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但漢語言文化水平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導致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網絡語言橫行、書寫水平下降以及文學作品市場化等。本文分析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原因的基礎上,進一步剖析了其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相應的措施,希望為推進漢語言文化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
漢語言文化;社會問題;措施
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都意識到了漢語言文化正在不斷下降,但是卻沒有太多的相關研究。漢語是古老的語言之一,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漢語言每一個文字都承載著很深的寓意。但是在現如今文化大融合的時代,漢語言文化正接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
一、漢語言文化的現狀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網絡語言大行其道,甚至有種成為主流語言的趨勢。大部分國人因為長時間接觸網絡,已經不記得漢字如何書寫了;簡體字的推廣,造成大量生僻字正在快速消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國家鼓勵學習外國語言,如今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接觸英語,這種強制性的英語學習,不僅淡化了對漢語的記憶,也在不斷削弱漢語的水平。現如今,我國語言教育走的是應試教育的線路,對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意無意被忽視了,可以說這是讓漢語言文化水平不斷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一來,導致整個文化陷入了一個怪圈:漢語言文化水平的下降直接影響現今的文化建設,進而造成國民文化素質的下降;就是文學作品的庸俗、市場化,又導致漢語言文化水平不斷下降。文學作品應該代表著先進文化和先進理念,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二、我國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的原因
目前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社會問題了,一定程度上已經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問題,因此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了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的原因。
(一)書寫水平不夠先進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網上交流已經成了人們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時間在鍵盤上敲打,人們沒有太多的機會進行漢字的書寫,對漢字逐漸生疏。除此之外,在一些文本、報紙期刊上頻繁出現錯別字的情況,也影響了漢語言文化水平的發展。
(二)網絡語言的沖擊隨著網絡的普及,它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之相伴的便是網絡語言大行其道。網絡語言極不規范,但很多網民逐漸適應了網絡語言,這進一步導致了語言文化水平的下降。
(三)文學作品低俗化作家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其他行業是比較低的,為了更好的生活,許多作家選擇向市場靠攏,導致文學作品低俗化傾向嚴重,使文學作品質量急速下降,這必然影響人們語言水平的提升。
(四)詞義誤用及誤解情況嚴重漢語言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結晶,很多漢語詞語往往包含豐富含義,只有準確理解漢語言文字的相關含義,才能實現漢語言文字規范化。由于受漢語言形近字、近義詞較多,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常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也影響了漢語言的使用。
(五)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的社會原因第一,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英語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孩子從可以識字開始就要學習英語,這也是現如今漢語言文化水平不斷下降的一個原因。商人要和外國人打交道,英語就成為首選語言;官員要招商引資,也回避不了英語這一國際語言。漢語言在這些場合是難有作為的。第二,國學是漢語言文化的精髓,國學教育是發展漢語言文化的最好途徑,但是國學教育卻是被置于無足輕重的位置。雖然近些年來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并加強了國學教育,但其地位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第三,社會整體處于浮躁狀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對于精神需求卻不是很急迫,仍然停留在淺層次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傳統文化受到的最大傷害來自人們內心的浮躁,整個社會都在追求金錢,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做學問。
三、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產生的不良后果
(一)容易助推浮躁風氣我們知道,古人文學創作要傾注全部精力,這樣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即使到了近代,一些文學大師在創作的時候,依然延續著這種習慣,比如巴金等人在創作的時候,往往會對一些字眼進行考證。但是到了當代,文學成了一種速食品,結構不嚴謹,語言粗糙且俗不可耐。
(二)文化建設層次不高文化建設不僅包括文學,還包括影視劇、期刊雜志等。但很多文化產品缺乏文化內涵,就拿“抗日神劇”來說,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這些場面無疑雷到了觀眾。雖然文化事業被擺在重要的地位上,但建設過于緩慢,仍停留在較低層次。
(三)國民素質有待提高漢語言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但隨著漢語言文化水平不斷下降,人們的道德素質也在下滑。比如現如今人們普遍關注的“老人摔倒倒地扶不扶”問題,這本來是無需討論的問題,因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現在卻要無休止的討論,這不能不說是道德水平的下降。
四、應對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的措施
(一)加強漢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加強漢語言文字使用規范化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漢語言文字規范化環境。網絡上火星文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是不斷宣傳的結果,因此,要想全面提升漢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首先應當增強漢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宣傳工作,在整個社會掀起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活動。在宣傳過程中,可以借助媒體的力量,不斷拓寬漢語言文字規范化宣傳范圍,讓人們明白漢語言文字規范化的重要性,引導人們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最終實現漢語言文字使用的規范化。
(二)規范漢語言新詞語及新詞匯的使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年都會出現大量新詞匯,因此,增強新詞匯的規范程度就顯得十分重要。同時,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網絡已經成為新詞匯的重要源頭之一,全面的規范網絡新詞匯對于規范漢語言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取得成效,應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對規范化提供保障。
(三)提高推廣國學教育的力度國學是漢語言文化的精髓,對它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上。現如今很多所謂的國學教育,只是停留在吟詩作對、琴棋書畫、附庸風雅的層面,這顯然是以偏概全。所以進行國學推廣,要抱著開放寬容的心態,結合社會及語言學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面對蜂擁而來的西方文化思潮,我們要從根本出發,打好國學攻堅戰。
(四)漢語言文化也要走產業化之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語言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文化產品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助于提高漢語言水平,還有助于優化經濟結構。
(五)加強漢語言教育,要從學生抓起漢語言文字傳承的主要陣地就是學校,學校同時承擔著思想教育與推廣漢語言文字的工作。學校應該將漢語言教學列入教學計劃并認真執行計劃。學校要結合自身和社會實際,卓有成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為了推進漢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各個學校應該建立漢語言語庫,細化工作的方案。為了使教學更具實效,應多開展漢語言文字主題活動,比如圍繞老人摔倒扶不扶的文題進行辯論賽,進行主題征文或者演講比賽等。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表率,引導學生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水平。在日常教學中應規范漢語言文字的使用,避免詞語錯用和書寫錯別字等現象發生。同時要營造良好的漢語言文字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寬松、活躍的氛圍中心情舒暢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張小花.淺談網絡語言的規范化問題[J].成功(教育),2011,(23).
〔2〕詹燕,孟然然,宋紅華.校園流行語的特點及其規范化問題探析[J].學語文,2013,(02).
〔3〕劉桂芳,叢冰梅.關于網絡語言及其規范的幾點言說[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4〕閆麗萍,班振林,吳霞.吉爾吉斯斯坦大學生漢語學習的社會影響因素調查[J].語言與翻譯,2014,(02).
〔5〕曹疊峰.各國語言推廣機構運營模式和決策機制的比較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1).
〔6〕李英哲.中文評估的幾種模式[J].海外華文教育,2015,(01).
〔7〕王鈞蓉.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作者:黃倩 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