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的建議范文

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的建議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的建議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對于山西振興崛起和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促進山西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應深入挖掘山西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和精神標識,通過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進一步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游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山西文化強省建設步伐;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轉化,大力打造山西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創意品牌的情感內涵;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激發文化創意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平臺建設,健全和完善各類公共服務平臺,營造“親”“清”的創意產業營商環境。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文化旅游業;文化創意品牌;文化創意人才;文化創意產業平臺

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關系到山西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如何全面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消費結構新變化和審美新需求、使人民群眾有更多文化獲得感的有效途徑,對于山西實現不斷塑造美好形象、逐步實現振興崛起宏偉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文化創意產業以創意為核心要素,具有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發展潛力大等特點和優勢,是各地競相發展的新興業態。山西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有效利用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并最終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為經濟社會進步提供豐潤文化滋養,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新形勢下,文化創意產業如何正確定位、升級發展、做大做強,在山西振興崛起和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自身優勢

文化創意產業也被稱為創意知識產業、內容產業,需要依托各種資源(自然、人文、人力等)發展。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具有不少明顯優勢,如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園區優勢等,在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和發揮好這些優勢。

(一)特色鮮明、品質卓越的文化資源,是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堅實基礎和不竭動力

山西作為文化資源大省,既是表里山河,有好山、好水、好風光,又根植于華夏文明,有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彌足珍貴的文物古跡、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在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山西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30個。在民俗方面,山西既有剪紙、花饃、面塑,又有布畫、刺繡、草編等。在飲食方面,山西有源遠流長的酒文化、醋文化、面食文化等。在紅色旅游方面,山西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全省有60多處紅色旅游景區,這是很多省份所不具有的優勢。這些蘊藏豐厚、特色鮮明、品質卓越的文化資源,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是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基礎,可以為山西產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二)綜改牽引、創新轉型的政策導向,為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營造了良好平臺和發展前景

在山西省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樓陽生省長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新業態,推進新聞出版廣電數字內容產業基地、山西文化產業園、山西文化保稅區等重大項目建設”。近年來,山西先后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很強的政策,涉及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設計服務融合發展,支持文化金融合作、鼓勵民營資本投資文化旅游業等,設立了文化發展基金、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等多個政府引導基金,啟動了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和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山西正在大力推進建設的文化保稅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文化保稅區,也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文化保稅專區。文化保稅區的優勢很多,有科技集聚優勢和創新研發優勢,還有產業集聚優勢,保稅區利用好了,山西文化產品的國際市場價值就可以得到深度挖掘和提升,山西對外文化貿易市場也可以得到有效培育,一些大型文化企業和新興文化業態也會得到發展,從而帶動山西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加快推動山西轉型創新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同時為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營造良好平臺。

(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有利于山西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的省際聯動和區位協作

山西地處首都北京側翼,鄰近華北門戶天津,位于蒙、陜、冀、豫之間,具有連結東西南北的區位優勢,便于與周邊地區連成區域性經濟網絡。便捷的高鐵網絡、數十條航線聯通了全國主要城市,山西省會太原至國外旅游的直航包機進一步改善了區位條件。山西與周鄰省份形成晉豫陜、晉冀豫、晉冀蒙三個“三角地帶”,是加強文化產業協作和交流的天然橋梁。如果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層面審視,山西可以“對接京津冀,融入環渤海”,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在更高層面、更大平臺上謀劃轉型發展。這些區位優勢有利于山西與周邊地方的聯動和協作,有利于山西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四)特色鮮明、異彩紛呈的創意園區,形成了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引擎和有效載體

近年來,山西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頭強勁,太原、大同、長治、晉城等市都相繼設立了創意園區。有些地方建成了各類特色創意產業園,如文化創意產業園、陶瓷創意產業園、工業創意園、創意傳媒產業園、傳統工藝創意產業園、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創意設計包裝產業園、剪紙文化產業園、推光漆器文化產業創意園等。另外,太化工業文化園、瓦窯文化創意產業園、紅色文化創意園等一批園區正在建設中。山西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創意園區格局,園區數量眾多、產業形態豐富,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引擎和載體。借助這些優勢,可以使園區內的資源、品牌、設施、資金、信息、技術等要素優勢互補,產生集聚效果,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發展效應,使文化創意產業得到升級發展。

(五)跨界整合、探索創新的創意實踐,為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山西圍繞“文化+”推動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在創意實踐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文化創意產業步入更加給力提速的“快車道”。如《又見平遙》作為山西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經典案例,運用創意的手段,突破傳統,跨界整合,展示晉善晉美的山西文化,把山西晉商文化中的鏢局文化、家族文化以及山西傳統的禮儀文化、面食文化等眾多文化點,以舞臺化的形式集中展現給觀眾,實現了文化與景點的完美整合,實現了人文和品牌的高效整合。還有不少省屬企業積極探索創新、踴躍參與文化類項目投資和運營,如晉能集團、省經貿投資控股集團、山西投資集團等省屬企業參與精品線路開發和智慧旅游等項目建設,使企業文化旅游板塊的規模不斷壯大。山西唐是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能登陸新三板掛牌,離不開省三大國企集團(山西國信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山西晉能集團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國控集團)的共同推動。諸如此類的創意實踐為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二、山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目前應解決的問題

(一)文化資源的創新和整合能力相對不足,厚重的文化內涵還沒有得到完美呈現

山西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但資源豐厚并不代表產業發展水平就高,相對而言,山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作為文化資源大省的身份還不相匹配。從目前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實際發展來看,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增加值已占到地方GDP的10%左右。長江金三角及中東部地區的一些省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正在逐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山西雖然擁有數千年文化積淀,但是由于缺乏好的創意設計理念和資源整合手段,沒有很好地將厚重的文化內涵完美創意和呈現出來,沒有很好地將歷史的底蘊體現出時代亮色,沒有很好地將本土元素更好地對接國際化潮流,使得文化資源的自身價值大打折扣。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競爭力相對偏弱,文化名片的品牌價值還可以繼續深入挖掘

近年來,山西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打造了平遙國際攝影展、云岡文化藝術節、太原晉商文化藝術周等活動,但從整體上講,仍缺乏高端化、國際化、權威性的活動、賽事和獎項,具有國際影響力、體現原創能力的產品還不夠豐富。山西多張文化名片如“華夏之根”“黃河之魂”“晉商家園”“關公故里”等具有山西風貌、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具有獨特性和豐富性,但是這些文化名片的品牌價值和時代價值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其背后的傳說故事、相關物品、建筑特色等沒有得到充分的價值挖掘,因此,需要在這些方面下功夫,以期進一步形成長久的品牌影響力和感召力。

(三)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行業的融合相對不夠,創意元素對民眾生活的輻射帶動效應還應當逐步提高

根據《山西省“十三五”文化強省規劃》,“十三五”期間,要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農業、體育、會展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當前,山西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行業的融合度還不夠高,輻射力還不夠強。一是文化創意產業對相關產業如服務業、商品零售業等沒有產生較大較強的輻射帶動效應,這些行業普遍缺乏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認知度和融入,一些文化要素及創意成果還不具備產業化的能力;二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整體上還不具備“引爆需求”“創造需求”的能力,還不能緊密對接和挖掘社會上出現的各類新型化、深層次的需求和熱點需求;三是文化創意產業對民眾生活沒有產生直接影響,民眾在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還沒有體驗及享受到足夠的創新創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山西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游業融合得不夠深入,創意創新理念并未完全融入文化旅游業中。有些旅游點存在資源挖掘不夠深入、建設同質化、后期推廣不力等問題;有些景區旅游產品的開發模式還比較簡單,對于其內涵的“隱形”文化挖掘不足;有些歷史遺跡、人文景觀、民風民俗等文化資源并未實現資源向產品的轉化;有些重大歷史事件、著名的歷史典故、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等還沒有實現與旅游的深層次融合,還需要有創意理念的深度融入。

(四)復合型文化創意人才相對匱乏,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還沒有有效發揮

經過數年發展,山西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呈逐年遞增的良好態勢,但從整體情況看,創意人才無論在總量和結構上,還是在素質上都不能滿足和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從總量上看,文化創意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偏少,這也是制約山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從結構上看,既缺乏創作者和具有影響力的高端設計人才,也缺乏精通創意產業內容又擅長經營的管理者;從素質上看,許多真正的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知識結構較為單一,有些是以短期盈利為主要目標,缺少資本運作能力和經驗,缺乏世界視野,不擅長產業經營,而許多真正的“文化人”又不善于進行文化創意產業運作。一些高校與科研機構在文化創意產業教學及實踐方面的師資和人才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適宜創新型人才培育的氛圍與機制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五)文化創意產業平臺服務能力相對不強,平臺建設模式還應當進一步探索山西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眾多的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目前主要有政府模式、產業園模式、企業自主模式和共享共建模式等幾種建設模式,這些模式均發揮著自身的獨特作用。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提升平臺服務質量和水平,使其真正能為中小文化創意類企業和創意項目提供服務,努力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創意設計、技術研發、后期制作、協同創新等技術服務平臺有待加強。特別是在目前的大數據條件下,如何構建小微企業群的發展平臺并形成良好生態,如何實現線上線下、共享共贏的協同創新,如何構建互動發展的良性機制,都還缺乏有效的經驗總結和模式分析,需要進一步加強思考和探索。

三、促進山西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深入挖掘

山西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和精神標識,通過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進一步塑造山西美好形象1.既要深入挖掘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又要著力打造充滿活力的時代亮色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要深入探討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體現出的山西人民的奮斗精神和傳統美德,并對這種文化特質作出合理詮釋,然后進行包裝投入傳媒領域,形成文化資源與創意產業的良性互動。當前,我們應在塑造“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主體形象的基礎上,將山西的歷史底蘊和地域特色與時代接軌,打造傳統與時尚對接的文化內涵,把山西塑造成充滿活力、合作包容的開放形象、年輕形象,向全體受眾展示一個靈動的、有吸引力的、充滿生活魅力的新山西。

2.既要不斷活化表里山河的物質資源,又要努力創意特色鮮明的精神資源文化創意資源有兩種,一種是有形的物質資源,另一種是無形的精神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我們進一步活化有形的物質資源,包括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富含歷史文化內涵的遺址和文物、具有鮮明特色的工藝和飲食文化資源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同時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意無形的精神資源,包括優良的傳統資源,如炎帝、虞舜的歷史傳說;通過文化藝術體現出的藝術審美資源,如蒲劇、上黨梆子等;民俗風情資源,如生活生產習俗、社交禮儀習俗等。應通過活化和創意優秀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以創新創意推動文化資源向經營資源的轉化,并推動傳統產業的創新和經濟結構的優化。

3.既要傳承轉化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又要大力加強現代創意的輻射帶動為進一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我們需要找到歷史悠久的三晉文化與新時代現實生活的具體契合點,更好地進行創新創意。應通過創新來推動傳統文化及工藝的現代轉型升級,提升并拓展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在具體實踐中,應將現代生活方式和設計理念與傳統文化因素結合起來,將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比如剪紙、雕刻等傳統手工藝,具有高文化附加值,可以通過創意設計來提升產品的內涵和品質,通過創新來輻射帶動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產品產生興趣,進而打入市場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二)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游業等戰略性

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山西文化強省建設步伐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融合性、高滲透性的特點,其發展不能以孤立方式進行,國內外眾多成功實踐也證明,發展創意產業應以產業融合的方式推進。山西在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進程中,要注重和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大局的結合,尤其是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全方位融合。

1.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起來當前,山西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作出了山西貢獻,有效發揮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穩定經濟運行、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牽引作用。在穩妥推進“三去一降”的同時,我們更應重視“一補”,尤其要注重補發展短板。為主動順應產業結構升級演變的內在規律,山西迫切需要一個新興產業作為未來主導產業,而文化創意產業能充分發揮山西的文化資源優勢,自然成為主導產業的必然選擇。因此,要想使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山西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山西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就必須加大產業創新力度,加快其與現代科技手段的結合,最終使文化創意產業實現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

2.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文化旅游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滲透融合起來在技術創新發展促動下,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旅游業要通過渠道融合和內容融合來實現相互滲透。為進一步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游業的滲透融合,我們既要注重“文化+旅游”,又要在旅游當中體現和發掘文化內涵,更要將文化創意的思路、特征與旅游緊密結合起來,讓原有資源的內涵和意義得到新的體現與闡釋,提升其影響力和感染力。一方面,旅游景區可以借助文化創意產業的傳播渠道,如旅游廣告、宣傳片、網絡宣傳形式等來傳遞其內容。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借助旅游景點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來展示全新的創意理念和產品。例如與動漫、影視產業的結合不僅可以使靜態的旅游景點產品動態化,而且還能提升景點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如娛樂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就是創意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典范,帶熱了一系列的冷門風景和文化景區,這樣的思路和模式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3.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完整契合起來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努力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文化創意產業與推進新型城鎮化是互相促進、互為依托的,創意產業發展會帶動城鎮化,起到引擎作用,同時,城鎮化的發展又支撐著創意產業的發展。當前,山西生機勃勃的城鎮化建設,集聚了大量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有力支持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局中,應充分融入創新創意的理念和實踐模式,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城市增添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文化景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三)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轉化,大力打造山西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創意品牌的情感內涵1.培育優質的文化創意產品,打造有內涵、有底蘊的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山西歷史的、民間的各種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深厚內涵與底蘊的文化品牌,通過不同的方式再現優秀的文化創意,回顧經典,展示和傳承傳統文化創意資源。可以通過傳統和現代的多種形式與渠道,比如電影、音樂、多媒體、戲劇、網絡等,深入挖掘炎帝農耕文化、堯舜德孝文化、關公忠義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晉商誠信文化等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廣泛吸引與山西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聲譽良好的文化創意企業入駐,積極打造相關文創企業龍頭,培育優質的產品品牌,打造再現傳統歷史文化的創意精品。

2.探索創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富有現代氣息和風尚的文化創意品牌目前,山西已有眾多展現傳統文化的名片。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與時俱進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探索創立一個表達山西當代文化的新名片。如北京有“798”、上海有“田子坊”這樣的當代新名片,通過影響人們的觀念,或培養人們的消費偏好,實現了文化創意產品的增值。山西也應該借鑒這些成功的經驗,創立和發展屬于自己的當代文化創意品牌,依次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區域品牌、地域品牌。通過樹立品牌,將碎片化的文化資源和內容進行集合,形成市場效應,努力打造一系列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山西精品。

3.運用文化品牌的“光環效應”,通過講好山西故事、傳播山西聲音、展示山西形象推動產業升級發展品牌的發展傳播主要依靠其無形的文化價值。一個文化品牌的影響力達到一定強度、被公眾廣泛接受時,其品牌價值就會輻射到相關的各個產業,其產生的“光環效應”將會形成積極的推動力,會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山西文化底蘊深厚,具備創造聞名海內外文化品牌的條件,應努力通過打造這樣的山西特色文化品牌,推動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到新的高度。如山西的平遙古城等三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文化及旅游產業在全國有比較優勢和領先優勢,但文化產品如《粉墨春秋》《解放》等,包括已完成的《又見五臺山》和《又見平遙》等,都存在如何大發展、如何增強“光環效應”的問題。

4.深入挖掘品牌的情感內涵,增強文化創意品牌的社會影響力人們在購買和消費文化產品的同時,不僅希望購買到能滿足消費需求的有形實物,還希望同時收獲情感上的體驗和滿足。歷史文化越悠久、底蘊越深厚,品牌文化的內涵也就越豐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強。因此,我們要深刻總結、挖掘和提煉山西本土的歷史文化內涵,增強品牌文化的厚重感和社會影響力。同時,要維系品牌的鮮活特質,將科技、審美、體驗、情趣等多種元素融入到品牌構建中,帶給消費者全方位的感官和情感體驗。

(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

機制改革,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激發文化創意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依靠的是人,核心要素是創意人才創新創造力的釋放和解放。對于山西文化創意產業而言,人才的重要性尤為突出。省委于2017年3月9日正式出臺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按照“一流人才政策”要求,堅持用好國家政策且有創新,堅持對標兄弟省份且有亮點,堅持破解山西難題且有特色,體現了最大的人才政策優惠。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需要我們對照《意見》要求,下大力氣在全社會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氛圍,下大功夫引進、培養、激勵并留住創新創造創業人才,為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1.創新引才政策和引才方式,集聚形成引進文化創意人才的“洼地效應”應重點引進既擅長創意,又精通策劃、熟知國際慣例和國際運作并善于操作的外向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對能夠引領全省創意產業發展的領軍拔尖人才,要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果斷引進。鼓勵國內外高層次創意人才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項目合作、技術咨詢等方式來晉創新創業。可以通過以活動引人、以賽事引人的方式,啟動“文創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創意三晉廣告大賽”等來選拔優秀人才。政府可以考慮在創意人才的住房保障、資金補助、創業扶持等方面予以優惠和政策傾斜。

2.按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制訂各類人才培養計劃,加強文化創意人才的自我培養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大量藝術、技術、策劃、經營等各方面人才。在大力引進人才的基礎上,我們要加強對新興文創產業如廣播影視、音樂制作、動漫游戲、現代傳媒等方面的人才的培養,設法提高傳統文創產業如工藝美術、出版發行、藝術表演等從業者的素質和能力。繼續發揮山西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育人才方面的優勢,結合創意人才的數量、類型、層次等因素,在學科設置、招生專業、課程編排、指導訓練等方面進行適當調整,加快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重點園區和重大項目的優勢,開辟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新渠道,發揮好科創、雙創基地的人才聚集和引導作用,鼓勵學校選擇類似“清控科創”這樣的文化創意企業和園區,開展人才實踐,創立孵化基地,充分利用山西首家文化創意基地———太原北美N1文創區的集聚效應提升文創人才的市場實踐,實現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實踐和孵化良性互動發展。發揮山西文創產業研究會對人才的培養和發掘作用,為企業、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創意、設計、策劃專業人才。

3.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增強文化創意人才獲得感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應強化科技成果轉化長期激勵的法人責任,建立創新創意成果轉化股權獎勵管理制度。加大創意人才薪酬分配傾斜力度,使其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包括實際貢獻,能夠緊密結合起來。允許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在履行好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所在單位同意,依法依規到文化創意園區適度“兼職”并取得合法報酬。提高高校、科研院所創意成果轉讓轉化所得凈收益中用于獎勵課題負責人、骨干技術人員和研發團隊的比例,鼓勵創意人才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動創意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五)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平臺建設,健全和完善各類公共服務平臺,營造“親”“清”的創意產業營商環境

1.加強文化創意產業信息平臺和技術平臺建設山西文化創意產業信息平臺應重點面向從業人員和文創領域,提供專業性的文化信息服務,如相關成果轉化、專家咨詢等服務。現有的數字內容產業信息平臺、出版信息平臺、影視產業信息平臺、旅游信息平臺等,都可以有效地提供專門性、專業性信息。通過整合企業、高校及各類設計機構的研究力量與技術設備,為設計師和企業提供所需的技術支撐。以蓬勃興起的動漫產業為例,山西現有的動漫企業基本上都存在規模小、技術力量弱、缺乏資金和人才的通病,通過進一步完善文創產業公共技術性服務平臺,可以迅速改變動漫民企的現狀并促使其快速發展。2.大力拓寬文化創意市場交易平臺從文化資源到文化產品再到文化產業,都是建立在市場交易的基礎上并獲得相應發展。應充分利用會展經濟的帶動作用,繼續舉辦高規格的各類文化類會展如文博會、展銷會、動漫節等來展現山西文創成就,將一些特色文創園區打造成有較高知名度、有相當規模的藝術品交易場所。現在一些新興文化業態如網絡視聽、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發展很快,亟需成熟的產品交易平臺,通過這些平臺可以將高質量的文創理念和產品推介給大眾。

3.為文化創意企業搭建好投融資平臺要主動為具有發展潛力的小微文創企業提供涵蓋稅收、資金、人才、市場、版權保護等方面的全面支持。發揮好小額貸款公司專門服務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的作用,引進國際國內優質金融機構,搭建融資平臺。持續開展“投融資項目洽談會”“銀企聯姻”等活動,拓寬投融資渠道。繼續拓展如“清控科控”這樣的新型資金扶持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下出現的新的文化金融模式,如眾籌、股權投資等。文化項目的眾籌方式非常靈活便捷,在解決小微文化企業、文化工作室和個人創作者的“資金之渴”上的作用不容小覷,目前許多網站成立了專門的眾籌項目,為文化藝術類項目的推進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些不知名的藝術家、小企業家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展示創意,預先向大眾募集資金。

4.不斷完善文化創意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創造成本高、投入大,但在網絡時代復制成本低,容易受到侵權傷害,非常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要積極發揮山西省知識產權保護協會的作用,進一步加快知識產權保護信息監測平臺建設,利用行業協會的專業優勢,利用市場信息優勢及完備的監控檔案,對文創產業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進行動態跟蹤監控,從嚴規范。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協作平臺,利用行政指導,幫助文創企業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有效保護新的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保障和鼓勵高水準、高層次的文創產品和服務進入市場流通,推進文化貿易,促進文化消費。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使行業協會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力量,實現更深層次上的知識產權資源共享和協同模式。

作者:劉建霞單位:中共山西省委黨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一级毛片| 免费羞羞视频网站| www深夜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三卡四卡| 国产区精品视频| heisiav1| 香焦视频在线观看黄| 岳一夜要我六次|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花季传媒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久久婷婷|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老司机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天啪天天久久天天综合啪|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 泳衣男漫画臀篇佳门サエコcc|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哺乳期xxxx|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美国一级毛片免费|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xxxxwww免费|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色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网站免费看| 不卡一卡二卡三亚洲|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在线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91在线一区二区|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男女爽爽无遮拦午夜视频|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