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和諧社會視閾下農民工的體育活動范文

和諧社會視閾下農民工的體育活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諧社會視閾下農民工的體育活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和諧社會視閾下農民工的體育活動

【摘要】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文獻資料、訪談等方法,在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調查長沙市的農民工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分析影響農民工體育活動的因素。站在社會學的立場分析:“城鄉二元結構”隨著政策變化,會形成新的政策壁壘,制度層面影響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作為城市社會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其包括體育在內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等原因制約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從教育學角度看: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農民工對體育健身的認識和理解存在顯著不同;農民工的體育意識不強制約了體育活動參與程度。從經濟學角度看:收入水平低制約了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場地設施的匱乏是制約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之一。由此提出農民工體育的發展路徑選擇:突破城鄉二元體制束縛,在制度上解決農民工的權益保障問題;以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為指導,加大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與開放擴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工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關鍵詞】

和諧社會;農民工;體育活動

自20世紀90時代中期至今,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急劇轉型,直接導致社會階層結構的迅速嬗變,原來僅是單純“流動人口”的特殊社會群體——“農民工”已轉變成為城市社會弱勢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當中,農民工這一龐大的社會群體,不僅因為其社會流動引發了農村“空巢”,造成農民體育出現“盲點”,而且在城市的體育活動中,農民工往往由于處于弱勢地位而“邊緣化”,很難融入到城市的體育活動當中去,進而成為全民健身計劃貫徹和落實的難點。農民工的生活地域邊界與社會網絡邊界的背離,使他們的體育活動現狀不容樂觀,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該群體的身心健康,并給社會穩定增加了諸多不穩定的因素。因此,筆者以長沙市農民工體育活動為研究對象,擬從社會學、教育學、經濟學等角度來關注研究農民工體育活動狀況,并提出發展農民工體育的路徑選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長沙市農民工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在圖書館、檔案館、資料室及互聯網,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著作、論文、地方資料等資料,為研究提供參考依據。(2)調查法: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對農民工與體育組織負責人、社區體育負責人分別設計2種不同問卷,采取隨機性與操作性原則相結合,并用分層抽樣法選擇調查對象,在長沙市的9個區(縣、市)隨機抽取芙蓉區、岳麓區、天心區、瀏陽市、長沙縣5個調查地點,在這5個縣級地域中各隨機抽取3個街道辦事處(鎮),并在每個街道辦事處(鎮)隨機抽取50人作為調查對象,由于精力、經濟等原因,總共發放調查問卷750份,回收740份,回收率為98.67%。筆者還對部分農民工、體育組織負責人和社區體育負責人進行了訪談。(3)數理統計法:利用SPSS軟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并分析處理。

2結果與分析

長沙市農民工的基本情況。據長沙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常住人口722.14萬人,常住人口約370萬占一半,另一半基本上是從各地涌入的農民工。根據調查顯示,從事“批零住餐業”的農民工人數最多,占24.2%;其次是“工業”、“建筑業”,分別占14.1%、13.6%;再次是“物流”、“家政服務”等行業。從受教育程度看,小學及以下占8.9%,初中占44.2%,高中、中專或職業院校占32.5%,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占14.4%。被調查的農民工有80.3%的人在長沙務工達2年以上,他們為長沙市的經濟建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2.1長沙市農民工體育參與狀況

2.1.1長沙市農民工體育參與項目分布由表1可以看出,參加體育活動的農民工當中,選了散步、慢跑的農民工人數最多,占40%;其次是參加球類活動(如臺球、羽毛球、籃球等)的農民工,占24.9%;再次是參加體育欣賞(如電視、報紙、廣播等)、登山以及舞蹈和健身操等活動的農民工,分別占13.5%、7.6%和5.5%,參加民族體育活動(如氣功、太極拳、民族舞等)的農民工人數最少,僅占5%。由此可見,農民工參與的體育活動多數是場地器材需求較低、體育活動技術門檻低,資金投入很少或不要資金投入的體育項目為主,體育活動內容也比較單一。

2.1.2農民工參加體育項目的動機農民工參加體育項目的動機根據名次進行排序依次是:“鍛煉身體”、“娛樂消遣”、“消磨時光”(見表2)。分析得出:農民工對體育的作用和功能的認識主要停留在鍛煉身體的層次上,沒有意識到體育還有“緩解、調節情緒、社會交往”等作用,這與農民工的居住環境以及他們固有的體育意識觀念關聯較大。然而隨著時代進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工在注重體育“鍛煉身體”功能的基礎上,體育的娛樂消遣功能越來越受到農民工的認同。

2.2影響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

2.2.1社會學角度分析(1)“城鄉二元結構”以新方式繼續存在,制度層面影響農民工參加體育活動。城鄉二元結構造就了入城農民工特殊的身份和社會心理,同時使農民工的權益保障缺失。城鄉二元是城市和農村之間存在著的巨大差異,在身份認同方面人們在文化觀念上存在對待城鄉的不同態度,人們認為農村人就是落后于城里人或者是低人一等,其實這也包括了在相關制度安排下人們在福利待遇上的巨大差異,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以及城市不能為農民工提供體育活動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按照現行的政策規定,農民工的體育權利應由其戶籍所在地來進行保障,但由于現實原因,他們身處城市,遠離家鄉,無論是從時間、空間來考慮,戶籍地的體育權利都是無法享受到的。可在城市里,體育資源也是有限的,并按照社區人口數量來進行配置,農民工進行體育活動所需要的、健身路徑、體育場館等物質資源,根本就不在生活地的體育主管部門及其他政府部門的制定公共政策和建設公用設施的考慮范圍之內,造成農民工體育活動管理缺位,體育場地資源服務缺失,體育技術指導缺乏等一系列問題,從制度層面把農民工隔離在城市體育活動之外。(2)作為城市典型的社會弱勢群體,農民工的體育權益得不到保障。農民工成為城市社會弱勢群體是由諸多因素造成的,如城市農民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較低,沒有接受過專業技能培訓,在城市中一般主要從事臟、累、險的等報酬相對較低的工作。又因為在農民工的就業市場明顯供大于求,工作穩定性、連續性不強,勞資雙方力量不對等,使得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和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相當嚴重,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經常受到不法侵害。這些因素決定了城市農民工在經濟上的弱勢地位,也因此致使企業普遍對農民工包括體育在內的權益保障比較漠視。(3)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在時間、體力上制約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農民工一般從事的工作類別屬于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收入低的職業。農民工為了多掙錢,只好加班加點。每天長時間、高強度、滿負荷的工作,使得農民工沒有精力去參加體育活動。另外,加班加點、拖欠工資等侵犯農民工權益的現象比較普遍,使得農民工缺乏必要的時間、精力和財力要素,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

2.2.2教育學角度分析(1)由于文化程度較低,農民工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理解有較大偏差。一般來說,文化層次和生活水平教高的人會更注重體育鍛煉,對體育的本質和功能認識也更深,反之,則對認識會偏差和不足。人們的體育意識與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密切相關,也決定人的體育行為方式。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的程度與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體育參與熱情和頻次就越高。由于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所以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也相對較少。(2)農民工的體育意識制約了其體育活動參與程度。大部分農民工生活環境差,沒有體育文化活動的熏陶,也沒有接受過良好的體育教育。農民工對體育的認知就是鍛煉身體,潛意識的認為自己天天干的就是體力活,身體已經經過鍛煉,不需要再參加其他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對生產勞動與體育活動認識混淆,產生了錯誤的體育意識和想法。其實,生產勞動一方面只對局部肢體肌肉有鍛煉效果,并會造成肌體上的發展不平衡,體育鍛煉則是全面均衡發展身體素質;另一方面生產勞動并不能在精神上像體育活動一樣給人帶來精神愉悅。所以農民工這種用生產勞動代替體育鍛煉的意識制約了他們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

2.2.3經濟學角度分析(1)收入水平低制約了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要,農民工也如此。他們農村來到城市,主要從事著較低收入的工作,并且隨時面臨失業,因此,經濟條件較差,除生活所必需的開支外,不再有意愿花費金錢到精神娛樂等其它文化生活上來,對于他們來說,體育消費是離的較遠的奢侈品。經濟條件是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的最大障礙,只有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狀況得到改善,農民工體育參與才會得到普及和提高。(2)體育場館等資源匱乏制約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要讓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完善的體育場地設施是基礎。據訪談和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進行體育鍛煉一般會在公園、空地等有簡單體育設施的場所,而體育場地資源較為集中的社區、街道、文化站、學校及收費體育場所等地因為各種原因很少去或從未去過。而工作單位和居住地附近的體育場地設施要么沒有,要么損壞嚴重。農民工居住地體育場地設施匱乏讓他們的全民健身運動成為空白,嚴重制約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

3和諧社會視域中農民工體育的發展路徑選擇

3.1突破城鄉二元體制束縛,從制度層面解決農民工體育權益保障問題農民工的體育權益保障,必須從制度層面進行破除與重新設計,才會從根上解決農民工目前存在的“經濟權益缺損嚴重、人身權益保障不力、社會權益得不到尊重”不正常現象。農民工體育參與制度的設計,一是要消除戶籍藩籬,改進現行的勞動人事制度,勞動力市場準入和就業制度體系應遵循崗位需要,不看能戶籍出身。二是要建立和健全農民工的體育利益訴求機制,讓農民工的體育利益訴求有相對應的政府部門和社會渠道。三是建立從制度上確立農民工的市民地位。只有確定市民地位,農民工才能享有各項社會保障,特別是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失業保障等,農民工沒了后顧之憂,才會積極的去參與體育等身體、精神文化層面的活動。只有從制度層面徹底解決農民工的體育權益保障問題,農民工參與體育文化活動的剛性制約因素才能消除。

3.2以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為指導,加大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與開放公共服務不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現實狀況。城市免費提供給農民工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器材較少,而農民工由于經濟狀況原因,一般都不舍得去收費的體育場所進行體育鍛煉。因此,政府要以和諧社會的理念為指導,調整城市體育公共財政開支結構,在農民工居住相對集中的地區增添體育場所和設施,并且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布局和管理維護等方面都要考慮到流動人口的體育需求和群體聚居特點。不再將社區居民與農民工區別對待,消除限制農民工使用社區體育設施的政策和措施,保障農民工使用居住地社區、學校等公共體育設施的權益。

3.3擴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工樹立正確的體育觀農民工體育意識淡薄、體育技術水平低,體育興趣不濃等是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較少的重要影響因素。體育管理部門和組織要對用工單位進行監督和指導,充分利用各種電視、網絡、報刊等各種宣傳媒介,促進農民工對體育的意義和功能的認識,增強其體育意識,激發其體育興趣,提高其體育技術,讓農民工掌握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激發其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濃郁的農民工生活圈體育文化氛圍,使有體育鍛煉需求及樂于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的農民工數量不斷攀升,推動農民工體育不斷向前發展。

4結語

以農民工體育為媒介和路徑,積極改善農民工的文化生活條件是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需求,也是實現社會公平、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農民工參與體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把農民工體育問題徹底解決好,不僅需要政府、體育組織的重視和努力,還需要農民工群體的自我覺醒,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推動。農民工體育問題是影響和諧社會建設進程的現實問題,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全民健身運動計劃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國民身體素質才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錫堯,龐徐薇,劉倩.上海市外來農民工的體育參與現狀調查[J].體育科研,2010(6)42-46.

[2]李守經.構建和諧社會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裴立新,肖劍.從社會學視角看我國農民工休育問題[J].體育文化導刊,2007(2):6-9.

[5]祁桂娟.農民工體育研究進展[J].綜述報告,2008(3):120-123.

[6]趙曉紅,李會增,于林佳.我國農民工體育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模式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5):45-48.

作者:彭成根 李文挺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妖系列免费网站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七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阿v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午夜无码人妻av大片色欲|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国产欧美精品AAAAAA片| 97中文字幕在线| 女人张开大腿让男人桶|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日韩制服丝袜电影| 亚洲一区欧美一区| 欧美精品va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2015日韩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爽免费| 八戒八戒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麻豆系列| 国产精选之刘婷野战|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小雄和三个护士阅读|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五月激情婷婷网|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 国产黑丝袜在线| acg里番全彩|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