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社會心理服務流動兒童教育治理路徑范文

社會心理服務流動兒童教育治理路徑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心理服務流動兒童教育治理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社會心理服務流動兒童教育治理路徑

[摘要]隨著流動兒童數量的逐年增多,其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在教育層面集中在入學難、受教育過程和家庭教育質量等方面,在心理健康層面表現在社會適應性較差、孤獨感程度較高等方面。因此,在流動兒童教育的治理方面,國家可借助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改善戶籍和財政制度;教育者可培養流動兒童的積極社會心理品質;家長要提升受教育水平。

[關鍵字]社會心理服務;流動兒童;教育治理

隨著生產模式的轉變和傳統產業結構的轉型調整,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生成特殊的亞人口類型即流動兒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流動兒童數量已占全國總兒童數量的1/8,約3581萬人。而且,近年來,我國流動人口的數量逐年遞增,流動兒童的數量隨之持續增加。作為一個可預見的人口事實,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流動兒童的一系列問題逐漸凸顯。其中,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究其原因,除了社會大環境的復雜影響和流動兒童的自身因素之外,還與解決問題的視角和站位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本文立足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構建,通過翔實的調研和前人的數據總結,提出了流動兒童教育的新路徑。流動兒童心理健康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對于革新流動兒童教育治理策略,保證流動人口的穩定與和諧,以及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均有重大的意義

一、國內流動兒童研究梳理

筆者在CNKI數據庫中以“流動兒童”為關鍵詞檢索近二十年的文獻,運用文獻計量方法對樣本文獻進行分析后發現:流動兒童研究已進入深化階段,主要集中在社會學和心理學領域;圍繞教育的相關問題,如入學難、受教育過程、異地高考、城鄉融合等突出內容展開。從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隨著國務院首次提出“兩為主”(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政策,流動兒童的教育研究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大約十年間,流動兒童研究的相關文章大量涌現。《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文件出臺后,研究者們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對流動兒童教育領域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挖掘研究。最初的研究圍繞流動兒童入學難問題展開,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關鍵詞集中在“打工子弟學校”“公辦學校”“學習適應性”和“教育均衡”等。之后的高頻詞匯開始轉向“義務教育”“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和“政府職責”等,表明流動兒童教育問題涉及政策制定者、執行者和受益者三方構成的教育政策網絡,產生的影響更復雜。同時,有的采用比較教育方法,對照國際中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策略為我國提出可借鑒的意見。

二、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主要從社會認知、情緒和適應性等方面展開。研究者普遍認為流動兒童在社會認知方面存在相對剝奪感、歧視知覺和身份認同方面的危機;孤獨感程度較高、存在普遍的自卑心理;社會適應性和人際交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大多數調查結論顯示,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呈現弱勢,但部分研究者認為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檢出率低于全國常模,即支持國外研究者提出的“移民研究悖論”。近年的研究呈現精細化趨勢,國內研究樂于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和引導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探索抑郁、焦慮等與臨床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相繼出現。近年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沒有大的突破,依舊采用測量法、測驗法、訪談法、縱向研究、比較研究和個案研究等方法。未來的研究將注重通過國際比較研究,借助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助力國內流動兒童的身心健康,并結合自身地域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預警方式和干預策略。

三、流動兒童教育治理的社會視角和心理策略

根據前文的論述,能歸納流動兒童在心理健康和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往研究大多基于“去問題化”的角度,從政策、戶籍、財政和家校合作等路徑探索解決流動兒童教育治理的路徑。這些均是教育內部的視角,將教育視為自我指涉的系統,當系統出現紊亂時,從系統內部尋求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然而,研究者還應注意社會視角,即教育外部視角,因為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教育內部的問題還是其他系統尤其是社會系統的問題,這里談到的社會視角主要表現為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所需要的社會性、心理性的服務與保障。

(一)調整戶籍和財政管理制度,保障教育資源配置公平由于我國采用“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義務教育體系,教育資源的配置依據戶籍地統計的適齡兒童數量,因此,戶籍成為影響流動兒童教育的首要因素。流動兒童來自原戶籍所在地,這使他們無法被納入地方財政統籌分配。從一定程度說,他們占用了流入地的教育資源。基于此,有研究者提出,應采用居住地管理制度取代戶籍管理,加快戶籍改革,實行按照居住地登記戶口。影響流動兒童教育的另一因素是財政制度。我國目前實行的“兩為主”流動兒童教育政策使地方財政面臨許多現實困境,導致流入地公立學校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表現出消極態度。由于教育經費按照戶籍劃撥,流入地政府無法獲得足夠的教育費用以解決流動兒童教育問題。雖然部分民辦學校承擔流動兒童的義務教育,但也缺乏有力的財政支持。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思路在于加大公共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公平對待各類民間資本辦學;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分擔責任;建立流動兒童教育資產個人賬戶,即政府通過政策性激勵措施鼓勵流動人口家庭為子女的教育進行投資和積累。

(二)積極培育社會心理品質,提升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性流動兒童的積極心理品質與其社會文化適應性存在相關關系。流動兒童在自尊、自我效能、韌性和樂觀等維度與社會適應性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性。由此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品質是促進流動兒童適應所在區域并主動融入的內部動力。具有較強自尊水平和豐富心理資本的流動兒童,在新的環境更容易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面對挫折和挑戰時能表現出頑強的毅力;目標定位清晰,對生活不輕易喪失熱情,社會適應性更強,更能主動地融入新環境。自尊在心理資本與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關系上發揮中介作用。這表明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其自尊水平,從而間接促進流動兒童社會適應性的提升。

(三)不斷提升父母受教育水平,采用民主科學的教養方式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兒童容易表現出更積極的心理品質,其自我效能水平較高,目標也更為堅定。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采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教育孩子,通過自身的良好習慣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從而起到“身教”的積極影響。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僅與原有的學歷和受教育經歷有關,還與在養育子女過程中的不斷學習和累積有關。許多成年人在完成學校教育后,終止了繼續學習之路。然而,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實現自我的提升和完善。父母在自我成長中影響和教育子女。因此,無論是通過家長學校還是自學等方式,流動兒童父母都應注意不斷提升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拓寬視野,發揮家長應有的作用。(四)促進公眾覺知,鼓勵獲取心理服務社區可以開展以社會心理服務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增進流動人口家庭對心理健康的認識,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學校可以鼓勵流動兒童勇敢誠實地表達不良心理狀況,促使其及時采取行動并尋求幫助。社會要注重提高社會心理治療服務的數量與質量,為目標人群提供有效干預,評估流動兒童行為,并提供免費預防性服務,支持教育機構與個人識別有心理疾病的流動兒童并幫助其就醫。

參考文獻:

[1]胡寧,方曉義,藺秀云,等.北京流動兒童的流動性、社交焦慮及對孤獨感的影響[J].應用心理學,2009(2).

[2]師保國,王芳,劉霞,等.國內流動兒童心理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特殊教育,2014(11).

[3]楊明.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對社會文化適應影響調查分析[J].中原工學院學報,2018(10).

作者:王晶 楊倩茜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欧美一级黄视频|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毛片毛片| 日本全彩翼漫画全彩无遮挡|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看bbb| 免费欧美黄色网址|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观看| 四虎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柳岩aa一一级毛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秋葵视频在线高清免费下载|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成年人免费的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97在线公开视频| 天天成人综合网|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图片| 无限韩国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 最近最新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乱来乱子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网址| 国产性色视频在线高清|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91青青青国产在观免费影视| 夜天干天干啦天干天天爽| xxxx国产视频| 官场猎艳警花美乳美妇|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播放|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