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諧社會中新聞媒體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黨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戰略,將構建和諧社會作為黨與國家今后的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而新聞媒體作為引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輿論力量,在宣傳政策、穩定局面、聯系群眾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功能與作用。
關鍵詞:
新聞媒體;和諧社會;作用;社會主義
面對國內外的復雜形勢,在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確保社會大局穩定方面,新聞媒體承擔著重大責任。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場經濟帶動下的生活方式與利益分配日益多元化,信息科技帶動下的信息渠道與傳播方式也更為多樣化。所以,要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必須積極發揮新聞媒體的功能,引導輿論航向,推動主流價值觀的形成,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輿論支持。
一、把握輿論導向,創造和諧的輿論環境
(一)正面報道
新聞媒體應該以正面報道為主,合理處理好輿論監督與正面報道之間的關系。具體而言,新聞媒體可通過報道先進事跡、先進典型等,達到正面引導輿論以及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例如,對焦裕祿、宋魚水、牛玉儒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宣傳報道,且要努力改變大、全、高的傳統報道方式,采取平民化的宣傳視角,對典型人物的生活點滴進行報道,使其形象更為貼近廣大百姓,縮短百姓與宣傳內容的心理距離,切實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引導功能。[1]
(二)政策宣傳
新聞媒體是信息公開與民主政治的產物,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聯系政府與群眾的橋梁作用,一方面要對國家的各項政策予以及時、全面的宣傳與報道,另一方面則要對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挖掘與報道,做到雙方信息溝通的暢通性。同時,新聞媒體還要擔當起促進政府公務信息透明化與公開化的作用,促使廣大老百姓可以準確、及時地了解黨與政府的新動態、新政策,維護公民的政策知情權,全面預防各種“小道消息”的滋生與散播。
(三)聯系群眾
新聞媒體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處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從某種角度來講,新聞媒體就是黨與政府的“喉舌”,因此其必須深入了解百姓的各方面需求與期望,進而為黨與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同時,還要全面掌握百姓對黨與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方針的滿意程度,并予以及時反饋,努力實現國家與群眾之間的互通有無,實現其正面引導職能的最大化。新聞媒體只有努力做到百姓“想聽”與政府“想說”的協調統一,才能真正發揮答疑解惑的功能與作用。特別是通過對熱點、難點與重點問題的深入報道,讓群眾全面認識到國家政策與群眾利益的高度統一性。
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的穩定團結
(一)構建預警機制
任何社會危機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即從量變到最終的質變。如果國家從各方面加強防范,做好未雨綢繆,就能夠將諸多危機扼殺在萌芽階段,根本不會波及社會的正常運行以及人們的正常生活,但如果不予以重視,或者未及時進行處理,則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進行解決,甚至會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2]其中,構建新聞媒體預警機制就是通過新聞媒體的長期“警鐘式報道”,喚起廣大群眾的危機意識,督促人們隨時警惕公共安全,對各種潛藏危機予以高度警戒,提高全社會的防范觀念。并將各種危機問題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做到“大矛盾化小、小矛盾化了”,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大環境。
(二)形成輿論優勢
每種危機出現時,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輿論力量,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因此,在各種危機事件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新聞媒體一定要在負面輿論與正面輿論的博弈過程中占領“高地”,迅速掌控社會輿論發展航向的主動權,逐漸形成輿論優勢局面。同時,還要及時跟蹤報道相關事件的發展情況,以便科學干預與引導輿論方向,最大限度地發揮輿論力量的積極作用。另外,當負面輿論已然形成并呈現蔓延態勢時,各大新聞媒體必須及時、主動地亮明態度,并闡明自己的立場與觀點,逐步引導群眾步入正確的輿論軌道,確保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穩定局面。
(三)強化信息管理
危機傳播過程中的一切信息都與每位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因而人們都希望及時獲取有關危機的各方面信息。這就需要新聞媒體必須時刻保持事態信息渠道的暢通無阻,堅決預防發生信息傳播渠道“梗阻”的情況,及時、全面、客觀、準確地向公眾報道事件的發展情況,高效發揮新聞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與輿論監督作用。特別是要重點搜集公眾對事件處理的態度、意見以及看法等,以供黨與政府制定針對性強的化解措施。同時,及時疏導潛在的消極輿論,將矛盾最小化,避免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確保社會大局的穩定與和諧。
三、宣傳先進文化,營造文明的社會氛圍
(一)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是生產力發展的集中體現與直接反映,也是社會主義不斷實踐的理性升華與科學總結,更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長期積累的偉大成果。尤其是,近年來我們黨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更是保持黨的先進性,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文化支撐。[3]所以,新聞媒體作為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必須大力宣揚榮辱觀的具體內容與執行要求,逐步培養廣大群眾的高尚情操與堅定信念,從思想層面引導廣大群眾投身于和諧社會的建設之中。
(二)積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推進,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破壞自然的惡劣行徑沒有停止,相當一部分人沒有意識到自然對我們人類的決定性影響作用,這就需要新聞媒體積極發揮其宣傳優勢與監督作用。一方面,要廣泛宣傳自然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作用,大量科普自然知識;另一方面,要鼓勵與宣傳保護自然環境的良好行為,嚴厲抨擊破壞自然環境的不良行為,激發人們保護自然的思想意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沈正賦.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新探[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5):23-28.
[2]陳瑾.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從廈門廣電集團《新聞招手停》欄目說開去[J].媒體透視,2007(04):47-48.
[3]孫宏波.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24):100.
作者:王俊 單位:固始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