護力度,加快推行原產地等標識制度。整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強名牌產品。
(六)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改進農業項目招商方式,拓寬利用外資領域。創新招商方式,以企業為主體,積極開展小團組招商、中介招商和網上招商,抓好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項目的謀劃工作,引導外資投向優勢農產品基地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